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二月十九日。
这一天,紫禁城一切依旧,年仅十三岁的顺治帝命兵部整顿驿政。
他在谕旨中指出:近数年以来,四方多故,兵马络绎不绝,差遣繁多,驿递疲用,至今日已极。然奉差官员全不知地方苦楚,恣意苛索,驿夫不足,派及民夫,骚动乡里,甚至牵连妇女,苦累生儒,鞭驿官如罪犯,辱州县如奴隶,以致驿夫逃跑、驿马倒毙,人民罢市辍耕,民不聊生。命令地方官如再查出此等违法之人,不拘大小衙门,严厉参奏治罪,以后各衙门均不得滥差官员。
果然是“四方多故”!
也就是这一天,离京城700多公里的沭阳县城,发生了一起极其惨烈的事件——山贼陷城,知县殉职,百姓死伤无数,财物洗劫一空。
清雍正年间《山西通志》记载:
段上彩,生卒年不详,字五云,山西泽州府阳城县人。顺治三年丙戌科同进士。授江南沭阳知县。性仁慈,有循吏风,以治行高获荐。会齐寇窃发,猝夜至溃城以入,执上彩。座上,上彩低首缓步,已而,倏奋起击贼帅,几中,贼大怒,遂剖其腹以死。妻刘氏、子公枢暨二仆胥不屈,被杀。事闻,赠奉政大夫、江南按察司佥事。赐祭葬,荫一子入监。
《康熙重修沭阳县志》记载:
段上彩,山西阳城人。由丙戌进士,政尚平恕,重士恤民。修复衙舍,民不知扰。顺治八年,山寇陷城,公被执,不屈骂贼而死。妻刘氏并季子,同时与难。事闻,赐祭,赠参议,荫一子入监。
《康熙重修沭阳县志》还记载了时人黄维垣(生平事迹不详)撰写的《段邑侯全家靖难哀词》:
古人死城守之难,未有遇之惨,而死之烈,如我先生者。山贼之警,闻于二月之十八日晡也。先生即罢征,据北城议守。当是时,外有驻防之旅,内有从伍之卒,谓可以坚伋去谁守之志,贼虽狡,讴能斩关入者。未几,而兵民交窜,落落百雉,先生率干仆与二三衙兵,登埤以待,矢志靡他焉。旁有为先生计者曰:“沭空城也,防具未整,莫若置家口于湖中,而亲诣郡请援兵。留空城以给贼,贼入必不敢久处,势必患吾援兵之追也。谋亟去,然后率劲旅蹑其后而击之,是万全策也。”先生仰天叹曰:“死生之际,丈夫节义系焉。城亡吾亡,遑恤其家!”先生为是言,盖漏初下时,逮黎明贼骑已绕城三匝矣。挟弓矢,树云梯,拥城而上。先生挥二三衙兵,斩梯夺刃,犹格杀数人,力竭为所执,且并执其夫人及季子,而二家臣亦与焉。父子夫妻骂不绝声,正气壮节,死不肯屈。将“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呜呼!先生为君而死,忠也;夫人为夫而死,节也;季子为父而死,家臣为主而死,孝与义也。说者曰:先生与城俱亡,分固宜然,乃延刃于家,得毋祸烈。不知先生以身殉城,止有一死,家人遂无二志,即子死孝,妻死节,仆死义,皆先生必死一念,有以感之。故忠孝节义,著于一时,实著于千古;著于一家,实著于天下。先生一门,不诚然识死生大丈夫乎哉!今旌其苦节,褒其烈行,虽足昭死后之荣,而能暴其生前之志者,则寥寥未有闻也。余素沐国士知,一旦见此鞠凶,天地为之震崩,万民为之饮血,悲愤填臆。愧不能抗霁云之节,从厉鬼于睢阳;又不能续宋玉之骚,吊灵均于楚水。惟详述先生以死自誓之言,大书特书,拜之诵之,以当痛哭耳矣。呜呼!余之哀思,亦何时能竟哉。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
段上彩,山西阳城人,顺治丙戌进士,四年任。政尚平恕,士恤民,修复解舍,民不知扰。顺治八年,山寇陷城,被执不屈骂贼死,妻刘氏并季子同时与难。事闻,赐祭,赠参议,荫一子入监。
根据以上历史资料,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次事件的大致经过: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三四点钟,已经接到山贼要来袭击沭阳县城的警报,知县段上彩立即登上城楼,商议守城之计。孰料,听闻此股山贼要来,城外驻军和城内守兵,与沭城百姓一起,纷纷逃窜。段知县只得带领几个从仆和二三名衙兵,登城拒贼。
有人向段上彩提议,县城空虚无兵,无法坚守,知县不如将家小藏于湖荡之中,您亲往州郡请求援兵,留一座空城给贼人,贼人忌惮援军,必不敢久留,待援兵到来,再追击贼人,此乃万全之策。
段上彩仰天长叹:死生之际,作为百姓父母官,当有大丈夫气节,岂能弃城而逃?城在我在,城亡我亡,哪里还顾及家人?
晚上,贼人已到城下,到第二天(二月十九日)黎明,绕城多圈,狂呼乱叫。贼人提弓带箭,树好云梯,拥城而上。段上彩带领几名随从衙兵,全力抵抗,斩断云梯,杀死贼人数名,终因力量过于悬殊,寡不敌众,力竭被俘,一同被抓的,还有妻子刘氏、小儿子段公枢,以及几个家仆衙兵。
段上彩等人正气凛然,痛骂贼人,不绝于口。段上彩趁贼人不注意,猛然冲向贼人首领,差一点击中他,贼人恼羞成怒,遂将段上彩剖腹残忍杀害,妻子刘氏、小儿子段公枢以及几个家仆衙兵一同遇害。
上报朝廷后,诰赠段上彩奉政大夫(正五品)、江南按察司佥事,钦赐祭葬,封荫他的一个儿子进入国子监。
段上彩,字五云,生年不详,山西泽州直隶州阳城县(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山西乡试举人,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同进士第192名(傅以渐榜),后授江南沭阳知县。
顺治四年(1647年)任沭阳知县,性情仁慈,爱民如子,顺治八年(1651年)壮烈赴死。
袭击沭阳县城的这批山贼,从组织规模和战斗力来看,并不是一般的流寇土匪,官兵百姓之所以闻风而逃,也是素闻此股贼人凶狠残暴。
明朝末年,山东曹州梁山泊一带,连年荒旱,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人耕种,“榆钱落地,岁久皆成大树”,蔓延成大片榆林,无家可归的饥民在其中举起起义大旗。《续修范县县志·灾异志》载,“明季梁山李青山作乱,榆贼梁敏应之,骚扰二十余年。”
李、梁起义本是反抗明朝统治的,可到明朝灭亡后,同大多数明末义军一样,因为朴素的民族情感,他们把斗争矛头转向“铁骑踏破中原”的清王朝。
由于躲藏在榆林中,他们被称为“榆园军”或“榆园贼”。
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任命张存仁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统一事权,加紧围剿榆园军。张存仁到任后,命部将张胆领兵砍伐焚烧榆园林木,又决引黄河之水淹灌地道、柴草火药进行烟薰,榆园军损失惨重。顺治八年(1651年)十月,榆园军首领梁敏被杀。
那些年,类似这样的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海州一带屡遭侵袭。有时,你都分不清他们到底是为民请命的起义军,还是滥杀无辜的山贼土匪。
顺治六年,海州城被攻陷,知州张楙勖、州同李世麟、所官胡崇礼、百总李奕廕战死。
顺治七年正月十六日,攻击赣榆青口,把总黄世爵战败身亡,百姓死伤无数。
青口屠城后,第二天又袭击安东卫,死伤数百人。安东卫,就是今天山东日照岚山,清初属地归海州赣榆。
顺治七年,攻击海州,杀死知府刘文淇。
顺治八年二月,攻击沭阳县城,知县段文彩赴死,妻子刘氏、小儿子和几个家仆同时遇难,城中人被杀十之二三,可谓惨烈。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