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义注22| 双品—3. 帝思长老的故事
文摘
文化
2024-10-31 20:00
云南
点击上方巴利文献研究,关注我们。巴利文献研究主要发布与巴利语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欢迎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同交流
本篇所涉偈颂为法句第三、四偈:
偈颂略释:“他辱骂我、殴打我,战胜我、抢夺我”,如果有人怀有基于上述理由的怨恨,他们生起一次的怨恨就无法平息。
“他辱骂我、殴打我,战胜我、抢夺我”,如果有人通过不忆念、不作意对方的伤害,或思惟业果,而不怀有基于上述理由的怨恨,之前因失念而起的怨恨,就会如无燃料的火般熄灭。
“骂我…”这佛法开示,是导师住在揭德林时,就帝思长老(Tissatthera)而说的。据说,那位具寿帝思长老是跋葛瓦姑母的儿子,年老之时才出家,享用了为佛陀而出现的利养敬奉,变得身体肥胖,穿着经捶打、反复捶打的衣,并总是坐在寺院中心的集会堂。为见如来而前来的客比库们看见他后,以为“是位大长老”,于是来到他跟前请求[履行对上座的]义务,请求[为他]按摩脚等。他也默许了。如此说时,[年轻的比库责难道]:“难教的老贤友!不知道自己的分寸,看到这么多大长老后,你却连礼敬都不做,当[他们]请求[为你履行义务]时,也沉默不语,而且还连一丝懊悔都没有。”随后,打了个弹指。如此说时,他说:“你们却将我视为‘这是谁?’我要根除你们。”随后,伤心难过地哭着 来到导师跟前。佛陀问他:“帝思,你怎么伤心难过、泪流满面地哭着来了?”那些比库也[想]:“他去了之后怕是会挑起什么事端”,就跟着他一起去礼敬导师,并坐在一旁。“帝思啊,应对大比库们履行这所有义务,没有履行这义务就坐在寺院中央是不适当的。只有你有过失,求得这些比库的原谅吧!”“帝思,不要这样做。只有你有过失,求得他们的原谅吧!”这时,比库们对导师说:“尊者,此人难教”。如此说时,[导师]说:“诸比库,此人不只是现在难教,过去也同样难教。”“尊者,此人现在难教我们早已心知肚明,他过去又做了什么呢?”“既然如此,诸比库,谛听!”接着引述了往事:过去,巴拉纳西国王在巴拉纳西作王之时,有位名叫戴维叻(Devila)的隐士[2],于雪山[3]住了八个月后,为了食用盐与醋而想依止城市住四个月,便从雪山前来,在城门口看到青年们就问道:隐士走到陶匠作坊,站在门口说:“陶匠,你要是不麻烦的话,我想在作坊住一晚。”陶匠道:“晚上我们在作坊没有工作,作坊宽敞,安乐地住吧,尊者。”就提供了作坊。他进去坐下时,另一个名为那勒德(Nārada)的隐士也从雪山过来向陶匠请求借宿一晚。“先来者是否愿意与他一起住?我要让自己置身事外。”陶匠这样想了后,说:“尊者,如果先到者乐意,您就随意住吧!”他来到那[戴维叻]跟前请求说:“老师,如果您不介意,我们就在这里住一晚吧!”“作坊宽敞,进来在一处[适合的]地方住下吧!” 如此说时,他便进来坐在先进入的戴维叻后面。两人说完值得铭记之语便睡下了。睡觉时,那勒德记下戴维叻所躺之处和门[的位置]而睡了。然而,那戴维叻在睡觉时,没有躺在自己所睡之处,而是横卧在门中间。那勒德晚上出去时,踩在了他的发髻上。“老师,我不知道您睡在这里,请原谅我吧!”说完,就在他的悲叹下去了外面。对方[想]:“他进来时还会踩到我的。”于是掉转身来,把头放在脚之处睡下。那勒德进来时也想:“我之前冒犯了老师,现在要从他脚那一侧过去。”就在进来时,踩到了他的脖子。“狡诈的髻发者!起初踩我的发髻,现在踩我的脖子,我要诅咒你!”“老师,我并无过失。我不知道您这样躺着,我是[出于]‘我起初冒犯了[您],现在要从脚边进来’才进来的,请原谅我吧!”那勒德道:“就在我说‘老师,我没有过失’时,您发出了诅咒,那么谁有过失,就让他的头碎裂吧,而非无过失者。”而他是位有大威力者,能忆念“过去四十,未来四十“这八十劫。因此观察“这诅咒会落到谁之上”时,知道[会落到]老师[之上],就出于对他的慈悯,而用神变[5]力阻止明相升起。当明相没有升起时,市民们就到王宫门口哭诉:“大王,在您的统治下明相没有升起,为我们令明相升起吧!”国王检视自己的身行等时,没有发现任何不当,心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怀疑是有出家人发生争执,便询问:“这座城市中有出家人吗?”“昨天傍晚,陶匠作坊来了[出家人],陛下。”如此说时,国王即刻借助携带的火把去了那里,礼敬那勒德后,在一旁坐着说:那勒德告知了那一切经过,“我因这个原因而被他诅咒了,我当时说:‘我没有过失,谁有过失,就让诅咒落在他之上’。随后发出了诅咒。而在诅咒之后,观察‘诅咒究竟会落到谁之上’时,见到‘太阳升起之际,老师的头会裂为七瓣’,便出于对他的慈悯,而不让明相升起。”“既然如此,你就请求原谅吧!”如此说时,戴维叻说:“大王,他踩了我的发髻和脖子,我不向这狡诈的髻发者请求原谅!”“你的头会裂为七瓣的!”即便如此说时,他仍不请求原谅。当时国王对他说:“你是不会自愿请求原谅了。”于是令人抓住他的手脚、腹部和脖子,令其俯身于那勒德足下。那勒德也说:“起来吧,老师!我原谅您。” 接着对国王说:“大王,他不是心甘情愿请求原谅的。在城市不远处有个湖,在那里请将土块放在他的头上,让其站在深及颈部的水中。”国王命人照做了。那勒德对戴维叻说:“老师,当神变被我解除而阳光出现时,你就潜入水中经由别处渡[水]走吧。” 刚一接触阳光,他头上的土块就裂为七瓣,他下潜后经由别处逃离了。导师引述这段佛法开示后,说:“诸比库!那时的国王是阿难,戴维叻是帝思,那勒德正是我。如是,他那时也难教。”说完又对帝思长老说:“帝思,‘某某骂我,某某打我,某某征服我,某某掠夺我的财物’,如此想的比库,怨恨就无法平息。而不如此怀恨者的[怨恨]方能平息。”随后,诵出这些偈颂:3. “Akkocchimaṃ avadhi maṃ, 4. “Akkocchimaṃ avadhi maṃ, veraṃ tesūpasammatī’’ ti.“胜(ajini)”通过放入不实的证据、通过驳斥或通过所作的过人之事而取胜[7]。“抢夺我(ahāsi me)”:抢夺作为我财物的钵等中的某物。“若人[怀]此[恨](ye ca taṃ)”:若任何天人、人、在家人或出家人,犹如用皮带层层缠绕车轭,又如用香茅草等层层包裹咸鱼等那样,怀有基于“他曾辱骂我”等[事由]的那怨恨,他们生起一次的怨恨就不能平息、止息。 “若不怀此恨(ye ca taṃ nupanayhanti)”:若人通过不忆念、不作意[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或省思业等:‘你前生想必也曾辱骂过、也曾打过、也曾放入伪证而胜过某位无辜者,你想必也曾强行夺走某人的某物,因此,即使身为无辜者也遭到辱骂等’,如此[思惟]而不怀有那基于辱骂等事的嗔恨。那因放逸而对他们生起的嗔恨,就会因这不怀恨而如无燃料的火一般熄灭。注释:[1] 瓦萨(Vassa):巴利语的音译,即戒龄、僧龄。比库每度过一年一度的雨季安居,其戒龄则增加一岁。因雨季安居的巴利语为vassa,故比库度过了几个雨安居,则计算为多少瓦萨。古代又译作戒腊。[2] 隐士(Tāpasa):头上盘着髻发而出家,并且相信业与业果。又译作苦行者。它与仙人(Isi)及髻发者(Jaṭila)可视为同义词。[5] 神变(Iddhi):清净之道解释,由于成就(Ijjhana)义而为神变。《清净之道·神变论》中举出了十种神变,即决意神变、变化神变、意所成神变、智遍满神变、定遍满神变、圣神变、业报生神变、具福神变、咒术所成神变、以各处正加行缘之故而成功性神变。此处是特指决意神变。如《小部·辨析道》说:“什么是决意神变?在此,比库体验各种神变:一身成多身,多身成一身;显现,隐匿;穿墙、穿壁、穿山,行走无碍,犹如虚空;出没地中,犹如水中;行于水上不沉,如在地上;在空中以跏趺而行,如有翼之鸟;能以手触摸、擦拭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的日月,以身自在乃至到达梵天界。这是决意神变。”[6] 瞻部洲(Jambudīpa):义注中直接将印度说为瞻部洲,它解释南瞻部洲形状如车,有 10,000由旬。古代又译作阎浮提、阎浮利、赡部提。[7] 通过放入不实的证据、通过驳斥或通过所作的过人之事而取胜:即通过不实的证据在法庭等场合取胜,通过驳斥在辩论中取胜,通过自己的长处而在各种带有竞争性的场景下(如体育竞赛、考试)取胜。翻译平台:Wikipali网站(www.wikipali.cc)
本系列译著巴利书名审订:古玛拉阿毗旺萨
主译:法护尊者、文喜尊者
项目支持:古源尊者、达摩难陀尊者
技术支持:清净喜尊者、善巧尊者提供,
巴利顾问:火智长老
缅语顾问:快乐尼师
校对:大慧尊者、愿尽尊者、释福田法师、雄智尼师、玄鉴贤友、付广勤贤友、谢卿贤友等
公众号排版:谢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