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趣总说手册12 | 不善心与美心生起之诸缘协力法

文摘   文化   2024-01-16 20:00   海南  



目录

释诸缘之义理 (Paccayattha Dīpanī) 

1. 因缘(Hetu-paccaya) 

2. 所缘缘(Ārammaṇa-paccaya) 

3. 增上缘(Adhipati-paccaya) 

4. 无间缘(Anantara-paccaya) 

5. 等无间缘(Samanantara-paccaya) 

6. 俱生缘(Sahajāta-paccaya) 

7. 相互缘(Aññamañña-paccaya) 

8. 依止缘(Nissaya-paccaya) 

9. 亲依止缘(Upanissaya-paccaya) 

10. 前生缘(Purejāta-paccaya) 

11. 后生缘(Pacchājāta-paccaya) 

12. 重复缘(Āsevana-paccaya) 

13. 业缘(Kamma-paccaya) 

14. 果报缘(Vipāka-paccaya) 

15. 食缘(Āhāra-paccaya) 

16. 根缘(Indriya-paccaya) 

17. 禅那缘(Jhāna-paccaya) 

18. 道缘(Magga-paccaya) 

19. 相应缘(Sampayutta-paccaya) 

20. 不相应缘(Vippayutta-paccaya) 

21. 有缘(Atthi-paccaya) 

22. 无有缘(Natthi-paccaya) 

23. 离去缘(Vigata-paccaya) 

24. 不离去缘(Avigata-paccaya) 

摄诸缘之分组(Paccaya-sabhāga-saṅgaha) 

诸缘协力之法(Paccaya-ghaṭanā-naya) 

于五识之诸缘协力法 

无因心生起时之诸缘协力法 

不善心生起时之诸缘协力法 

[美]心生起时之诸缘协力法 

于色聚之诸缘协力法 

发趣之义 

附录一:诸缘细分为五十四种


凡 例

1.本文译自缅甸第六次圣典结集的罗马字体版(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TipitakaVersion4.0),译文采用直译法。

2.大部分脚注译自“Paṭṭhānuddesa dīpanīpāṭha(发趣总说手册)”的英译本,小部分脚注为中译者所添加。

3.对部分专有名词的翻译采用玛欣德尊者编写的《中国上座部佛教专有名词巴利音译规范表》(第一版)。

4.为了区别罗马体巴利与英文,巴利使用正体,英文使用斜体。

5.关于括号及其他符号的使用:

(1) (  )用于加注巴利及解释性的内容;

(2) [  ] 用于经文中的补充性内容;

(3)〔 〕用于经文之外其他中译的添加内容。



不善心生起时之

诸缘协力法


有十二种不善心:二种痴根、八种贪根和二种嗔根。有十四种恶心所:痴、无惭、无愧、掉举,这称为痴四法;贪、[邪]见、慢,这称为贪三法;嗔、嫉、悭、恶作,这称为嗔四法;昏沉、睡眠、疑,这称为分开的三法。
其中,贪、嗔、痴三根法为因缘,[邪]见为道缘,余下的十法没有成为特定的缘。
在此,所谓二种痴根[心]即疑相应心、掉举相应心。其中,于疑相应心生起十五种心所,即七[遍]一切心,寻、伺、精进三杂,以及恶心所中的痴四法和疑,与识一起有十六种名法。于此心,也可得因缘和道缘。其中,痴为因缘,寻和精进为道缘,但此心的一境性为疑所坏而不能执行根的作用和道的作用,只执行禅那的作用。增上[51]、后生、果报三种缘不可得,余下的二十一种缘可得。于掉举相应心,舍掉了疑而与胜解俱,有十五种心所,[与识一起]有十六种名法。于此心,一境性执行根的作用、禅那的作用、道的作用。三种缘不可得,二十一种缘可得。
于八种贪根心生起二十二种心所,即七[遍]一切心、六杂以及恶的痴四法、贪三法、昏沉和睡眠。其中,贪和痴二根为因缘;欲、心和精进三法为增上所含括,有时执行增上的作用;所缘增上在此也可得;思为业缘;三种食为食缘;心、受、一境性、命根、精进五种根法为根缘;寻、伺、喜、受、一境性五种禅支为禅那缘;寻、一境性、[邪]见、精进四种道支为道缘。后生、果报二种缘不可得,余下的二十二种缘可得。
于二种嗔根心,舍掉了喜和贪三法,与嗔四法一起而有二十二种心所。[类似地,]嗔和痴二根,三法为增上所含括,三种食,五种根,[除去喜的]四种禅支,[除去邪见的]三种道支。在此也有二种缘不可得,二十二种缘可得。
——不善心生起时之诸缘协力法结束——

[美]心生起时之

诸缘协力


有九十一种美心,即:二十四种欲[界]美心、十五种色[界]心、十二种无色[界]心、四十种出世间心。其中,二十四种欲[界]美心为八种欲[界]善心、八种欲[界]果报美心、八种欲[界]唯作美心。
二十五种美心所,即:无贪、无嗔、无痴三美根,信、念、惭、愧、中舍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快性、心轻快性、身柔软性、心柔软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身练达性、心练达性、身正直性、心正直性,正语、正业、正命三离,悲悯、随喜二无量。
其中,三美根为因缘;无痴在增上缘中名为观增上、在根缘中名为慧根、在道缘中名为正见;信在根缘中名为信根;念在根缘中名为念根、在道缘中名为正念;三离为道缘;余下的十七法没有成为特定的缘。
于八种欲[界]善心,摄三十八种心所:七[遍]一切心、六杂、二十五美。其中,喜只于四种悦[俱],无痴只于四种智相应,三离只于圆满学处或戒时,二无量只于对有情悲悯或随喜时。于此八种心,二或三美根为因缘;欲、心、精进、观为四增上所含括,各自有时为增上缘;思为业缘;三种食为食缘;心、受、一境性、命根、信、念、精进、慧八种根为根缘;寻、伺、喜、受、一境性五种禅支为禅那缘;慧、寻、三离、念、精进、一境性八种道支为道缘。于此八种心,后生、果报二种缘不可得,余下的二十二种缘可得。
于八种欲[界]唯作美心,三离不可得。类似于诸善,二种缘不可得,二十二种缘可得。
于八种欲[界]果报美心,三离和二无量不可得。增上、后生、重复三种缘不可得,二十一种缘可得。
于更高的色、无色、出世间心,并没有多于二十二种缘。因此应当知道,于此,诸缘协力类似于四种智相应的欲[界]善心。[52]
如此,为什么那些心会比欲[界]心更殊胜、更胜妙呢?因为重复的殊胜状态,那些心藉由卓越的修习造就而成,在它们中有殊胜的重复缘。由于重复的殊胜状态,根缘、禅那缘、道缘及其他那些缘也变得殊胜。由于诸缘一个比一个更殊胜的状态,那些心也比欲[界]心更殊胜、更胜妙。
——[美]心生起时之诸缘协力法结束——

(未完待续)

51.因为两种痴根心受到疑或掉举的困扰,无法对目标下正面或负面的判断,所以没有生起增上的能力。(中译按)
52.对于色、无色、出世间善心和唯作美心,诸缘协力就如四种智相应的欲界善心,余者则略有不同:对于色、无色的果报心,类似于八种欲[界]果报美心,增上、后生、重复三种缘不可得,二十一种缘可得;对于出世间果报心,后生、重复二种缘不可得,包括增上的二十二种缘可得。(中译按)




翻译:Satimatī

顾问:古源尊者,Kassapa尊者

编辑:达摩难陀尊者

参考文献: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Tipiṭaka(version 4)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India 2008,The Buddhist Philosophy of Relations;

Translated by Sayādaw U Nyāna (The Wheel Publication No. 331/133,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Kandy,Sri Lanka)

原著:Paṭṭhānuddesa dīpanī by ledi sayadaw (လယ်တီဆရာတော်)

公众号排版:谭博文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wikipali阅读地址:https://www.wikipali.cc/pcd/article/chapter/25-3?mode=edit&channel=06415a88-f674-4f00-9bbc-110eddcd365a_27b8fa4a-aa6f-4b0c-808f-332944b468f0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巴利文献研究
本号发布与巴利语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欢迎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