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义注10 | 绪论—《法句义注》中的国王

文摘   文化   2024-08-01 20:01   云南  
点击上方巴利献研究,关注我们。巴利文献研究主要发布与巴利语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欢迎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同交流


《法句义注》中的

国王

(1)马格特国宾比萨勒(Bimbisāra)王

距今九十二劫前,普思佛出世时,当时有三位王子供养了佛陀三个月。其故事已在伍卢韦喇咖沙巴尊者的事迹里说过。宾比萨勒王正是当时那三位王子的管家。

他死后在人天之中轮回。在果德玛佛的时代,投生于人间,成为了马格特国的宾比萨勒王。果德玛菩萨大出离后,曾来到王舍城托钵。宾比萨勒王见到他的威仪,非常仰慕,想要把国家分一半给他,但被拒绝了。之后,国王同菩萨约定,证悟后再来度他。

佛陀成佛之后,依次度化了五比库、亚思良家子及其五十四位朋友、三十贤众、伍卢韦喇三兄弟及其一千名髻发者徒众。那时,他想起给宾比沙勒王的承诺,就带着一千名阿拉汉来到王舍城,住在城外的棕榈林花园。国王得知佛陀来了,便带上十二万婆罗门家主前来谒见佛陀。听闻佛陀甘美的佛法开示后,国王与十一万家主都证得了入流果,其余一万家主也确立了皈依。

随后,佛陀进入王宫应供,并在那里接受了佛教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竹林寺(又称竹林精舍)。

当时,他第一天供养佛陀后,夜间听到了恐怖的声音,并见到可怖的景象。次日,国王将此事告知了佛陀,并询问缘由。

佛陀说,他们是九十二劫前,普思佛时国王的亲戚。为三位王子做工时,与孩子一起偷吃了供养僧团的食物。死后投生于鬼界,承受难忍的饥饿之苦。他们在轮回时,依次问了咖古三塔佛、果那咖马那佛与咖沙巴佛,从咖沙巴佛口中得知果德玛佛出世时的宾比萨勒王是他们的亲戚。当他供养以佛陀为首的僧团时,会把功德分享给他们。他们那时就能解脱。然而,国王供养之后却没有分享功德,他们失望之下,才发出恐怖的叫声。

国王得知此事,次日就以那些饿鬼的名义供养了以佛陀为首的僧团,并为他们做滴水功德回向。就在回向时,他们得到了天界的饮食,消除了饥饿。

第三天,国王又供养了袈裟,就在他做功德回向时,饿鬼众得到了天界的衣,并脱离鬼趣,成了天人。

(2)高思叻国巴谢那地(Pasenadi)王

高思叻国王有个儿子名叫巴谢那地,他年轻时前往塔克西拉拜一位明师学习技艺,学成归来后,向父亲展示。父亲欢喜之下,为他灌顶,立为国王。

他有位王后,名叫玛莉咖(Mallikā)。在其影响下,他也成为了虔诚的佛弟子。

当时,听说佛陀带着五百比库来到揭德林。国王就邀请导师后,供养了访客施,并同时召集市民来观看。市民们见到国王的供养,次日也发起了更大的供养。国王见到他们的供养超过了自己,就又作了更殊胜的供养。如此相互竞争了六轮。在第六轮时,市民的供养已翻了上千倍,并且所供养的物品中无任何缺漏。由于想不到别的办法超越市民,国王感到非常沮丧。玛莉咖见他怏怏不乐,就告诉了他获胜的办法:准备五百头大象载着比库,每两位比库之间安排公主为他们扇风。由于市民们既没有大象,也没有公主,国王就在第七轮中赢得了布施比赛的胜利,供了佛教历史上的无比施。

后来有一天,他从宫中向外眺望时,看到前往大小给孤独、维萨卡等大居士家应供的几千比库,询问之下,得知这些居士家中每日都供养两千至五百不等的比库。于是,自己也想作常供,就邀请了以佛陀为首的一千位比库,亲手供养了七天,之后发出了长期供养的请求,佛陀就安排了阿难尊者。

之后,他又亲手招待了七天。后面就懈怠了,既不亲自出面,又没有吩咐他人,就连座位也没人安排。渐渐地,除了阿难尊者以外,其他比库们都不再来了。

国王在供养的时候过来,发现主食和副食都没有动,一问才知道只有阿难尊者来过。就对比库们心生不满,并来到佛陀那里投诉。

佛陀没有责怪比库们,而是指出比库们见他没有信心,就不去了。随后,作了适合去与不适合去之家的佛法开示,又联系本生故事作了进一步的讲解。

国王知道比库们对他信心不足,就想从佛陀的亲族中娶来一个公主,加深与佛陀的关系,以便使比库们对他有信心。于是,就派人到释迦族求婚。

然而,释迦族人非常高傲,觉得国王种姓低下,配不上释迦族的公主,但又不敢得罪他。就将大名王与婢女所生的瓦思芭刹帝利女(Vāsabhakhattiyā)当作公主嫁给巴谢那地王。国王试探时发现,她与父亲同桌用餐,认为没有欺骗自己。就将其娶来立为王后。

后来,她产下一子,大臣询问国王父亲取何名时,误将可喜(Vallabhā)听成维哒毒跋(Viṭaṭūbha),回来禀报后,国王以为这是家族的古名,就用了这个名字。

王子七岁时,看到别的孩子外公都送来象、马玩具,就问母亲为何自己的外公不送。母亲以外公家远为由,搪塞了过去。到他十六岁时,坚决要去外公家看看,母亲拗不过他,只好答应,并提前送去消息。

释迦族得到消息,就把所有比王子更年幼的族人送到乡下,只让他礼敬年长者,并周到地款待他,几天后他离开了。然而,有个人忘了带武器,回去拿时,见到了婢女一边用牛奶和水清洗王子所坐的座位,一边骂他是婢女瓦思芭刹帝利女之子。他打听之下,得知了事情真相,回来之后在军中传播,引起一片哗然。王子知道后,发誓要用释迦族的喉血清洗他的座位。

巴谢那地王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对释迦族人倍感愤怒,剥夺了王后和王子的待遇,将其视作奴仆和婢女。随后,将此事告知了佛陀。佛陀批评了释迦族的错误做法后,安慰说儿子的出身应以父系的身份为准,不应看母系。并联系本生故事作了佛法开示。国王听了开示,感到很满意,就恢复了王后与王子的待遇。

当时,高思叻国有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名叫般图叻(Bandhula),他纠正了一场冤案,并使那些收受贿赂的大臣被免职。从那以后,他们就经常在国王耳边进谗言,诬陷将军觊觎王位。

国王信以为真,派出将军平叛,并在得胜归来的路上设计除去了他和三十二个儿子。随后,国王从细作那里得知将军夫人对他完全无嗔,知道冤枉了好人,心中备受煎熬。

也许出于补偿的心理,他把将军的外甥长作行(Dīghakārāyana)封为将军。然而,长作行却怨恨他害死了舅舅,一直伺机报复。

当时,国王害死将军后,心中一直不乐,就来到佛陀之处礼敬。进入寺院前,他将王权的五种象征交给长作行代为保管,一个人进入了香室谒见导师。长作行趁机以此五种象征物将维哒毒跋立为国王。巴谢那地出来后,没见到随从,询问之下才知缘由。于是,风尘仆仆地前往外甥未生怨王那里借兵,由于错过了时间,王舍城城门已闭,只得独自在城外厅堂过夜。因为风、热和疲劳的缘故,当晚就去世了。次日,未生怨王才得知舅父的死讯,便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3)高思叻国维哒毒跋(Viṭaṭūbha)王

他的早年故事已在巴谢那地王的事迹中讲过,不再重复。

等他继位之后,想起释迦族对自己的羞辱而耿耿于怀,就率领大军前去征讨释迦国。

佛陀破晓观察世间时,得知此举,想要庇护亲族,就于傍晚时分,乘空来到咖毕拉瓦图城外的稀疏树荫下坐着。

当时,在那棵树不远处,有棵茂盛的榕树。维哒毒跋王见到佛陀就问,如此炎热的天气,为何不去那边的榕树下坐着。佛陀回答,亲族的荫蔽才凉爽。国王知道佛陀的意图,礼敬后返回了沙瓦提城。

后来,佛陀又以同样的方式阻止了国王两次。第四次时,观察而知释迦族过去在河中投毒的恶业已然成熟,无法再救了,只得放弃。

国王就率领大军来到了城外。释迦族人由于是佛陀的亲族,不会杀生。他们只向敌军展示了高超的射术。国王发现自家军队无一伤亡,就放心大胆地屠杀释迦族人,只留下外公大名王及其身边之人。

之后,国王邀请外公一起用餐。大名王出于释迦族的骄傲,宁死也不愿与他共坐。就找了借口出去,跳入水池中自杀。由于他的功德,震动了龙宫,龙王便前去救下了他,并将他安置于龙宫中十二年。

国王久等之下,却不见外公回来,四处寻找也没有发现,以为他走了,就撤回了军队。

晚上,大军驻扎在阿吉拉瓦底河边。造作杀害释迦族人恶业者睡在了外面的陆地上,而没有造恶业的人则睡在了河中间的沙滩上。由于蚂蚁的搅扰,两拨人互换了位置。这时,天空突降暴雨,河中起了洪水,将睡在河中间的国王及其军队全部冲入了大海。他们沦为了鱼鳖的食物。



作者:法护尊者

编辑:达摩难陀尊者

顾问:善巧尊者

公众号排版:谢叶婷

翻译平台:wikipali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巴利文献研究
本号发布与巴利语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欢迎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