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总要读一遍《鲁迅全集》

体娱   2024-09-14 20:08   重庆  

之前,在总结了罗翔老师的书单后(这份罗翔老师的书单,绝对靠谱!),我接连读了两本他推荐的书,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和《论自由》。

对于余华老师,我也不想光说不炼,于是去翻了他的书单(这份余华老师的书单,绝对靠谱!),最终锁定了那个我无数次想躲、内心却无比渴望的名字——鲁迅。

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当然读过,诸如《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呐喊》,但读得很散乱。为更成体系,本次立下的宏愿,是读完鲁迅先生的全集——正是这个原因,我才想躲。

全二十卷,450万字。对于这样大部头的东西,我一向心有畏惧。但转念一样,所谓合集,不过也是由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集结而成。只要坚持去读,每天就能有每天的收获,不必在意最终呈现的效果。

于是,我开始了。全集第一卷第一部分,《坟》。

还须说明的是,读书笔记我也写过不少,以往读完一本书,总要作个总结或梳理出一个结构,才感到心安。但对于鲁迅先生,我没有总结,只有感想。所以本次换个形式,就把每日阅读所感原封不动地摘录下来吧。


2024年9月2日

刚读到《坟》的“题记”,我就被鲁迅先生的文字所打动。关于将这些体式截然不同的老文章集合成书的缘由,鲁迅先生讲了三点:

首先,纪念那些无人再记得的诗人。

其次,专门恶心那些活在舒服世界里的“无枪阶级”。“给他们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

第三,“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埋藏与留恋,鲁迅先生完美地总结出了写作的两点原因。我们热爱写作、渴望写作,正是由于对心中的爱依依不舍,或者希望摆脱挥之不去的梦魇。

阅读鲁迅先生的《坟》,刚一开篇便遭遇了不小的困难。前面四篇文章,《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都是鲁迅先生年轻时作的文章——时间落款都在一九零几年。那时的鲁迅先生,仍以文言文写作,所以读起来生涩难懂,我直接放弃了。

到了《我之节烈观》,先生已改为白话文写作,读起来就顺畅许多。在文章最后,先生振臂高呼。其对人生幸福的大力赞美,其对强暴的声嘶力竭的反抗,不仅超脱于时代,也让坐在21世纪高楼大厦里的我振聋发聩。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2024年9月3日

鲁迅先生的思想,的确领先于时代。《我之节烈观》是为解放妇女而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是为解放下一代而作。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鲁迅先生有句话讲得很壮烈,已经觉醒的人要各自解放自己的子女,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很现代的。他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多么深刻的见解啊。当下流行的“看见孩子”“爱的教育”,总结起来就是先生这句话的意思。

至于教育的目的,先生的比喻也非常好,也就是让受教育者拥有“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2024年9月4日

鲁迅先生不愧为时代改革的先锋,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他讲到,女性要获得自由,一定要经济独立。因为“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具体而言,在家应该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虽然鲁迅先生对于改革能否成功很是悲观,但他内心对此一定非常渴望。他也明白,世界发展之势,犹如洪水汤汤,任何个人都无法阻挡——“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

鲁迅先生讽刺那些批评家,语言很是生动,他说:可惜他们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评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写出很高明的结论道,“唉,幼稚得很。中国要天才!”恨恨地磨墨,哈哈哈,这个动作写得太传神,我差点笑出声来。


2024年9月5日

鲁迅先生可谓“阴阳怪气”的高手,很是佩服。以《论照相之类》为例,全文没有一个反对的字眼,读来却全是讽刺。高!


2024年9月6日

昨晚躺在床上,竟然想起鲁迅先生来。朦朦胧胧之间,我想到一句对鲁迅先生的总结,颇为得意。心想,一定要记住呀;又宽慰自己,这么简单的话,一定能记得住。可是,早上起床竟真忘了,实在可惜。倒也没有全忘,只是最核心的一个词想不起来了,或许努努力还能找回来。那句话是这样的:鲁迅先生真是一个“aabb”的小老头。其中的“aabb”就是核心部分,可惜记不真切了,大约是“唠唠叨叨”“叽叽咕咕”之类的词,但又贴切、正面得多。

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一边用手驱赶着乱飞的苍蝇,一边满腔愤懑。他或许不在人前多言,但目光犀利,将一切丑恶、做作、强暴、不堪都看在眼里,然后提笔痛骂。余华说,鲁迅的杂文是跟人吵架,但他不是跟一个人吵架,他是在跟一个时代吵架——一个没落的、腐朽的时代。

鲁迅先生骂落后的封建时代,爱用一个词:吃人。比如《灯下漫笔》中,“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我当然知道,先生笔下的“吃人”,只是一种比喻。真正的吃人,毕竟是少数,也并非道德所容许。但我每每读到“吃人”的句子,内心便大为震撼,仿佛目睹了剖人的场面,十分骇人。我想,鲁迅先生是不是夸大其词了?又或者,是被眼前的黑暗蒙蔽了双眼(人在黑暗中是很难想见曙光的)?但转念一想,我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人,肯定难以理解生活在旧时代的鲁迅先生。如果让我穿越回去,哪怕只见一次吃人的场面,估计我就会疯掉。鲁迅先生还是伟大,面对时代的局限,他没有疯。所以我又想,鲁迅先生的战斗,是出于本能,是生理的需要。否则,见别人拿馒头去蘸人血时,他也会疯吧。


2024年9月8日

在《论睁了眼看》,鲁迅先生说:敢于正视的勇气是中国人最所欠缺的。我反思己身,谨慎内向的性格中确实透露着一丝不敢正视。先前读心理学的书,与人说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自信。倘若聊天时“以神遇,不以目视”,则是典型的I人了。鲁迅先生的观察是很到位的,只有敢于正视,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我因为不敢正视,自认为骨子里是胆小的、怯懦的,害怕与人起冲突。不过,自从我睁开眼,逐渐习惯了与他人的眼神接触,内心的勇气就更足了。我也理解了,鲁迅先生一副骂骂咧咧的样子,可能也是强装出来的。没办法,“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早就应该有一片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如果没人敢睁眼,那就以我为先吧!


2024年9月9日

没想到鲁迅先生刚强的表面下,也有一颗敏感的心。在《写在“坟”后面》,有几句话是极文艺的,我竟读出了“青春伤痛文学”之感:

“电灯自然是辉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来袭击我的心,我似乎有些后悔印行我的杂文了。

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

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

在惊奇于鲁迅先生的多面性之余,我想到,写作的捷径是多读多写,任何作家都需要从前人作家那里吸取营养。虽然鲁迅先生说,他因为古文读得多,“影响到所做的白话上”,“时常感到一种使人气闷的沉重。”但我的理解恰恰相反,凡是立志写点东西的人,都应该从经典里去寻养分。

上面这段话似乎没有逻辑。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了鲁迅先生的文字功底,写青春小说也必定是好看的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起读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