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男人的圣经,原著与电影一样精彩!
体娱
2024-10-11 20:08
重庆
《教父》的电影,很早以前就看过,故事精彩,人物有个性,耐人寻味。但电影中有些细节没看明白,有些次要人物也没搞清楚。本次把《教父》的小说翻出来看,就是抱着补课目的,却意外地发现,小说与电影的情节竟然高度相似。电影能忠实地还原小说,实属难得。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小说作者马里奥·普佐也担任了电影的编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马里奥·普佐的写作风格本身就是“剧本式的”——写《半泽直树》的池井户润类似。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小说不是单一主视角,视角会很轻松地转换,就像电影镜头。视角也不一定集中在主角身上,比如故事开篇,就分别以几个次要人物的视角,讲了他们遭遇的难题,以凸显教父的手段和权力。其次,跟随视角的转换,时间线的处理也比较灵活,常有倒叙。但时间线的切换很自然,如同镜头画面的切换,有看电影的感觉。我印象深刻的是教父遭枪击那段,先以迈克尔的视角讲述该事件,然后倒叙教父被放冷枪的过程,再展现桑尼的处置手段。第三,对话常用转述,可跳过不必要的细节,较快地推进情节。比如索洛佐见教父那段:“索洛佐开门见山。生意确实是贩毒。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土耳其的罂粟田保证每年如数供货。他在法国有一家受到保护的工厂,把罂粟提炼成吗啡。他在西西里有个绝对安全的场地,把吗啡加工成海洛因。走私进入法国和意大利能有多保险就有多保险。运进美国会有百分之五左右的货损,因为大家都知道,联邦调查局实在无法收买。但是,利润大得惊人,风险近乎零。”索洛佐的生意是什么并不是重点,只要知道它是贩毒就好,用转述可快速跳过。第四,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好,衔接自然。在流畅的叙事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不需要提示语(如“他想”),将心理活动插入人物动作或对话即可。第五,普佐描写人物比较简洁,但能凸出重点,人物便很鲜活。而且,普佐所写的人物众多,展现出强悍的实力。总之,《教父》小说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电影,但展现了更多细节和人物,推荐。P.S. 《教父》小说的第一部才与电影有关,第二、三部讲的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