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用他的黑暗,照亮了中国人的黑暗

体娱   2024-12-10 20:08   重庆  

鲁迅全集计划,开始读《三闲集》。

第一篇《无声的中国》,中鲁迅先生1927年在香港青年会的讲话。这篇讲话中,鲁迅讲明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理由,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文言文导致了无声的中国

无声,是可怕的,因为无声阻碍的交流。人类的进步,正是依托于交流,思想的碰撞。但文言文阻碍了交流,因此需要改革。

文章里有一句话,我以前在别处看过。鲁迅对国人的观察,是很细致的。“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第二篇《怎么写》,讲到创作理念问题。有人说,小说中对主人公详细的心理描写,会使人疑心,他人的心事作者何以知道得这样精细?于是文学的真实性会消失,文学便“幻灭”了。

鲁迅说,幻灭的悲哀不在假,而在以假乱真。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竭力只写事状,而避去心思和密语”,却又时常左支右绌,“那真实性也随即灭亡”了。

我最近读《名利场》,也有类似的感想。虽然萨克雷常有“插叙”,自白如何得知书中人物的细节,以“证明”小说情节是真实的。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自白是多余的,还不如彻底摈弃,让读者忘了叙述者的存在。鲁迅的看法当然是正确的,小说写作发展到现代,已经不再有必须真实的争论,也大大弱化了叙述者的存在。

有一篇《在上海的鲁迅启事》颇为搞笑,说的是鲁迅先生偶然得知,在杭州也有一个鲁迅,而且自称姓周,曾著《彷徨》,销了八万部,自己不满意,不远将有更好的东西发表等等。

这便是作为名人的苦恼,总有人来苦心钻营,借用你的旗号。于是,鲁迅忽而要在上海开书店,忽而又游了杭州,就不足为怪了。我想起鲁迅也讲过,待到伟人成为化石时,他便成了傀儡,因为有很多人将假借他的名义做坏事。鲁迅当时还没成为化石,所以他发表了一篇启事。
鲁迅对民众又失望了,一是愚昧,一是麻木。《太平歌诀》里讲,南京市有谣传,说总理之墓即将竣工,有石匠摄收幼童灵魂,以合龙口。于是,市民人心惶惶,各家幼童的左肩都悬了红布一方,上书歌诀“人来叫我魂,自叫自当承。叫人叫不着,自己顶石坟。”或其他类似几种。鲁迅于是失望,愤懑地将这些市民比作鸡肋。“弃之不甘,食之无味,就要这样地牵缠下去。

《铲共大观》中,鲁迅则对民众表现出来的麻木感到痛心。中国的民众,不管什么党什么乱,只要是“头”和“女尸”,都愿意去看!

鲁迅说,有些人指责他揭示这些丑陋,是“散布黑暗,阻碍革命”。但我那天读另一本书,看到的一句话讲得很好,原文记不住了,大意是:鲁迅用他的黑暗,照亮了中国人的黑暗。

的确,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揭露,天下就一片歌舞升平了吗?不正是有人疾呼,才惊醒了更多麻木的灵魂吗?这是鲁迅的价值。

鲁迅是实事求是的。有一位青年向他写信,希望有马克斯学识的人出来为唯物史观打一打仗。鲁迅回信说,“我只希望有切实的人,肯译几部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关于唯物史观的书——至少,是一部简单浅显的,两部精密的——还要一两本反对的著作。那么,论争起来,可以省说许多话。

我认同这种态度,多一些思考,少一些争论。
一篇讲话中,鲁迅再次提到,希望年青人能多看外国书,一是可以打破包围的圈子,二是多看别国的理论和作品后,再回头估量中国的新文艺,便清楚得多。我一直认为,鲁迅是与时俱进的代表,从他读外国书、翻译外国作品即可以看出。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鲁迅的倡议(多读外国书)代表着一种包容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人类是一个整体。要从全世界范围获取营养,要将自己的与他人的进行比较。要反思,要学习。

《三闲集》内有好几篇鲁迅为他人作品写的序,其中一本《小小十年》引起了我的兴趣。在那篇“序”里鲁迅还说,“文艺家至少是须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的,倘不肯吐露本心,就更谈不到什么意识。

这话是极有理的。所有艺术,都是对如何看待他人和世界的表达。如果连吐露的勇气和诚心都没有,便不可能打动人。所以做艺术也难,把自己剥给他人看,可能既痛苦又有风险。

有一篇《书籍和财色》,鲁迅对卖书者越来越多的花样感到不满。先是买书送画片,然后是打折。还有的是买书送冰淇淋,送丝袜,送内藏宝贝的锦盒,送抽奖,甚至是送裸体的画片。

鲁迅先生感叹世风日下,但这也没办法。书籍虽在读书人心中有特别的意义,但它首先是商品(否则谁会生产?)。当下的出版市场也难,市场上同样涌现了很多卖书的花样。有直播卖书的,自媒体卖书的;有书籍盲盒,有书籍福袋;有专卖打折书或微瑕书的,也有走高端路线,推定制版或刷边书的。

我与鲁迅先生的意见相反,只要不是伤风败俗(比如送裸体画片)的商业行为,我都支持。质问国人为什么不读书了,没有意义。出版业要去适应这个时代,要想办法活下去,要有创新的动力。对于出版业的种种自救,我们要宽容一些。

《三闲集》最后一篇,鲁迅先生编撰了自己近十年(1921-1931)来的译著书目,数量着实不小。他说,“我在过去的近十年中,费去的力气实在也并不少,即使校对别人的译著,也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决不肯随便放过,敷衍作者和读者的,并且毫不怀着有所利用的意思。

以前我对鲁迅的印象,更多的是斗士,是振臂疾呼者,很少能想起他学者的一面。如果说本次读鲁迅全集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全面地认识了他,特别是他学者的一面——从他的译著书目便可看出。

同样在最后一篇,鲁迅先生的另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他以诚恳的心,对想以笔墨问世的青年提出忠告:“不断的(!)努力一些,切勿想以一年半载,几篇文字和几本期刊,便立了空前绝后的大勋业。

不管做什么,不断的努力进步是第一。哪怕鲁迅,如果只作了一部《彷徨》,也到不了现实中的高度。鲁迅的成功,是他坚持创作——鲁迅全集足足有20卷!——不断进步,积累而来的。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起读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