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一位哲学皇帝的人生思考

体娱   2024-10-17 20:08   重庆  

马可·奥勒留,古罗马皇帝,也是古罗马时期斯多葛学派的三大哲学家之一(另两人是塞涅卡和爱比克泰德)。

能成为哲学家,是人群中的少数;可以当皇帝,也是凤毛麟角;而既当皇帝又是哲学家的,应该就只有马可·奥勒留一人了。关于皇帝和哲学家的双重身份,奥勒留是这样看的:他将皇帝当作一项义务,而把哲学当作真正的归宿。

马可·奥勒留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这本《沉思录》。小小的一册,包含了他几十年间对人生的思考。虽然篇幅不长,但这本书建议多花点时间慢慢读。

有两个原因:

首先,《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日记,原意并非写给大众。所以,它是一种自省式的文字。这种书,适合放在床头柜、沙发上,甚至马桶旁,不时翻一翻,慢慢思考、细细咀嚼,除了理解,更需要跟着作者去反思,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就需要时间。

比如这段话:“如果你在履行正当的职责,就别管是冷是热,是恹恹欲睡还是精神抖擞,别人对你是褒是贬,甚至自己命不久矣,还是正在忙些别的:因为即便是让我们死去的死亡,也不过是人生的诸多活动之一,因此只要'尽力而为',便足够了。

读到这段话时我很受触动,于是停下来,琢磨出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做事的心态应该“尽力而为”,但求过程、不求结果。

第二层意思,是我们应该由价值观引导,始终坚持“履行正当的职责”。

第三层意思,与《自信的陷阱》类似,行动应该先于自信的感觉。坚持行动,而忽略做事时“是恹恹欲睡还是精神抖擞”。一般来说,人的状态总是起伏的,我们总在自信与怀疑、感觉良好与感觉糟糕中前行。不应等状态好了再行动,而是用坚定的行动创造良好的感觉。

第四层意思,坦然面对死亡,因为它“不过是人生的诸多活动之一”。

其次,《沉思录》的风格是格言式的。读之是一种享受,便不舍一举读完。比如:

宇宙即变化,人生即观感。
最好的复仇,就是不要变得跟仇敌一样。
人的价值在于他所看重的事物的价值。
若非对的,便不要做;若非真的,便不要说。
这些文字都朴实而简短,但读起来却格外有力量。

最后,谈谈奥勒留与斯多葛哲学的关系。

根据我读了一些斯多葛著作后的感受,斯多葛主义的焦点是人生哲学——如何过好我们的一生。它没有结构清晰的理论体系,但注重个体的反思和体察。它追求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即所谓知行合一。可以说,斯多葛是一种生活方式。每日坚持“斯多葛”,就是成为斯多葛的途径。

奥勒留是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沉思录》中也反复出现了一些斯多葛主义的主题,包括:

  1. 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理性思考。

  2. 宿命论:神自有其安排。

  3. 正确看待死亡,死亡并不可怕。

  4. 世界是变化的,要积极地接受它。

有人形容,《沉思录》就是一碗近两千年前的鸡汤。贴切,但是浓缩精华的鸡汤,而非速溶。

读这本书时,我确实忍不住不停地摘抄。以下分享出来:



第一卷

  • 从年轻时开始执笔行文;喜爱睡硬板床、盖粗兽皮以及其他各种希腊式训练方法。

  • 不要流于夸夸其谈,因此不要撰文吹嘘自己主观臆断的想法,传达自己微不足道的道德训诫,或者把自己标榜成苦行者或慈善家;避免演说式、诗化、造作的语言;

  • 写信宜用质朴自然的风格,就像他从西努埃萨写给我母亲的信一样

  • 用心读书,不要满足于自己肤浅的思考,或是匆忙接受他人浅薄的见解

  • 不为外物所系,对命运的翻云覆雨泰然处之,每时每刻都只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 不要用类似借口,推说“周围压力太大”,时常逃避我们对同辈和同龄人应尽的义务

  • 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心情愉悦,即使生病亦不例外

  • 他帮我摒弃了所有骄傲自负的念头,引导我明白,居住在宫殿里,也可以不必配备护卫、盛装华服、大烛台、雕像,或诸如此类的奢华饰物,就算把身份降到跟庶民相差无几的地步,也不会因此在为公众利益而履行统治者的职责时,丧失尊贵和威严。
第二卷
  • 我从反思中得知,冒犯我的人本性与我相差无几——并非血缘出身与我相近,而是拥有与我相同的心灵,同样残存的神性。因此他们谁也无法加害于我,因为他们谁也无法用自己的恶行使我堕落。

  • 只要你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把它当作人生中的最后一件事,你就能做到心无杂念:不会再找不到目标,不会再因为激情而违背理性的法则,不会再自我开脱,不会再自恋,不会再对命运的安排心怀不满。

  • 琢磨不透别人的心思,不会被轻易视为不幸的缘由:但那些疏于体察自己心思的人,必然不幸

  • 你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场人生:你在做事、讲话或思考的时候,将这种可能谨记在心吧。

  • 只要专心侍奉内心的神性,就足够了。这份侍奉就是要保持它不被激情、琐事、对神与人所作所为的不满所玷污。

  • 就算你能活三千年,或十倍之久,也要记得,任何人失去的也只是他度过的人生,或者说,任何人度过的也只是他失去的人生。

  • 死亡是合乎自然的,凡是合乎自然的,都没有害处。
第三卷
  • 对整体的安排有深切体认的人,几乎能从其中的每一项布置,包括附带而为的结果中,找到赏心悦目之处。这样的人从野生动物的咆哮中领略到的乐趣,不亚于从画家和雕塑家惟妙惟肖的描绘中领略到的;他会从老年男女身上看出某种成熟和清新之美;他能用清醒的眼神看待自家少年男仆的诱人魅力。

  • 保持自我的独立,无需借助外部的帮助和他人给予的安宁。站得正立得直是你的本分——无需他人扶持。
第四卷
  • 没有哪一处隐居之地胜过人的内心,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安宁与休憩,尤其是当他沉浸在思绪之中的时候,他马上就能彻底放松下来:我所说的放松,指的就是有条不紊地生活。所以,让自己经常退避到内心世界吧,恢复自己的元气吧。

  • 宇宙即变化,人生即观感。

  • 抛开你的评判,你就抛开了“我受了伤害”的念头;抛开“我受了伤害”的念头,也就抛开了伤害本身。

  • 趁你还活着,趁你还有这份能力,做个好人吧。

  • 我不只是说,名声对逝者来说毫无意义,而是说,名声对生者来说也是一样,收获赞美,除了在施行统治这方面能派上实际的用场,还有什么意义?

  • 祖母绿若是得不到称赞,它的质地会不会受损?黄金、象牙、紫袍、七弦琴、匕首、花朵、灌木呢?

  • 因此,你要切记,对每件事的关注要适可而止——这样,只要你不在无关宏旨的事上投入太多时间,就不会感到沮丧。

  • “遇上这样的事,是我运气不好。”不,你应该说:“我运气不坏,尽管遇上这样的事,我依然经受得住,并不感到痛苦,既没被此时此刻压垮,也没有对未来心生畏惧。”
第五卷
  • 看到没有,有多少品德是你可以展现,并且没法用缺乏天分或天赋当作借口来推脱的?可你却自甘落后。

  • 理性和运用理性的技艺,是凭借自身的特性和自身的产物便能自主的能力。

  • 对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力量心怀敬畏吧:是它运用万物,指引着万物。不过也要敬畏你心中至高无上的力量,这种力量跟那种力量十分相似。

  • 要是他肯听,你就纠正他,没必要动怒。

  • 只要你的判断和行动遵循理性的道路,你就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第六卷
  • 凡是理性所创造的,便不会有错,也不会给任何事物造成损害。

  • 如果你在履行正当的职责,就别管是冷是热,是恹恹欲睡还是精神抖擞,别人对你是褒是贬,甚至自己命不久矣,还是正在忙些别的:因为即便是让我们死去的死亡,也不过是人生的诸多活动之一,因此只要“尽力而为”,便足够了。

  • 最好的复仇,就是不要变得跟仇敌一样。

  • 如果形势所迫,让你感到忧愁不安,那就赶快反躬自省吧。不要在和谐的节奏之外多作停留,你经常回归和谐的状态,就能将它掌控得更加娴熟。

  • 当事物展现出貌似真实的外表时,你要看清它们赤裸、低劣的一面,剥去它们的虚饰。虚荣是最能诱骗理性的:当你深信自己的工作举足轻重时,你也正深陷于虚荣的蛊惑之中。

  • 还有什么是值得看重的呢?在我看来,那就是按照我们自身固有的性情行事,或者约束自己,种种才能和技艺为我们的性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 我们有自己的竞争对手,对他们的许多所作所为,我们不必放在心上。如前所述,我们可以敬而远之,无需心怀敌意或猜忌。

  • 不让人努力争取他们的利益,是多么残忍的事!可你因为他们做错事而烦恼时,你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在禁止他们这样做吗?他们无疑会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但他们不应该那样做。”那就教导他们,指引他们,不必烦恼。

  • 要顺应命中注定的事,喜爱命运安排在你周围的人——这份喜爱必须发自内心。

  • 该怎样理解,什么才是你的幸福:喜爱荣誉的人认为,别人的态度才是自己的幸福;喜爱享乐的人认为,自己的激情体验才是幸福;睿智的人认为,自己有所作为,才是幸福。
第七卷
  • 人的价值在于他所看重的事物的价值。

  • 不论别人怎么做、怎么说,我都要做一个好人。就像祖母绿、黄金块或紫色长袍一样,它们总是坚持:“不论别人怎么做,怎么说,我都是祖母绿,我要保持自己的色彩。”

  • 不要幻想拥有你所没有的东西,要满足于你所拥有的,还要提醒自己,若非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些,你会对它们多么向往。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习惯于它们带来的快乐,就对它们产生依赖,免得它们不在了,害得你痛苦不堪。

  • 心灵通过退避保持平静,起支配作用的理性并不会被痛苦削弱。至于被痛苦所伤害的部位,随它们去抗议好了。

  • 不妨设想,自己已经撒手人寰,或者此前并不存在。不妨将余生看作一项奖励,按照本性的指引生活。

  • 幸福的生活只取决于极少的东西。

  • 性格的完美境界便是:将每一天都像最后一天那样度过,没有狂热,没有冷漠,没有虚伪。
第八卷
  • 在你不愿起床的时候,提醒自己: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既是你的性情,也是人的本性,而睡觉则是你和愚蠢的动物都会做的事情。

  • 把精力放在眼前的事物或行动上,放在原则或意义上。

  • 不要因为你的人生图景感到压抑,不要总想着过去或未来有多少艰难困苦。只要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扪心自问:“在这项工作里,有哪些地方令我不堪承受?”你会羞于承认的。

  • 如果你为某种外在的因素感到苦恼,那么困扰你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你本人对它所做的判断——而你可以将这一判断当场抹消。
第九卷
  • 宇宙自然就是终极现实的本性,而现存的一切都与终极现实有关。

  • 不要藐视死亡:要把它当作自然意志的一部分,欣然接纳。

  • 你承受了无穷无尽的困扰,是因为你没有让支配你的心灵去完成它生来便要完成的工作。不过到此为止吧。

  • 另一个人:“我怎样才能救回我的孩子?”你:“我怎样才能不害怕失去他?”如此这般。把你的祈祷都变成这样,看看情况如何。
第十卷
  • 观察你的肉体的本性需要什么,因为人需要维持生命的存续。然后欣然地接纳它,成全它,只要你那生机盎然的本性不曾受到损害。

  • “思维清晰”是指你能明察秋毫;“乐天知命”是指愿意接受宇宙自然做出的安排;“富有主见”是指你的思想能够超脱于肉身的苦乐,超脱于虚名、死亡、其他无足轻重的事物。

  • 在方方面面都能遵循理性的人,心态既放松又积极主动,流露出镇定自若的气度。

  • 每当你因为他人犯错而动怒,就马上想想,你会犯下哪些类似的错误——有可能是看重金钱、享乐、名声之类的东西。这样一想,你的愤怒就能马上平息了。还可以再想一想,这个人是迫不得已——他还能怎么做?或者,要是你有那个能力,就把迫使他那样行事的理由抹消吧。
第十一卷
  • 在你看来,这是多么显而易见: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比你如今的生活方式更有助于将哲学付诸实践!

  • 有人蔑视我?那是他的事。不过我会多加留意,不让自己的任何言行招致轻蔑。他痛恨我?那是他的事。不过我会好心好意地善待众人,让这个人看到他没能看到的东西——不是为了蓄意刁难,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宏大度,而是出自真心实意,就像著名的福基翁[插图]那样(我是说,倘若他的话并没有嘲讽的意思)。

  • 做过算计的诚意不啻是匕首。

  • 尽可能用最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这样做的力量就寓于人的灵魂之中,只要他能对无关紧要的事物淡然置之。

  • 当你怒气勃发,失去耐心时,不妨想想人生只是须臾,我们很快便会入土。

  • 爱比克泰德常说,在亲吻儿女的时候,应作如是想:“或许明天自己就不在人世了。”
第十二卷
  • 我总想知道,为什么每个人爱自己远甚于爱别人,却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置于自己的看法之上。

  • 应用原则,应当效法拳手,而非斗剑者。斗剑者会放下或拿起他用的剑,但拳手的双手始终都在,只需将它们攥成拳头就行。

  • 若非对的,便不要做;若非真的,便不要说。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起读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