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荒诞,全是真实 | 重读卡夫卡《变形记》

体娱   2024-09-10 20:08   重庆  

今天教师节,先祝天下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

说起老师,我们高中时曾受语文老师熏陶,读了不少经典文学。那时,卡夫卡也是读过的。但十五六岁的年纪,读卡夫卡大概率是走马观花,不会有什么感触。

——读书毕竟是照镜子嘛。涉世未深的小子,哪里读得出进入社会后的苦楚。

最近,又把《变形记》翻出来读了一遍。因为时过境迁、年岁渐长,便有了些感受,说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工作对人的异化。

这是《变形记》公认的主题了,没什么好讲。但有几处细节,我读到时只能摇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

格雷戈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后,他似乎并不惊慌,却着急于如何才能赶上既定的火车,别耽误工作。

当经理看到格雷戈尔的身体,吓得惊慌失措时,格雷戈尔想作的辩解也是:“人也有一时无法工作的时候,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才会让人回忆起过去的工作成果,并且去思考日后如何在排除阻碍以后更加勤奋专注地工作。

讽刺,却很真实。“还有个材料没写完,我不能发烧。”——一百多年后的现代人,不也经常这样想嘛。

在格雷戈尔死后,他的家人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坐下来,给老板们写请假信。因为对于他们,没有工作就无法生存。再大的苦痛或欢欣,都要先让位于保住工作。

本来,工作对于人,应该有两重属性。既应是填饱肚子的手段,也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人,工作只是马背上套的马鞍,是驴眼上盖的红布,都是奴役人的玩意儿。而人类对物质的需要,又让我们不得不工作。这就造成极大的矛盾和痛苦。稍有不慎,工作就可能将人变成甲虫。

只有少数人,能从工作中收获远远大于痛苦的快乐,他们是幸运的。但其他的大多数也有自救的方法,比如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从工作中寻找意义,是个宏大的话题,建议读一读《心流》。)

第二点感受,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亲情也很难经受住考验。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也是老话题了。在格雷戈尔变成甲虫后,没过多久家人就不再认为他是家庭一员。当顶梁柱成为家庭的负担,家人对他便只有嫌恶——父亲甚至向他扔苹果。

亲情需要经济基础,而建立经济基础就需要工作。这就又回到第一个话题,工作与人生,是一生宿敌。

由于变成甲虫后不能说话,格雷戈尔无法和家人交流。这就引申出人类的另一层痛苦,无法纾解的孤独。

格雷戈尔的孤独,当然是物理原因造成的——甲虫没有说话必须的发声器官——但每一个人的孤独,都是命中注定,交谈、拥抱、一起欢笑都没用。不管外面多么热闹,总有那么一刻,我们会感到孤独,而且难以言说。

人工智能现在已经相当强大了,很多人开始焦虑,它们总有一天会觉醒,进而取代我们。但我总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我无法想象,人工智能会感到孤独。我的看法是,如果不能感到孤独,就只能算智能体,不能算“人”。只有当某一天,AI产生我很孤独的想法时,它们才算觉醒了。

孤独当然可怕,但它又是我们活着的明证。当书本翻完,格雷戈尔在孤独中死去,我忽然意识到:这部小说虽然看似荒诞,其实无比真实。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起读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