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真正的满足感?

文摘   2024-06-10 06:30   北京  

少毅老师每晚九点直播已经连续700+天

你有过真正的满足吗?


真正的满足,不是大吃一顿时酣畅淋漓,过了一天,就后悔花了冤枉钱,责备又没有管住自己,担心又要胖了。


也不是和伴侣翻云覆雨时干柴烈火,之后就觉得羞愧,觉得空落落的,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也不是你暴富后,买了豪车豪宅,觉得自己成了人上人,又担心别人看出你是个暴发户,担心自己的资产贬值,担心孩子将来不学好。


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就是在焦虑、不甘、努力、满足、挫败、落寞等等情绪中循环往复。


真正的满足感是怎样的呢?是没有失落,没有后悔,没有顾虑,也没有要与人分享的冲动,全然地沉浸其中,平和、喜悦、充实。



电影《无问西东》里,清华校长梅贻琦开导学生,要活得真实: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你会好奇,真有人是这样的状态吗?只能是得道高僧吧?做什么能进入到这样的状态呢?


其实进化心理学,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满足,又为什么会空虚。


进化心理学认为,每一项体验对应一种情绪,这个情绪其实是一种奖励或者别的反馈机制,让我们更多地去追求或者去避免那样的体验。


我们之所以爱吃糖、吃肉,因为糖和蛋白质,就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它们让我们的肌体有能量,肌肉能生长。我们之所以有旺盛的性欲,因为物种都以繁衍后代为天职,性欲驱使我们去交配,性欲满足时的巅峰爽感,是对我们肯卖力气的奖赏。


渴望、好奇、冒险、喜怒哀乐、嫉妒、抑郁等等,都只是基因编辑好,在驱赶或者劝阻我们,应该去做,或者不应该去做某些事情而已。


这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欲望,并不是我们自己的“目的”,只是我们的身体,用来左右我们的“手段”。


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比如我们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养家,养家是为了享受美满的家庭。那么工作和赚钱,都是手段,目的是享受家庭的美满。


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很多人赚钱,更多是为了享受,比如吃喝玩乐,而吃喝玩乐,就是未经审视,并不高级,被身体左右的“本能欲望”


本能欲望,也就是人人都有的七情六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不断出现,容易满足,容易消散,容易再来,循环往复。于是很多人,就停留在了低层次的苦乐循环之中,更多时候,只有空虚。


空虚→追求(贪嗔痴)→满足or求而不得→空虚,这就是佛家说的“苦”。


没有自己笃定的“目的”,被本能欲望驱使,成为欲望的“奴隶”,就是众生痛苦、得不到真正满足的根源。


面对这样的困境,佛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消除一切低级欲望,戒色、吃素、摒弃一切红尘杂念,去追逐大道,修炼成佛。


这样的解决方案好吗?这个见仁见智。我认为并不好,要求太高,太苛刻了。人毕竟也只是一种动物,亲情、爱情,口腹之欲很难割舍,也没有必要割舍。所谓得道成佛,也只是一种愿望。


那更好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呢?我们普通人,怎样才能摆脱生活里庸常的苦乐循环,拥有真正的满足呢?


答案是学习,是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品味世界,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人生的终极目的,学习能给我们正在的满足感。


这个学习,不是读书、考试、学技能、发论文。大多数人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学习。


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考完了,就不学了。白领学习是为了升职加薪,升职了,就学点别的。教授做科研是为了经费、为了职称,有了职称,就能混日子了。这些都属于有目的的学习,都是典型的满足“本能欲望”的手段而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高级欲望”。


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不断探索前沿科技,不断打磨好的产品,是在学习。像范伟这样的演员,醉心于演技,不断塑造不同的角色,也是在学习。当然,我们普通人,研究历史、哲学、研究红楼梦,创作自己的小说,只要是能沉浸其中,都算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你可能会不服气,我钓鱼、打游戏、追剧、旅行、蹦迪、泡妞也很满足,难道这些不是学习吗?我自己就很满足啊!


这些确实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他们过于浅薄,只是在重复。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营养和生存基本就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我们仍然把进化用来激励我们的手段,当成了目的。这样的体验,就是浅层的体验。也可以说是假的体验。对假体验的追求,比如刺激、炫耀、攀比,是文明时代的人们文化生活的特点。


真正的学习有3个特点,能给我们真正的满足感:


1、真正的学习,摈弃了外在评价,只追求内在的满足,这样的满足更加可控,更容易获得。现实中,追求财富、地位、爱情等等,都不是自己努力就行的,需要运气、需要别人的支持,这些常常不可控;


2、真正的学习,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成本其实并不高。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精进,就多一份欢喜。很多其他的追求,却是会贬值的,美女会老,权力总有一天会失去,财富能享受的就那么多,多了反而是严重的负担。只有学问,是能不断精进的,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


3、真正的学习,永无止境,永远能满足你。学问是有方向的,是没有尽头的,学问是从特殊的事例,到底层的规律;从幻想和错觉,到现实和真相;从外表的丑陋,到深层的美丽;从上面的冲突,到底层的平和。


真正的学习,能带我们逃离那些虚假的、一厢情愿的、肤浅的欲念。


遗憾的是,真正学习体验,很难言说,普通人无法理解,还会认为我们在装x,会挖苦说,你这么厉害,做出了什么成就,赚了多少钱?怎么不是富翁、不是大官、不是名人呢。


这就是很多人,无法体验到真正满足感的原因所在。学习需要闲暇时的好心情、需要花些心思去琢磨,需要持续地投入精力,乃至金钱,需要忘记成败得失,全然沉浸其中,享受学习本身。真正的满足,是需要门槛的。还真是需要点佛家说的慧根和机缘。


《忏悔录》的作者奥古斯丁,在西方被视为圣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聪明上进,强烈地追求荣誉、地位和名望,特别是色欲,他是摩尼教的名人。他的母亲莫妮卡是一个天主教徒,很为自己的孩子担心,找到天主教的主教,希望主教帮帮自己的孩子。这位主教很自信,说奥古斯丁不会甘心待在摩尼教,一定会转投天主教。


这个主教说对了,奥古斯丁越钻研,就越觉得摩尼教的理论体系浅薄且无法自洽。他的理性战胜了感性,奥古斯丁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转投了天主教,放弃过去的生活,追求智识上的充实。


真正的满足感,门槛在于:


1、能够适当抛开世俗的观念束缚和本能的欲望,能只为了自己,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探索;
2、要有反思和学习的能力,要有完善自我的意愿;
3、进入一种持续学习的状态,要有探寻真理的决心,追求更加深刻、更加真实、更加完整的规律、真相和美;


你愿意去追寻这样的满足感吗?


十八世纪末,德国人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和他的妹妹卡罗琳·赫歇尔 (Caroline Herschel)热爱天文,他们常常十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磨镜片,制作望远镜,他们制作的望远镜比英国皇家天文台的更大更精确。


他们常常整夜整夜地观察星空,他们认识天上的每一刻星星,还发现了土星和天王星的几颗卫星,他们还第一个提出,银河之所以在天上是那个样子,是因为我们太阳系是身处银河系之中的。



人要是不学习,就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满足,就难以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内核。当我们观察星空、钻研学问、洞察世间的规律,跟遥远的事物连接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忘了自己,得到真正的满足。


这样的状态就是完美的吗?不好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比如:


1、仅仅追求内在的自我满足,那外在的社会评价就不重要了吗?
2、仅仅满足自己,是不是自私,没有担当?家庭、社会、国家、人类,应不应该考虑?
3、仅仅满足自己,是不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
4、如果一个人有高深的学问,是不是就更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呢?答案是不一定,这两件事其实关系并不大,需要付出完全不同的努力。


追求满足感,可能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但是人生还有其他的目的,比如猎奇、情爱、家庭、安详的晚年等等。如果一个人,就想学习,追求真理,自得其乐,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做别的,那是求仁得仁,我们应该尊重,他自己也不会抱怨什么。


像多数普通人一样,庸庸碌碌、五味杂陈地过一生,不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是活着,琢磨赚钱、在乎享乐、彼此抱团、相互攀比,关心明星八卦等等,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也应该尊重。


至于我们自己,就怕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边惦记着名利,一边说要淡泊名利,一边想要自得其乐,一边又羡慕别人的成就。向内,不愿意沉下心来学习和求索,向外,没有决心去狠心做事,那就是人生观拧巴,那就是真的苦了。


有追求的人,应该看清世人的选择,看到各条道路的好坏,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走好自己的路,去过自己的人生,去追求充实,追求圆满。


end



往期相关文章补充阅读:
如何拥有自己满足的事业
如何长期坚持对的事
我的北漂十年

▼▼少毅老师精彩短视频▼▼
写文章是少毅老师的爱好
指导中层管理者才是专长
【少毅老师唯一付费课程】
▼▼▼▼▼▼▼


管理教练少毅
知名职业发展专家,畅销书《隐形领导力》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