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毅老师每晚九点直播已经连续700+天▼
我们其实很善于骗自己,根据片面的经验,得出一厢情愿的结论。下面我要给你介绍一个非常厉害的思维工具,叫做“双盲实验”。有学者认为,一百年来,对增进人类心智,最有力的科学思想,就是双盲实验。2011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医学论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全世界最顶级的4个医学领域期刊之一。科学家将一群患有相同程度哮喘病的病人,随机分成A、B、C、D四个组,给这4个组,进行不同的治疗。A组,使用一款非常成熟,被充分证明有效的“正经药”,也就是沙丁胺醇;B组,使用外表和沙丁胺醇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只是淀粉,毫无作用的“假药”;C组,使用假针灸,也就是用一个塑料管,包住一个平头针,医生给患者扎针的时候,针只在皮肤表面形成刺痛,实际并没有扎入肉中;这个实验设计地非常专业,我这里只是介绍一些核心要素,接下来说结论。哮喘已经是一个被研究地相当充分的疾病了,因此,治疗一周之后,实验人员,通过测量四组患者的肺活量,根据客观的生理指标,得出四组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的实际改善:除此之外,实验人员,对每个组,进行了病人的自我感受评估,通过问卷,询问患者是否觉得自己有明显的改善,得出的结论是:看到这两组实验结果之后,你是不是觉得很诡异,我帮你梳理一下,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1、事实上,有一些疾病,对有些人来说,就算什么也不做,疾病就是会自行缓解。因为我们是一个生物,我们的身体,正常情况下,就会往健康的常态上恢复。所以民间有些人说,我得了什么病,不去医院,该吃吃该喝喝,自己就好了,并不是瞎说。同样的,再先进的治疗手段,对有些人可能也是无效的。2、身体实际上是否有好转,和自己觉得是否有好转,可能完全是两件事。实验中,B、C两个组,没有做任何实际的治疗,但是都自我感觉良好,和做了正式治疗的人,感觉几乎是一样好。这是因为,人都会希望自己能变好,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时间、精力白费,所以会选择“自欺欺人”,医学里,把这种现象叫做“安慰剂效应”。生活中,很多女孩子大姨妈来了,喝一碗姜糖水,立马就不疼了。敷上面膜,气色立马就好了。在高原上,喝了红景天,立马就舒服了,这些其实更多都是安慰剂效应。现实中,很多人所做的努力,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他们只是被自己的愿望误导而不自知而已。3、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这个实验中没有完全反映出来,但是其他的科学实验证明了:一个人付出的努力越大,安慰剂效应越明显。同样的疾病,实验人员让受试者,吃更多“药”,注意更多“要求和禁忌”,受试者付出越多,就会主观上觉得治疗越有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会花很多钱,或者付出很大的代价,去求佛,去学课程、做咨询、去减肥等等,因为付出本身,会带来满足感。因为付出了,所以就踏实了。4、在现代医学中,评估一个药到底有没有疗效,其实是非常严谨且高成本的事情。评估一个药是否有效,需要首先排除掉人身体的自愈能力,其次要排除掉安慰剂效应,最后才能显现这个药是否真的有疗效。在美国,一款新药上市,平均需要花10年,耗费近10亿美元,而且100个新药研发,只有不到5款能最终上市。每一款药,都要经过第三方严格的“双盲测试”,通过之后,才能上市。而我们的中药之所以不可信,就是因为,完全没有这样严谨的论证过程,一句祖传秘方、民族文化瑰宝、老祖宗的智慧,再加上“我家谁谁谁,吃了很有效”,就糊弄过去了。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尝试某个解决方法时,要努力分清楚3点:
a、我是不是什么都不做,问题就能自己好转呢?
b、我采用的这个方法本身是不是科学有效的呢?
c、尝试之后,问题真的有好转吗?是不是实际并没有改变,只是我自己在骗自己呢?
· 我喝了六个核桃,明显觉得自己脑子好使了;
· 我之前得了xx病,找老中医开了一副药,吃完就好了;
· 我每次谈大生意前,都去雍和宫祈福,有一次没有,就那一次赔了,你一定要信!
· 我采访了上几十个身价过亿的人,他们身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怕老婆,所以亏妻百财不入。
你有5个同事告诉你,他吃火锅只要喝凉水就拉肚子,可是你还有95个同事,吃火锅只喝冰饮料,没有拉过肚子。我们面对任何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哪怕再加上几十人、上百人的“亲测有效”,也不能当做结论,轻易采信。事实上只要你愿意找,你能找到一千个、一万个反例。个案是有价值的,但是它们只是我们思考的素材,发现问题的线索,真正重要的是逻辑,是背后的原理,是坚实的因果链条。然而,遗憾的是,现代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已经能找到非常稳固的因果关系链条,因此,他们的结论,是相当可靠的。但是在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等人文学科,就很难找到稳固的因果关系。因此,很多老祖宗的智慧、名人名言,并不可信。更不要说那些明星、博主、企业家的言论了,充斥着幸存者偏差和安慰剂效应。一个理性客观的大脑,要明白事物的复杂性,要在听到任何结论时,有怀疑的眼光,在做出是非判断时,有一个很高的标准,能客观认清自己感受上的偏差。当你明白了安慰剂效应,知道了人会自我欺骗而不自知,下面3点生活经验,你可以借鉴一下:1、当我们看到别人去祈福许愿、买彩票、吃中药、喝药酒、坚持一些奇怪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不要嗤之以鼻,也不要去说教和改变别人。这些行为,虽然不科学,但是真有效,因为一定存在安慰剂效应。他们只是在想办法安慰自己,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如果你真想帮助他们,应该是提供更健康的替代手段,而不是阻止他们安慰自己。比如你爸爱喝药酒,你就买点特别便宜健康的酒,换个包装,送给你爸,把价格增加两个零,让他去喝,他一定会觉得效果棒极了。2、当我们自己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比如身体不舒服,事业不顺利,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不用着急去采取行动,其实多数问题,它们自行就会缓解。如果一定要采取行动,可以采取一些低成本的行动,不要在问题的当下,做一些费钱、费力,不可逆的决策。比如辞职去旅行,充值办卡,纹身,甚至离婚。其实当你加班忙了几个月,你周末在家躺2天,看你爱看的剧,点一顿好吃的外卖,和你辞职去大理玩一个月,这两件事起到的安慰剂效应是差不多的,但是代价却完全不同。科学家们实验论证了,就算你告诉实验对象,存在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还是会起作用。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让自己花大钱、费大力,才能觉得能满足,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你以后就能花小钱,办大事了,以更高的性价比安慰自己。3、科学的思维,和理性的思考,有品质的生活,是有门槛的,是需要学习和训练。要多学习,多思考,尤其是多读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