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5个症状,很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找上来了……千万要留心!

健康   健康   2025-02-04 09:02   上海  

随着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大家似乎对于糖尿病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平时也不疼不痒的。

然而,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所带来的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对全身多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


图片来源:摄图网


DKA的发生常常有诱因,包括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或某些药物[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


(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DKA、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HHS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于DKA,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HHS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约30%~40%无糖尿病病史。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1且持续超过3个月。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中指出,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T2DM)及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以早期发现DKD。对于已确诊DKD的患者,需根据其肾病进展危险分层进行相应的每年至少1~4次随访。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胰岛素抵抗、妊娠、肥胖和遗传因素等,此外,吸烟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DR的相关危险因素。

T2DM患者是DR之外其他眼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白内障、角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等。存在微动脉瘤可作为鉴别DR与糖尿病合并其他眼底病变的指标。DR常与DKD伴发,DR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可作为DKD的辅助诊断指标。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T1DM和T2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类型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和自主神经病变(DAN),其中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通常也被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高血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关,最终导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促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4)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常合并冠状动脉、脑动脉病变,隶属于泛血管病。罹患LEAD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死亡等不良事件。

导致LEAD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但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LEAD,因此,糖尿病患者LEAD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LE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死亡率更高。

(5)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DF)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而DFU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DFU常合并感染、缺血,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是导致患者截肢和(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DF是指初诊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PAD。因此,在所有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DF是一种相对容易识别、预防比较有效的并发症。

5个症状,留心糖尿病并发症



(1)手脚麻木、刺痛或烧灼感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手脚远端的感觉神经最容易受累。

患者可能感觉手脚发麻、刺痛,甚至像“针扎”或“烧灼”般不适。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感觉丧失,增加受伤的风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2)视力模糊或突然失明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血管出血、渗漏或新生血管异常生长。早期可能表现为视力波动,严重时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或失明。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病筛查。1型糖尿病(T1DM)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病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以后至少每1~2年复查1次。

(3)伤口愈合缓慢或反复感染

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功能,使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此外,糖尿病还会导致小血管病变,减少组织供血供氧,延缓伤口愈合。最严重的情况下,感染可能扩散至深部组织甚至导致截肢。

(4)尿液异常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损害,其早期特征是尿液中蛋白含量升高,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浮肿、血压升高等肾衰竭症状。

(5)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身体可能出现“饥饿”状态,尽管进食量正常或增多,体重却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导致脂肪和肌肉的分解,从而引起体重下降。
END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4,15(04):771-80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7(00):16-13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41203-00705.

[3]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