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台湾知名女演员大S(徐熙媛)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感染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年仅48岁!随后,徐熙媛(大S)的经纪人证实了该消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流感大多为自限性,但少数患者可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可发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而死亡。
冬季流感高发,给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5类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 年版)》关于流感的诊断描述为: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并具有下列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查结果阳性:
1.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2.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4.流感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1.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部分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其他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真菌等感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时,病情重,病死率高。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影、磨玻璃影;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浸润影或实变影,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表现。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儿童多于成人,急性坏死性脑病更为凶险。
3.心脏损伤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下列5类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1.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 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和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型/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不迟于暴露后 48 小时用药。
3.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参考文献:
[1]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 年版)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等. 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4, 39(12):881-895.
[3]吕菁君,赵光举,赵宏宇,等.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1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