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VTE患者如何规范化抗凝?大咖观点一文总结!

健康   健康   2025-01-29 09:01   上海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老年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大约60%VTE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中,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VTE的老年人群比例还在持续上升[1]。老年患者对疾病反应性差,VTE初期症状多不典型,易致诊治贻误,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





为进一步加强老年VTE相关防治工作,本期大咖访谈我们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杨轶教授,结合现有指南共识和循证证据,对老年人群的VTE规范化防治与抗凝策略进行详细解说,为临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参考。

01


老年人群VTE有哪些临床特征,如何有效筛查VTE高风险的老年人群?


杨轶教授:



老年人群VTE发病率较年轻人更高。老年人由于各种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稳定性减退,一旦出现危急情况,病情往往迅速进展、恶化,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同时,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在用药剂量、周期方面均需作特殊考量。


老年人群的VTE早期筛查方面,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对于存在运动功能下降、长时间卧床、高龄、患有肿瘤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老年人,需注意警惕,评估其VTE风险,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02


对于不同VTE风险等级的老年人群,应分别采取哪些VTE预防措施?


杨轶教授:



老年人群的VTE风险评估原则与普通人群基本一致,均可应用Caprini量表等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但在考虑预防措施时,需兼顾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一般而言,对于低危VTE风险的老年人群,预防措施以鼓励活动、机械预防为主;对于中危或高危VTE风险的老年人群,如出血风险较低,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等药物预防;如出血风险较高,则更多采用机械预防。对于多病共存、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患者,则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更为个体化的预防策略。


03


对于已经发生VTE的老年患者,临床常见治疗措施有哪些?应如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杨轶教授:



对于已经发生VTE的患者,首先要检测其VTE发生的位置、程度,患者当前的身体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抗凝禁忌证、是否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治疗和用药的因素。大部分VTE患者应以抗凝治疗为基础治疗,常用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NOAC等。常规抗凝治疗至少应持续3个月,如患者持续存在血栓高危因素,如患有肿瘤、血液疾病等,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抗凝时间。


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应避免进一步增加血栓风险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患者应抬高患肢;并监测D-二聚体,如D-二聚体下降、肢体肿胀消退,提示治疗有效;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肺栓塞。总之,老年VTE患者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以抗凝治疗为基础,兼顾合并症的治疗和管理,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和指标的变化,减少患者的血栓风险。


04


在您看来,老年VTE患者具有哪些特殊性?在抗凝药物类型和剂量选择上,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杨轶教授:



老年人群生理功能减退,自理能力下降,一旦住院,卧床时间较普通人群更长,VTE发病风险更高;同时老年人群共病患病率较高,多重用药的情况较为多见,需谨慎评估,合理选择抗凝药物的类型和用药剂量。抗凝治疗的同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出血风险。

老年人VTE治疗的最佳方案仍未达成共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抗凝药物类型的选择上,低分子肝素、华法林、NOAC等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各有其不可替代性。使用NOAC可以固定剂量给药,无需频繁的实验室监测,且不用频繁调整剂量,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抗凝药物的剂量则应根据老年生理功能和合并症情况确定,如患者为高龄患者,或同时需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或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时,可相应减量。

05


老年VTE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应如何有效防治患者复发VTE?


杨轶教授:



老年VTE患者复发率较高,这可能与其用药依从性较差、共病较多、血栓风险因素更多有关。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首先要做好患者教育和患者管理,提醒其主动活动和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变化。同时要提醒其规范抗凝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定期随访。

由于老年人群常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血栓风险较高,因此在常规3个月的抗凝治疗结束后,仍需由临床医师根据其出血风险和VTE复发风险,判断是否有必要延长其抗凝治疗持续时间[1]。对于持续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可建议其长期终身治疗。

总结


在老年人群中VTE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由VTE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费用也较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从长远看,我国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会不断增加,临床管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处置能力下降,且因多病共存常多重用药,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给临床诊治用药带来一定的难度。故对于老年患者,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给予其规范的、足疗程的抗凝治疗(如无抗凝禁忌证),并根据其血栓复发风险确定是否需要长期抗凝,以预防远期复发。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仍有待加强,需加强患者教育,增强老年人的防病、治病意识,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专家介绍


杨轶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工程分会外科医学工程与转化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颈动脉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IUA)血管修复与重建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血管联盟西部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四川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四川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秘书

第13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第17批中国(四川)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

擅长:复杂疑难动脉缺血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动脉狭窄及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外科及腔内微创治疗等



END
参考文献:[1]吴洲鹏,李凤贺,戴贻权,等.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3,30(10):1173-1187.

审批编码CN-20250122-00001
声明:*仅代表专家个人学术观点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