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目标,还是要价值观?

体娱   2024-07-31 20:08   重庆  

前阵子重读了《心流》,受益颇多。但过程中有一个点,让我感到疑惑。

书中指出,在构成心流的所有要素中,有一项非常重要:拥有明确的目标。作者说,“除非一个人学着去确立目标,辨认与评估回馈,否则无法从任何活动中发掘乐趣。”

反思过往,的确,目标明确的活动往往能带来巨大的乐趣:
-下棋是为了战胜对方;
-读书是为了消遣或获取知识;

-做家务是为了让家变得整洁。

甚至是没有直接竞争的活动,如果不加目标就没那么快乐。以游泳为例,每当我逼迫自己游快一点或游久一点时,事后总是更加舒畅。

而且我们知道,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容易堕落或者变得空虚。只有被目标填满时,才可能感到充实。

这么看来,目标似乎是个好东西。

但我对目标感到不安,有两点理由。

在更早之前,友人送了我一本《坛经》,我读了,有些启发。虽然我肯定做不到“空”,但对佛家对于“空”的追求很认同。《坛经》里有一句话,“随所住处恒安乐”。而这与《心流》所提倡的需要常立目标,格格不入。

我也想到,很多活动,它的目标就是没有目标。比如冥想。

还有一些活动,好像没啥目标,但也能带来快乐。比如《心流》书中提到的与人闲聊,或者放空,或者发呆,还有听音乐、散步都是。

看来,目标能带来快乐,但并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不安的第二点理由,是另一本书《自信的陷阱》所提到的,追求目标不如追求价值观

以外在目标为中心,可能带来三个问题:

首先,你不一定能实现目标,或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而这将带来挫败感。我有感受,当我非常期盼能游出好成绩而没达预期时,往往会很失望,甚至下一次游泳时内心都会有些怀疑。

其次,即使实现目标,你也得不到恒久的快乐。目标就跟钞票的购买力一样,永远在膨胀。当我的某篇文章阅读量上千以后,我就想着什么时候能上万;当阅读量上万后,我又在设想能不能写出10万+。

第三,外在目标会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你将永远在完成目标的路上。我想目标带来的压力感,大家都有体会,无须赘述了。

读书是为了改变行为,而不仅仅是知晓。面对书里的矛盾,一定要切己体察,辨析清楚。

要不要目标,要什么样的目标?还是要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其实,《心流》里已经提到了,享受快乐的难易程度,与个人性格有关。甚至有两类心理障碍,会直接妨碍心流产生:一是注意力失调;二是过度自觉或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目标作为心流的要素,只是间接起作用。进入心流的关键,还是控制注意力,全神贯注。相比打造外部环境,最重要是培养自得其乐的能力。

(原文说是“自得其乐的性格”,但我认为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还是“能力”恰当些。)

如此,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可以说,经常冥想,“于自心常起正见”,就是培养自得其乐的能力。当你能从坐着什么都不干中体验到心流,那你从其他事情上体验到心流就更容易。

另一个问题,目标和价值观,孰重孰轻?

对比之后,我还是坚守价值观第一。价值观能够指引我们,激励我们去做需要做的事,带给我们成就感,但不会引起焦虑等负面情绪。

价值观,是比目标更底层的东西。只有地基稳了,楼房才不会歪。

所以我得到结论,以后做事仍然需要立目标,但目标只是一个参考,不是最终目的。价值观才是。

打个比喻,目标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价值观是目的地。我们会用北极星在夜里指路,但那只是为了走到目的地。

人活一辈子,不就活个价值观嘛。

关于如何梳理自己的价值观,可参考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焦虑、缺乏自信?请紧急使用这本书

前文提到的另外两本书,我也写了读书笔记的,一并列在文后吧。
《坛经》的智慧:以超然的眼光看待周遭一切

《心流》:主观体验不只是人生的一个面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起读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