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给出的回答是,因为美国正在流行使用一项“新技术”,只是这种技术不是电子学、遗传学或新材料,这种“新技术”就是企业家管理。
在第一章,德鲁克给企业家下了定义。他说,在美国,企业家往往被定义为创办自己的全新小型企业的人。事实上,那时流行于美国商学院的“企业家精神”课程,正是从30年前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企业”的课程发展而来。但是,他又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创办一家企业就是企业家行为,或者代表了企业家精神。
接着,德鲁克列举了很多标志着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包括麦当劳、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的大型零售商玛莎百货等。归纳起来,勇于创新就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质。“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
到了第二章,德鲁克进一步定义创新,“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而且,创新并不是新技术的代名词,它的内涵宽泛得多。
从技术上看,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的东西,但它无疑是异常成功的创新。事实上,相比技术创新,德鲁克更加推崇社会创新。因为从影响力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性创新能与报纸或保险之类的社会创新相比”。并且,社会创新并不比技术创新更加容易。“科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从国外引进,并且不会带来多少文化风险;而体制相反,需要有文化的基底才能茁壮成长。”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系统化地进行创新?德鲁克总结了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它们也分别是第二到八章的主题:
意料之外的事件
不协调的事件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坦白讲,德鲁克对创新来源的分析并不深刻,而且七种来源的分类方法也显得随意。阅读第3到9章内容时,我时常想起《创新者的窘境》。巨人错失创新机遇,往往并不是看不到趋势,也不只是骄傲自大,而是被困在了自身的价值网络里。因此,企业想要创新,必须打造不被以往束缚的产权结构、人员体系。这才是解决方案。
第13章企业家企业,主题是如何打造合适的组织结构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德鲁克谈到很多方面,巨细靡遗,包括最好以完全独立的机构负责创新项目,管理层要单独召开创新讨论会,要给参与新项目的员工良好的薪酬激励,等等。
德鲁克也提到,创意并不是只在小机构才会产生,也不是大企业会压制创意生成。大多数时候,是创意难以在大企业长大,因为现有产品业务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资源。可以说,德鲁克的思想已经指向了“价值网络理论”的方向,只是没有更进一步提炼。或许克里斯腾森也从德鲁克这里汲取过营养呢。
这才是创新的常态,哪怕你想出一个非常独到的点子,也有99.999999999999999%的可能,在你之前已经有人想到过差不多的创意了。你需要做的,是进一步阐释它、发展它、实践它,或者停下来想想,为什么前人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