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球》:原来美国政治是这样玩的

体娱   2024-08-08 20:08   重庆  

知道这本书,是通过《华杉讲透<论语>》。当时华杉讲儒家的“君子自污”,提到西方政治家也常用一个策略,叫“举灯照亮自己的问题”——这个策略就来源于《硬球》。

由这本书的副标题“政治是这样玩的”可以看出,它的主题是政治权术。当我在好奇心驱使下翻开这本书时,才发现它是一本老书了,首版于一九八几年。

本书作者,曾经作为美国政治的参与者,在华盛顿浸淫多年。书中所举事例,均来源于他的亲眼所见或前辈们口口相传,再加上作者转行记者后的写作技能加持,因此读来格外生动。

很多人将此书比喻为美国的厚黑学。读书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想,有必要读这些教人“使坏”的书吗?

首先,了解恶并不等于成为恶。况且这还没到十恶不赦的程度,只是政治手腕而已。

其次,读书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别盲目随从,批判性阅读就好。

掩卷之后,我有个总结。这种书至少有三种读法:可以读八卦;可以喝鸡汤;也可以学点人性。

我倾向于最后一种读法,下面聊聊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第一章,标题是“关键不在认识谁,而在想认识谁”。它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对于玩政治来说,核心是人际关系。

我想起《孙子兵法》里那句名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其实,不仅是玩政治,混社会也是一样,搞定人就能搞定事。搞不定人,有时候搞定事也没用。这样的例子,职场中也常见。

第一章的重点案例,林登·约翰逊,是构建人际关系的高手。他的成功,甚至催生出两个美国俗语:“零售政治”和“约翰逊疗法”。

所谓“零售政治”,就是约翰逊喜欢通过一对一沟通,推销自己的想法。他花了大量时间结识人脉,构建一对一的关系。

所谓“约翰逊疗法”,是指他的一对一沟通很有针对性,可以说是私人定制版,令人如沐春风。他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为了获得某位议员的支持,他会花几天时间,仔细推敲能说动对方的因素。而一旦做好准备,他就会假装遇上对方,不经意间兜售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我们读书不能照单全收,更不能泥沙俱下,而要贯彻孔老夫子的做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从约翰逊手段中得到的启发,主要有三点。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启示,要重视一对一沟通。

其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的仗。

第三,真正地关心他人。

从约翰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约翰逊总是通过“关心”他人,拉拢朋友。这样的做法,就算不能说肮脏,也为大多数人所不齿。但我们应该看到另一点,《小狗钱钱》里提到过,人际关系和投资很像。关心他人、与他人良好的互动,是往情感账户里存钱;而争吵、背叛等,是往情感账户里取钱。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多做存钱的事,少做取钱的事。所以,关心他人并没有错,但不应这么功利,总是想着他人的回报。或者说,人际关系方面的投资回报率不是这样算的,关心他人也收获他人的善意,本身就是回报了。这是我与约翰逊的差别。

第三章“索取比给予还好”,给了我不少灵感。本章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这个说法我以前就听说过,不新奇。但我突然想到,同样的道理是否也能运用在商业上?

众筹就是一个例子。众筹,除了是一种融资的方式,更是一种培养粉丝的方式。而且后者意义更为重大。当用户为你的情怀投入了金钱,便对你产生了期待,就可能成为你坚决的拥挤者。

这背后的心理学机制也很简单,人都讨厌不一致。当我为某人做了事之后,我就会在潜意识层面说服自己,我喜欢他、我支持他,否则我为何会帮他做事?

除了众筹,还有所谓的社区建设,也是“索取比给予还好”的例子。小米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小米手机刚上线时,以其社区文化著称,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粉丝。当然,小米的社区不仅邀请用户为它做事,比如投票选方案、征集创意,也倾听用户的需求。但前者的作用可能比后者还大。如果你只是问用户“ 我能为你做什么”,总有一部分用户会感到不满意——有人选A就会有人选B。而如果让用户帮你做点什么,每个人都能参与,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拥趸。

第四章“与带你来的人共舞”。本章的主题是:忠诚。

我觉得忠诚没什么好说的,不玩儿政治的人也应该坚守。当然,忠诚不能是愚忠,如果遇人不淑,也要懂得及时抽身。但抽身也要有底线,别交恶。儒家就有一条原则,“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别背后说人坏话,很高的要求了。

而且,我从来不提倡人身依附。对于公司领导、提携的长辈,应当尊敬。但忠诚的对象,首先是自己。忠于己,才可能忠于人。

相对于忠诚,作者所做的两条推论,更具启发意义。

推论一,因为忠诚如此重要,所以要小心选择自己的老板。

一旦你建立了某种忠诚关系,就很难退出来,至少在政治领域如此。做对事,不如跟对人。如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当年能放弃几十万美元的高薪,跑去跟着马云创业,眼光十分独到,勇气十分可嘉。但问题在于,识人哪有那么容易?

既然做不到,还是先修内功吧,打磨自己,让自己优秀,就可能收到更多橄榄枝。

推论二,给予他人好处时,为了最大化效用,可将好处划分为小包装,分次给予。

对于忠诚,大部分的人理解就是好处。好处就是忠诚,忠诚就是好处。行为经济学的诸多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面对损失时,最好一次到位,这样痛苦最小;面对奖励,则最好分次获得,这样满足感最大。

马基雅弗利在五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令人佩服。他在《君主论》中写道:“当你要给人们施加痛苦的时候,所有的痛苦都应一次性地迅速施加在他们头上,因为他们品味痛苦的时间越短,他们被激怒的程度也就越低,而另一方面,在给予人们好处的时候,却要一点一点地、逐步地给,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连续不断的给予中,人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你的好处。”第五章,“让你的敌人站在你的面前”。

“站在面前”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与敌人保持对话和联系,二是密切关注他。

这样做的理由有三条:

首先,它能显示一种强大的力量。当你能够轻松自如地同敌人闲谈的时候,别人心里的想法只会有两种:他能屈能伸,有格局,能成大事;他演得真好,可怕。不管哪一种,都会让人敬佩或是不安。

其次,让敌人站在面前,能让你知己知彼。

第三,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前的敌人,说不定哪一天就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与你共事。

我得到的启示是,对事可以有分歧,但对人应该首先抱以善意。对事不对人,就没有敌人一说。就算“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别得罪人。当然,对于道德问题、是非问题,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不能打折扣。

当真的任用敌人时,作者建议,一定要放一只眼睛在他身上,以免引火烧身。最完美的做法,就是将敌人的利益捆绑在自己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像里根总结任命吉米·贝克做他的白宫主管那样。

终于读到第十章,“举灯照亮你的问题”。

说“终于”,是因为打开这本书的原因就是这句话——华杉在他的讲透《论语》里提到过。他说,儒家有“君子自污”的说法,别把自己的人设立得太完美,否则招人嫉妒,或者难与人走得亲近。同样,西方政治家也有个策略,“举灯照亮你的问题”。两者大意上相同,但也有不同侧重。

君子自污,强调主动暴露问题。我理解,自污的问题不一定真实,或至少没那么严重,但你要主动找问题,甚至夸大。所以这也像是立人设,不过是立的另一种不完美的人设。

“举灯照亮问题”则强调,当别人指出你的问题时别遮遮掩掩,主动坦白,甚至利用它。另一方面,当你犯了错,主动解释总比由他人解释更好。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起读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