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多伦多地区房地产投资展望

文摘   房产   2023-01-02 07:54   加拿大  


新年伊始,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总结了2022年投资得失之后,我们一起来展望一下今年的地产投资前景吧。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短期的金融环境在2023年虽然依旧受高利率困扰,但加息不可能再像去年那样,一年加息400点了,金融环境的确定性,更有利于地产投资者制定长期规划。中期的土地,或新房建设,没有突破性改观,房产供给仍然处于缓慢的增速状态,即使安省和BC省都在缓解租房市场的紧张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努力,但成果尚有待检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没有变化,长期来看,加拿大的人口依然处在高速增长期。从中长期的角度观察,人口增长与住房建设存在很大的矛盾,住房危机给地产投资创造的获利窗口依然巨大。

2022年加息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家庭需要踮起脚尖才能保持呼吸。如果央行继续大幅加息,会有人溺水,相信央行可以从数据上看到这一点。目前房贷是浮动利率的借款人,以及在2023年贷款需要续约的家庭,都面临了利率高于5.25%的情况,而5.25%是过去10月年来压力测试的最高利率。也就是说,当合同利率超过5.25%的时候,债务负担已经超过了这些借款人申请贷款时的承受能力。目前,很多人已经进入了“扛”和“挺”的状态。如果央行在2023年再加息0.25%,人们的消费行为会大幅改变;如果加息0.5%,消费需求会被严重抑制,有可能进入慢性衰退;如果加息0.75%,估计经济会进入休克或昏迷状态。不要忘了,家庭债务并不是有难同当,那些从影子银行借款的家庭日子最难过,冒险申请高利率贷款买房的家庭,求锤得锤,2023年面临的是高达7%8%的续约利率大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掌握经济温度计的央行,对今年可以压低通胀率,实现经济软着陆,持乐观态度,所以加息会非常谨慎小心。中长期来看,房产投资回报的确定性依然很高,因为住房危机依然没有根本的解决方案,新移民政策和住房政策难以匹配。2022年,大多数地产投资者是有遗憾的,恐惧捆住了人们的手脚,眼看借款能力迅速下降,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2023年是亡羊补牢的一年。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特点就是不确定。要想等到什么都确定了再投资,机会就丧失了。2022年,大多数投资者都在等待,结果就把2022年一整年从未来等成了过去,终于,我们等来了2023年,新的一年依然不确定性满满。本文我会与大家分享我自己看到的2023年的一些确定性,以及这些确定性给我们带来的信号,同时我会展开讨论如何应对这些信号。

看见的,2023年在以下方面存在较大的确定性:

1.利率环境较为稳定,加息进入了危险区,央行加息会更加谨慎,同时,通胀的粘性很强,一时难以大幅降息。很多人预计美联储今年依然加息,因此对加拿大央行是否跟随心存疑虑。每个国家的加息幅度是要看具体承受能力的。美国家庭负债金额占GDP的比例是80%,加拿大家庭债务占GDP的比例是106%,因此,同等加息幅度,加拿大人对加息更敏感。同时,美国房贷以15年和30年的固定利率为主,加拿大人房贷合同95%都是5年以内的合同,续约时立刻受到高利率冲击。利率敏感度大致的意思是,加拿大加息到4.5%时,家庭消费对利率做出的反应,与美国加息到5.5%时的反应相同,我们就说加拿大人的利率敏感度更高。从加拿大家庭负债数量和结构来看,加拿大央行加息到4.25%,已经对加拿大人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明显影响,加拿大央行的基本目标已经达到。不排除加拿大央行矫枉过正地继续加息,但继续加息之后的经济数据会非常难看。

2.高利率环境下,首次置业者可负担能性急剧恶化,会被迫接受低价入门级房产作为上车类房产;

3.银行监管当局决定,压力测试要求不变,房贷政策依然沿用优绩原则。压力测试利率居高不下,导致交易量依然低迷,但会比2022年高,因为加息速度和力度大幅减弱,恐慌情绪会得到缓解;贷款能力强的家庭机会更多,能贷款买房的家庭,和不能贷款买房的家庭财富差距继续加大;

4.增加房屋供应量的新政策,多半集中在解决眼下租金大幅上涨的问题,新移民和年轻家庭购房难的问题尚无解决方案,房产供应依然紧张,人多,房少的局面会导致已达到平衡的市场,再度向卖房市场倾斜。

上述确定性,给地产投资者发出的信号是:

1.低价房交易量会增加;

2打算升级自住房的家庭,面临借款能力下降的问题,卖掉原自住房后,新自住房不一定能借到原自住房贷款的金额,因此高价房的供给和需求都会疲弱;

3.房价在20229月已经企稳,平稳的高房价,给打算加按房产的家庭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加按现有房产,购入更多房产创造了机会;

4.高利率环境下,担心失业,担心经济衰退的人会固步自封,市场竞争不会太激烈。

01 主动且深入的债务管理

不思进,先思退,没有找到退路之前就冒进,是危险的。2021年房产最狂热的时期,有很多人加按了自住房,套现自住房买入投资房。自住房债务接近或超过家庭年收入的5倍是危险的,无论房地产市场好坏,皆是如此。如果不打算换自住房,就加按自住房,是在断了自己的后路,因为当自住房债务余额接近年收入5倍的时候,投资房也丧失了加按的能力,债务敞口全部暴露在失业、伤残、大病和加息的风险之下。房地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加按的能力,在市场交易清淡的时候,自住房债务高导致不能加按,也不能售出的情况下,地产投资变成高风险投资。遇到还款麻烦的家庭,不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困境,但我会收到此类家庭的求助咨询。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是永远不要加按自住房,除非要换自住房;其次是最好在自住房上留足够多的可用信用额度,有人建议不要申请信用额度HELOC,这个建议只是为了某些银行申请贷款方便,不利于多套房投资的长期规划;最后,如果自住房债务已经满格,那就啥也别想了,停止缴存RRSPTFSA,尽快降低自住房债务吧。自住房债务管理的核心思想只有一条: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加按某一套或者几套投资房,可以一次性还清自住房贷款。这个暴力的手术式加按,细节较多,我就不重复了,大家在公众号里查询“翻身房奴把歌唱”一文吧。疫情之前,有对夫妇来到我办公室,要求执行这个手术,我告诉他们,如果加按投资房,拿出来的新钱贷款利息是不能抵税的,因为直接用于偿还自住房贷款了,而没有用于投资。他们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会如实报税,待自住房没有了贷款之后,每套投资房就都可以贷到年收入的5倍了,新买的投资房贷款的利息都能抵税,值得这么做。做完这笔手术式贷款之后,这个家庭至今又买入了3套投资房,整个过程完成后,不能抵税的贷款金额40万,可以抵税的贷款金额210万。有着强烈提前退休愿望的家庭,在避税方面的安排需要有远见,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舍得放弃40万贷款利息抵税才能获得210万的贷款利息可以抵税的机会。只顾眼前,恨不得把每一分的花销都用来抵税的家庭,通常房贷借款能力非常弱,可以说,节税狂魔与房地产投资,天生八字不合,没有缘分。家庭债务管理到哪个深度,取决于节税问题的规划有多长远,紧盯着脚面走路的人,看不清道路和方向。我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把节税放在家庭投资理财第一位的的家庭,我一开始还试图说明节税安排的长短期厉害关系,后来放弃了,因为偏执于节税和多套房投资规划是冲突的,无法做到能把节税做到极致,同时又把地产投资做到最好,而人们却既要、也要,还要,什么都不肯放弃。节税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但地产投资是长期的,劝人放弃眼前利益,会引发被剥夺超级反应。即使训练得再好的狗,当你要想把一块它正在吃的骨头从嘴里拔出来,都会引发狗的被剥夺超级反应,你会被咬伤。上面提到的,来做手术的家庭是少数的,明事理,有远见,知道有舍才能有得,所有的好事儿都是有代价的,这样的家庭是地产投资的赢家,可以甩出节税狂魔3代人的距离。被节税黑洞吞噬的家庭非常多,有位来咨询的人和我说,从外省搬来多伦多之后,有人建议他们家把原来在外省的原自住房指定为自住房,以后卖掉没有资本利得税,我说那你们4年后还要回去住吗?如果不回去住,这种指定并不成立。万万没想到,对方说,为了节省这笔税款,可以回去住。节税到这种地步的人,是在为节税而活着,为了节税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有税务上有的优惠政策,都要用上,不能遗漏。良好的债务管理,需要有长远的税务规划,不能只盯着眼前因为节税而得到的一点点收益,希望在2023年,我的读者能在节税问题上看得更远一点,自己主动从黑洞里走出来。

债务问题的命门在维持还款的能力,即,债务不能断供。海曼明斯基把债务分成三类:一是对冲性融资(Hedge finance),即债务人从负债项目本身获得的现金流能够覆盖利息和本金,这是最安全的融资行为;二是投机性融资(Speculative finance),即债务人从负债项目本身获得的现金流只够覆盖利息,无力偿还本金,这种债务已经到了偿债违约的边缘;三是庞氏融资(Ponzi finance),即债务人的现金流既不能覆盖本金,也不能覆盖利息,债务人只能靠出售资产或者借新还旧来履行支付承诺。没有人从贷款的第一天就准备背负庞氏债务,十个锅八个盖的庞氏债务,多半是由于债务管理不善,或利率大幅提高等外部环境导致的。买入投资房时,租金和场外现金流足可以还本付息,否则银行也不会贷款;利率涨了,或租金降了,都可能把一笔对冲性融资变为投机性融资,如果贷款银行允许在利率升高时保持月供不变,则这种投机性融资的正常还款可以维持很久,如果不幸接受了错误建议,提高了贷款月供,或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只要利率上涨就提高月供,而借款人又无力长时间保证支付高月供,则会出现被迫采取旁氏债务的方式维持杠杆不断裂。我看到的情况是,大部分地产投资者家有余粮,不至于走到旁氏债务这一步。需要提醒的是,2023年,那些已经处于投机性融资阶段,且家里没有太多余粮的家庭,需要未雨绸缪,为利率长期保持高位,以及家庭中主要收入来源的一方突然失业做准备。这些准备包括,补足失业保险,在贷款到期时做加按把还款期拉回30年,甚至是在贷款没有到期时,但有失业危险时,主动加按现有贷款拉长还款期,如果能申请到HELOC更好。债务管理,不能听社交媒体上的经验分享,靠不住。有人在某家银行有5笔贷款,就敢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大家不要听这种盲人摸象后的经验分享,而是找有做了几千笔这家银行贷款经验的专业人士做一对一咨询。专业咨询是要付出对价的,伸手党永远别想获得有价值的一对一专业意见。

02 地产投资的CONDO

已经完成了债务深度管理的家庭,需要向前看。2022年是恐惧年,绝大多数家庭在地产投资方面收获太少,教训太多,白白浪费了加息狂潮期所创造的投资机会,因此需要在2023年亡羊补牢。

大多地区GTA周边的土地房,在2022年经历了大起大落。一个名叫Scugog的镇,房价一年内下跌了45%,奥沙瓦下降了33%,汉密尔顿下降了30%土地房更有投资价值的说法根本不成立。相反,去年最高点和年末相比,市中心的CONDO价格下跌幅度仅为13%。截至202211月份,相比2021年同期,CONDO价格仅仅下降了1%。多伦多市中心的CONDO价格具有更强的抗跌性。另外,市中心的CONDO租金上涨迅猛,一卧室的单元,2021年租金每月2000元,2022年涨到了2400元,涨幅高达20%

CONDO将成为首次置业者的最优选择。大多伦多地区房价,随利率飘升,可负担能力迅速恶化,购买平均房价的房产,每月需支付的费用将高达平均收入的63%,贷款如果想借到平均房价的80%,家庭年收入需要达到24万,这对于大多数首次置业者来说是高不可攀的。想要购买平均房价的房产,对于换房的家庭是可能的,卖掉原有自住房或加按原有自住房贷款做首付,才能购买平均房价的房产。没有首次置业,就没有日后换房的可能,很多租房家庭已经清了这个事实,而不是苦等平均房价能降到自己的可负担能力范围以内。目前GTACONDO的可负担性是44%,即,购买平均价的condo,每月开支占平均收入的44%,正好符合银行贷款标准。如果CONDO价格企稳并回升,利率在高位维持,那么会有更多租房家庭被挤出买房可负担能力范围。以前,大多伦多的CONDO可负担性从未达到过44%这个贷款临界值,2023年不同了,租房家庭如果继续等待观望,有可能第一级台阶就永远上不去了。现代人最擅长的是理性算计,贷款能力可负担性这笔账,租房家庭心里是有数的,不需要过多提醒。

20227月开始,贷款能力随利率升高不断下降,很多地产投资者在做投资房贷款预批时发现,贷款金额仅够买CONDO的。大多数地产投资者,如果想在2023年继续购入房产,恐怕只能选择CONDO,其他类房产投资难度太大。地产投资者与首次置业人群挤在了同一个领域。

首次置业人士与地产投资者的竞争,不一定非常激烈,因为2023年要交割的新房数量庞大。2023年的CONDO交易会很活跃,但不一定能体现在二手房交易系统MLS上。据业内人士估计,由于建筑成本在20212022年大幅上涨,开发商的求生欲会推动已开工的项目加紧完成,预计仅2023年上半年就会有1.8万套新CONDO交割,需要买家拿出真金白银来完成这笔期货交易。楼花交易中,估计有一半以上是投机或投资目的,而2023年最大的挑战是贷款难,这些新房交割势必引发楼花转让交易量暴增,而这些转让交易的价格和数量并不会体现在二手房交易系统MLS上。去年年底,我已经陆续接到一些2023年楼花交割贷款问题的咨询,从总体上看,咨询者的借款能力不足,现金准备也不足。这意味着会有大量的楼花转让交易出现,投资者有机会在期货买家无法交割的尴尬中找到投资机会。

03 预测和展望

去年年底有两家机构邀请我去谈谈对宏观经济形式走势的预测,以及对房地产投资的看法,被我谢绝了。我既没有能力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更没有能力做出预测,更重要的是,我自己都不相信通过宏观经济预测可以改善投资收益。凯恩斯早年在英国财政部工作,且他的意见很受重视,于是就以为可以通过宏观预测来改善自己的投资收益,结果输的一塌糊涂,他最终回归了价值投资。记住,即使处在宏观领域决策层,都无法靠宏观经济吃饭,所以要想靠水晶球吃饭,最后就得吃一地玻璃茬子。有人把跟随宏观经济波动做投资,简化为美林时钟,告诉大家,美林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美林时钟能显灵,美林公司就不可能灰飞烟灭。我在纽约工作的时候曾参观过美林公司,现在保留着一顶印着美林公司LOGO的捧球帽,这些工业时代的旧黄历就别翻了,美林时钟原来就没啥用,现在更没用。相反,美林时钟大类资产配置的思路对工薪族投资者是有害的,因为利维坦总是干预宏观经济,所以经济周期的迹象并不明显,如果根据自己判断的所处的经济阶段进行投资,就会出现不断买卖各类资产的情况,不断在不同的市场里当韭菜,不断被收割。霍布斯,把具有绝对权利的国家,比喻为海妖,利维坦。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过去3年的发生的事情:疫情爆发后,经济没有出现明显衰退的时候,央行作为利维坦的代表就开始降息和印钱了,疫情爆发之前没有人能预测到发生这种情况;疫情中期,人们还不知道疫情走向的时候,央行就号召大家借钱买房了,那时没有经济复苏的任何迹象;疫情后期,没有人感觉到经济火热,央行已经开始加息了;全面开放疫情管制以后,利率已经很高了,人们又开始担心衰退了,但央行却一再出来安抚说,通胀会得到控制,经济会出现软着陆。膜拜美林时钟的人,再怎么仔细分析,也无法辨别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如果不断地在过去三年里买卖各种资产,这种瞎折腾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各种资产和市场收割。


我们能够分辨出来的周期,现在只有两个,一个是货币政策周期,一个是债务周期。2023年处在货币政策周期中的紧缩货币政策时期;处在债务周期的对冲性债务与投机性债务时期。紧缩货币时期的特点是,利率敏感性行业处在收缩期,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面临高利率的压力,势必要收缩,准备过冬。目前,加拿大的房地产开发行业是对经济前景最悲观的行业,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是对前景最悲观的行业。一位公众号读者,据说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不断地留言说,房地产开发商预测2023年房地产市场非常艰难,房价依然低迷。这种本位主义的预测,放映的是他们自己的心态和处境,开发商要想在2023年发售新楼盘,势必遭到冷遇,但开发商的处境与二手房市场关系不大。一龙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抨击美联储,因为一龙的主业是造电动车,特斯拉的买家大多数人是需要汽车贷款支持的,利率这么高,一龙产的车很难销售,所以他预测2023年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整天呼吁美联储降息。我想,苹果公司的库克不一定像一龙那么悲观,也不会把自己企业的兴衰寄托在美联储身上,因为手机买家无需贷款,普通消费品并不属于利率敏感性商品,只有大额耐用消费品,例如,汽车和房子等需要贷款才能买得起的商品,会对利率非常敏感。很多人希望有个望远镜,能看清未来,尤其是近一、两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于是在网上不断地搜寻各种所谓“大咖”的看法。一龙这样的咖,已经算够大了,但他的预测依然有非常主观的成分,与其说他是在预测,不如说是在向利维坦喊话,希望松绑。如果利维坦能听他的,就不是利维坦了。

展望,outlook,是基于历史经验,以及当下相对确定的条件,对未来做一个估计,其实也谈不上预测。写展望的人,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逻辑推理,进行的主观推断,读者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逻辑进行判断和决策,同时要保持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敬畏。

04 自己和自己的竞争

具体到每个人,我们都可以预测到,我们在退休之后,没有了主动收入,依然需要消费来维持生命的存续。要维持消费,就得有钱。货币贬值,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无需预测。退休之后,缺少主动收入时,货币贬值也不会停止,每个人都面临着意外长寿,却没有足够多的钱维持消费的风险。“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王尔德。

有主动收入的时候,我们会清楚地感觉到来自同行和同辈人的竞争压力。然而,我们需要面对的竞争还不仅限于此,我们还要和未来的自己竞争。是推迟一些消费能力给退休以后的自己,还是及时行乐,把退休生活交给福利体制呢?这个问题,可以说就是财务不安感本尊。现代人的焦虑,大部分源于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竞争所导致的取舍难题。今天努力投资,就要推迟满足感,累积能产生被动收入的资产,为退休后做准备,而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家庭消费,给子女准备学费等财务压力,为了应付当下的问题,很多人选择推迟投资,把难题留给未来的自己,退休后的自己。今天不努力投资,却还担心意外长寿,老无所依,就有了财务焦虑。有一个“布利丹毛驴”典故,说的是布利丹家的毛驴在两堆草之间不知如何取舍,被活活饿死的笑话。中产家庭,有一定储备,但也不多,于是很多家庭在当下和未来之间难以取舍,陷入了布利丹毛驴尴尬,错过了很多投资时机。

有些中产人士希望通过读书,甚至加入读书会,效仿小镇做题家的成功经验,先从书里找到万无一失的投资方法,再开始投资。这种做法,属于鸵鸟埋头,回避现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人生没有教材,也没有课后习题,更没有模拟试卷,没有机会刷题。每一天都是实战,都是考试。用存在主义的说法就是,人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你下一分钟做什么,决定了你是谁,不是下一分钟你想做什么决定的。投资和人生一样,需要行动,而不是空想,没有模拟题让你刷。读书狂魔和避税狂魔一样,在投资方面自缚手脚,研究得越多,越瞻前顾后,越不敢行动。投资是一个实践出真知的领域,读多少书,考多少分,都无济于事。很多人辛辛苦苦地考到了证券分析师资格证书,可还是做不好投资,代客理财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手握证券分析师证书,又转行另谋生计的人,随处可见。

中产家庭在加拿大,要实现通过投资来平衡一生的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地产投资。房产是我们最熟悉的实物资产,比证券价值更容易检验,回报的确定性也更高。如果你承认加拿大存在住房危机,就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鹅鸟战争爆发后,巴菲特加仓了石油类股票,这就是在利用危机。投资者苦苦寻找的投资机会,不就是可以低价,并先人一步买入有价值的财产吗?好的资产怎么可能低价卖呢?其他人恐慌的时候,有危机的时候,别人没胆量、没能力买的时候,正是投资的好时机。很多中产家庭都有做房地产投资的能力,有能力而不做地产投资,对不起交的那么多税。地产投资者,不需要精通投资术语,但需要行动力,在投资实践中学习,才是真的学习。几年前一个家庭找我做了一笔加按之后,没有听我的建议,用加按拿出来的钱买了楼花。之后,就眼见着二手房价格猛涨,自己没能力投资了。第二次来加按另一处房产之后,汲取了教训,用新钱做首付买了一处二手房。最近又在和我讨论下一笔加按的计划,因为孩子要去海外留学,未来四年大约需要40万学费和生活费,我们敲定的计划包括两次加按和一次搬家,这个计划不仅可以保住所有手中的房产,而且足够孩子的留学费用。这个计划可以让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双赢:孩子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父母利用房产净值支持孩子的理想;父母老有所依,退休后依然保留投资房作为精神和物质保障。他们说,第一次加按之后,如果不买楼花就更好了,但没有这个教训,也听不懂我给他们的不买楼花的建议,做了两次加按之后,彻底明白了加按的道理,也想起来我推荐的德索托的那本《资本的秘密》了。德索托是秘鲁经济学家,他写的这本小册子揭示了借入资本买资产,再以资产作抵押套取资本,继续再买入资产的一个无限循环,这是一个造富循环,这个循环只能发生在产权制度健全,充分金融化的国家,在秘鲁就做不到,前苏联国家也做不到。不实践,只读书的人,其实理解不了《资本的秘密》,因为没有感同身受,所以总以为书里说的内容太抽象,太理想化,太理论化,自己无从下手,没做几套模拟题之前,就是不敢进考场。房产投资,完全可以先实践,后读书,甚至不读书。今天努力奋斗的你,能给退休后未来的你留下多少消费能力,全看现在的行动力,只读几本理财书,而不行动,是在欺骗未来的自己。最好的财富传承,就是让下一代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父母只需要在孩子起飞的时候提供一对隐形的翅膀,孩子们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也不用像小镇刷题青年那么辛苦,赢在起飞线上,效率最高。

结语:

2023年,短期的金融环境比2022年稳定很多,因为随着债券收益率的回稳,压力测试利率稳定在了7.5%左右,且不随央行利率调整而变化。家庭可以根据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

“如果你的邻居失业了,说明美国经济在衰退;如果你亲自失业了,说明美国经济已萧条;如果卡特失业了,说明美国经济要增长。”——里根。经济衰退,也是因人而异的,没轮到你的时候,就要抓住别人的危机进行投资,而不是整天忧心忡忡,无所事事。错过了2022年投资机会的家庭,需要考虑在2023年亡羊补牢。

我的客户中,大部分,大约60%以上的家庭已经付清了自住房按揭贷款。这是主动管理债务的结果。希望2023年有更多家庭付清自住房贷款,为随时买入更多投资房打下基础,为随时退休做好准备。

2023年大多伦多地区的房屋可负担行达到了历史最差水平,借款能力大幅下降,租金大幅上涨,妥妥的住房危机,这是依然有借款能力的家庭具有绝对优势的一年,不能再错过。新房发售严重受阻,意味着5年后新房供给大量减少,今年买入的二手房,5年后市值会非常可观,今年投资房产的家庭,5年后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在与未来的自己竞争时,GTA的房产投资可以帮助普通中产家庭实现双赢,且不需要穷经皓首地钻研投资心法,只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敢实践,能遇到良人斧正就更好了。

能够明显识别的周期,除了货币政策周期,债务周期之外,还有第三个周期——恐惧贪婪周期。在一个恐惧多于贪婪的市场心理时期,勇敢投资是收益最有保障的时候,此时的资产价格跌幅有限,升幅巨大。2023年就处在恐惧多于贪婪的心理时期。

大多伦多地区,作为后城市化阶段人口加剧集中的地区,买房一定是越来越难的。中心城市,特别是首位城市,会逐渐纽约化,东京化,香港化,CONDO会成为GTA城市居民主要的居住类房产,带前后院的独栋住宅会被推高为奢侈品。2023年,将是这个趋势的重要分水岭,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一变化。

在住房危机长期存在的加拿大,地产投资是个一条道走到亮的投资,关键是要行动。2023年,地产投资者的关键词是“行动起来”。


王红雨在加拿大
加拿大房屋贷款知识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