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种树思维做房产投资

文摘   房产   2021-12-29 09:56  




最近参加了一个房产投资的论坛,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地产投资思路。推倒重建,大规模装修,实现房产强制升值;买楼花,以小博大,依靠市场动能进行懒人投资;寻找价值洼地,从市场定价错误中获利;以及用一处房产招租多名租客,长短组结合,靠管理房产和租客生财,等等。的确,上山的路不止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找到的地产投资之路是通往山顶的捷径。富爸爸系列丛书中的《房地产投资指南》,也是一个房产投资万花筒,介绍了通过买地分地块赚钱,零首付在拍卖房市场淘金,投资翻新小型公寓,以及修建并持有商业物业等等方式开展房产投资。这些眼花缭乱的地产投资方式,对于我这个拿T4工薪收入的人来说,大多属于心向往之,行必不能至。回顾我自己在地产投资上的心路历程,我认为只有用种树的思维进行投资才可行,与我情况相同的朋友,也行必能至。

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方式这么简单,为什么其他人学不会?巴菲特回答说,其他人不愿意慢慢变富。多么心痛的领悟,捉急变富,反而欲速则不达,是巴菲特以降所有人的通病。我们不奢求如巴菲特一样富甲天下,只求用慢慢变富的思想,让自己能够平衡一生的收入,实现退休生活软着陆,即可。追求地产投资正现金流的投资者,是当下收入不足,寄希望于靠租金补助当下收入,他们的目的不是平衡一生的收入,而是为了提高当下的收入。追求房产买卖利润的投资者,渴望早日积累起财富,然后躺平。这两类投资者,希望通过地产投资立竿见影地变富,而不是慢慢变富。就像巴菲特说的,不想慢慢变富的人,通常发现自己不仅快不了,也富不了,反而越来越焦绿地变成了韭菜。

加拿大是一个适宜慢慢变富的国家。在加拿大找风口,希望被风吹起来,绝对是找错了国家。网上有篇华人在加拿大地产投资惨痛教训的文章,作者住在温哥华,获悉政府要在某地修建基础设施,于是卖掉了北京的房产,买了两处超出自己负担能力的房产,静候风起。结果政府换届,基建项目取消,发财梦碎。加拿大是个发达国家,即,developed country,不是developing country,人们多大安于现状,行政体制僵化,官府从未把拉动经济作为己任。在这种大环境下,后来的新移民,想要积累起个人财富,就需要在存量财富中争一杯羹,指望创造增量财富则希望渺茫。看清这个大环境,才能中心平气和地接受慢慢致富理念,利用现有的成熟环境和游戏规则,找到慢慢致富的道路。

 


 

01 早日埋下种子

 

 

早在1999年的时候,我被中行派到香港的南洋商业银行实习,同组的小曾是来自福建的香港人,年纪不到30岁,名下已经有两处房产了,但自己却在与其他人合租。他的两处房产全部出租,其中一套是与姐姐联名买的。他告诉我,香港人很早就开始“供楼”,他买房并不算早,也是后知后觉地从同龄人那里学来的。当时是中国房改的第二年,我只有29岁,我的家乡哈尔滨还相当闭塞,没有人谈论买房子的事儿,所以完全无法理解小曾为什么这么做,难道买房子不是为了住,而是用来租吗?1999年的香港,回归两年来,房价一直在跌,一方面是人们对未来缺乏信心,一方面董先生扬言要填海造地,建公屋打压房价,所以香港的房价从1997年到2003年大幅下降了70%。小曾为什么买了房子自己不住,为什么房价下跌了还不卖?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

我是2004年被外派到中行纽约分行工作,2005年来加拿大短登,随着必须来加拿大长登的最后期限的临近,买房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纽行信贷部有位经理据说在长岛住大豪斯,于是我就去问他,买房有什么要注意的,他眼睛都不眨地回复了我两个字——“早买”,我居然还信以为真了。

多年以后才明白,我潜意识里受到了这两位同事的强烈影响——买房根本就不是时机问题,也不是地点问题,而是时间问题,“早买”是唯一买房的诀窍;买房不一定是为了住,也可以为了租。

小曾之所以没有在买房时机上犹犹豫豫,是因为对香港有信心,起码不相信老董能祸害得了香港房价,所以依然选择早买。他没有自住,说明自己负担不起自住的成本,所以把房产都租了出去。我把买房上车之后自己不住的情况称为“单腿上车”。目前多伦多的移二代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工作过了试用期就在父母的支持下买房出租,而不是自住。负担不起,就大大方方承认,不丢人。很可惜,有些上车早的人,却买了自己负担不起的房子住了进去。这些人的共同特点,要么是分租地下室,要么因自住房债务过大,无法进行房产投资,被自己的虚荣心死死地困在了原地。因此,掌握了早买的诀窍还不够,还需要注意可负担性,起码不能为了活给别人看,扛着一笔巨大的房债,寸步难行。房子虽好,不可贪大,有多大的脑袋,就带多大的帽子,否则会很不合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但不要种一棵自己负担不起的树。

 

 


02 开发杠杆资源

 

房产,被当成消费品的时候,使用杠杆能实现提前消费。房产,被当作投资品的时候,杠杆能实现用别人的钱赚钱的作用。总之,只有利用杠杆,才能实现早买的目标。当杠杆起到提前消费作用时,杠杆是一种负债,要靠税后收入来偿还;当杠杆用于购买产生租金收入的投资房时,杠杆起到的作用是用他人的资金买自己的资产,他人的资金被成为OPMother people’s money。李笑来在他的书里曾描述过一位朋友向他复述MBA课程主要内容的时候,李笑来脱口而出地总结到:MBA课程,就是教人们如何用OPM 赚钱啊。他说的没错,用别人的钱赚钱,就是现代工商管理的核心内容。


想要用别人的钱赚钱,需要开发杠杆资源。在加拿大有T4T4A收入的家庭,天然具备取得杠杆资源的条件。但这个人群很少主动改善自己的财商水平,分不清债务和杠杆。富爸爸系列丛书把工薪阶层归类在E象限,即,替别人打工,替资本效力的人。打工族天然对负债充满恐惧,而资本家却对借钱生钱了如指掌。久而久之,用存款赚钱,和用别人的钱赚钱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我虽然写了这么多文章,介绍借钱生钱的逻辑,但对于工薪阶层的很多人来说,依然没有实际效果。不敢用OPM 赚钱,依然是症结所在。在一个存量财富巨大的国家里,钻营政策变化产生的风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踏踏实实,利用自己的T4/T4A收入,从银行取得杠杆,在别人卖房的时候,把存量资产写入自己名下,才是工薪族的努力方向。

对于债务管理问题,工薪族不必太纠结,去银行申请投资房贷款时,银行就会对债务承受能力做出评估。如果银行同意贷款,说明按照公允的风险评估标准,你的家庭现在就具备风险承受能力,不用管各种市场噪音,入市买买买即可。如果不能贷款,一定要找到原因,否则一辈子也学不会如何用OPM赚钱。人们之所以对房产投资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OPM利率最低,甚至剔除通胀后的实际利率是负利率。

有人一直和我争论,买楼花还是买二手现房哪种投资回报更高的问题。在我看来,没有使用OPM进行的地产投资,都不是地产投资,而是一种集资,买楼花是靠时间和市场动能获利的方式,而不是靠OPM获利。买入楼花时,定金是有机会成本的,这个机会成本就是买二手房的收益。买入二手房,立即就会有OPM进入,立即就会有租客帮忙还款,在持有房产期间,还有加按的机会。买楼花的机会成本如果是70万,而买楼花赚了50万,那么在考虑了机会成本时,楼花投资就是亏的,亏就亏在从买了楼花到交割的78年期间,没有OPM帮你赚钱,没有加按的机会。其他任何形式的,无需贷款的地产投资,也都是集资,与金融资产投资无异。

获取OPM 的过程,就是财商的学习和提高过程,就是在上MBA课程,虽然没有文凭,但有财富作为奖励。讲一个犹太人种树的案例看看怎么用OPM种树。一位犹太人开发了一个小岛作为高档度假村,开业后门可罗雀。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度假村广告上说,来岛上度假的人,自己买树苗自己种纪念树,度假村提供种树工具和植物园,结果呢他没花钱就给岛上种满了树,而且种下纪念树的游客也成了回头客。这就是MBA课程里的一个案例教学,如何用别人的钱赚钱。

 

 


03 尽量多种几棵树

 

房价不会涨上天,房价上涨一定会受到负担能力的制约。如果你希望一个房子每年涨10万,连续涨30年,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你可以买10套房子,每年每个房子涨1万,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把购买多套房作为房产投资目标,比孤注一掷把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压在唯一一套自住房上,要更加靠谱。

押宝式房产投资存在很大弊端。目前比较流行的押宝式地产投资有两种:1.穷爸爸式,不断换更大的自住房,因为卖掉自住房没有资本利得税,很多人以此作为以房养老的手段,事实证明并不可行,疫情期间卖掉自住房去DOWN SIZE的人很少,因为不敢住养老院而且所有房产价格都涨了,卖了自己的房子其他房子也很难负担;2. 不断买卖房产,而不持有的人,例如,装修翻建,赚的是辛苦钱,而不是借力OPM赚钱,对于拿T4/T4A收入的家庭来说只能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地产投资,最大的优势是投资回报的确定性,以及用OPM赚钱的杠杆效应。只有长期持有,才有机会不断加按房产,不断以房产为抵押借入更多OPM,进而购入更多房产。对于没有稳定T4/T4A收入的家庭来说,加按就不可能,所以被迫不断买卖,看似是一个积极的地产投资者,其实是熊瞎子掰苞米,一份以翻建和倒卖为生的工作而已。

在借款能力允许范围内,尽早购入多套房产,哪怕是CONDO等看似持有成本比较高的房产类型,也比坐而论道地陪跑强。房产价格,由两股力量支持,1是居住需要,2是货币现象,新移民增加的数量比新房落成数量大,就会推升房价;政府印钞数量比人们创造的财富更多,货币就会流入资产,而加拿大人比美国人更愿意把手里的钱放入房地产,无论政府印钞的初衷是什么,钱只要印出来,人们怎么花就不是政府说了算了。只要有人口持续流入和政府超发货币的雨露滋养,小树苗,也会一天天长高,不需要买入一棵大树。


说到加按,很多从未尝过加按滋味,却不断倒卖房产的人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能加按房产,锁在房权里的资金就拿不出来,也无法在持有房产的同时还能再购入更多房产。反对加按的声音,从未中断过,但我觉得那些声音不是反对而是嫉妒。银行按照严格的压力测试评估借款人能否加按的时候,就是在为申请人做免费的风险评估,银行一旦放行,则更多的OPM就被申请人从房产中拿了出来。持有多套房的能力,其实就是加按房贷的能力,很多不具备加按能力的家庭对此充满了羡慕嫉妒恨。通用的,普遍被大银行放行加按申请的家庭,是自住房债务低于2.5倍年收入的家庭,这不是某一个银行的政策,而是普遍使用的风险评估做法。要想持有多套房产,慢慢养大自己的多棵小树苗,加速偿还自住房贷款是个捷径。自住房债务越少,名下的小树苗越多,持有多套房就越容易。我在《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我们被迫投资》系列视频中称,当可以加按第一套投资房时,就是滚石头下山的时候,此后购入的房产首付都是银行给的,再不用攒首付了。

 

 


04 静待结果

当房价只有人口增长这一项推动力时,大多伦多地区的房价涨幅在过去30年里平均每年涨8%,对于首付20%的投资者来说,每年投资回报率为40%,即,8%5倍。在过去一年里,由于政府过量补助造成了货币大量超发,房价上涨又增加了一股强劲的推动力。央行在疫情期间高价收购了4000亿各类债券,卖出债券获利的投资者中,有一部分人转投了房地产,这些从资本市场中流出的资金,一条街一条街地点燃了房产价格。除了央行印钞之外,政府的疫情补助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以2020年第二季度为例,私营机构因封锁减少的雇员工资支出金额只有200亿,同期政府发出的疫情补助却高达700亿,过度补偿3.5倍之多。疫情补助经济审查不到位,给了道德底线较低的人可乘之机。无论什么原因,疫情爆发之后人们都渴望住更大的房子,恰好政府来帮忙,房价就坐了火箭。其他国家情况也类似,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的通胀水平低于美国,但房价上涨幅度却高于美国,加拿大特有的这种“房价通胀”,即,housing inflation 被反对党们戏称为JustinFlation,“贾斯丁通胀”。不管是什么通胀了,恭喜地产投资者们,你们是加拿大通胀的最大收益者,尤其是大多地区的地产投资者,过去一年大多伦多地区房价涨幅30%,如果首付20%5倍杠杆,过去一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50%!!!在这个特殊的一年里,大部分地产投资者跑赢了巴菲特。


从上面投资回报的计算来看,首付越低,杠杆越大,投资回报率越高。加按就是不断提升杠杆,否则杠杆水平会随着每月房贷还本付息而下降。加按的结果有两个,1.从房权里套现资金用于其他投资,2.负现金流更大了。关于负现金流问题,和我有不同观点的人就更多了,尤其是除了地产投资以外,再无其他场外现金流的人,因为他们要靠房租的正现金流买菜买肉,正现金流是他们的生命线,所以绝不肯接受我的观点。忍受负现金流是有回报的,1.净租金利润减少,可以减少应纳税额;2.提升杠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高投资回报率。不能忍受负现金流的人,没有享受这些回报的机会。有人说,我买个房子做投资,总不能“亏”吧,呵呵,负现金流可不是亏损,而是首付款的分期付款。获得银行批准首付款可以分期付款,是一项荣誉,因为只有场外现金流强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批准。

虽然投资回报率让人欣喜,但只要兑现了投资回报,政府就来分享投资成果了。出售投资房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同时面临一个套现的资金投资什么的问题。加拿大在贾先生的领导下,能把通胀体现到房价中,我想任何国家都做不到。地产投资者成为疫情大赢家,纯属加拿大特色,我认为,投资这事儿咱们不远求,就紧紧团结再贾先生周围,让房价再涨一会儿。第一代华人移民,还没有到卖房的时候,现在的投资策略就是:不空仓,不换仓,手里的房产坚决不卖,只要有能力就加按,然后买买买。如果把投资房产比作种树,那么租金就是果实,树干要等到树长成再砍倒出售木材,还是小树苗的时候就砍倒,有些杀鸡取卵。


长期持有多套房,并不断加按,一直加按一直爽,加按能力就是地产投资能力。地产投资是凭能力的投资,不是凭运气。没有加按能力的人,认为我鼓励大家加按是为了多做贷款,随他们去吧,如果这些人有加按的能力,就不会熊瞎子掰苞米了。把房子卖了就失去了加按的抵押品,买楼花根本没有加按机会,加按是房产投资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的,都是手推车。T4/T4A的家庭,交的税不能白交,化悲痛为加按能力,你就是赢家。不要被今年房价上涨30%这点儿小成绩搞得自满了,更不能卖投资房,印钱还没停止呢,房价还会继续涨,加按的基础就是房价不断上涨,只要有加按投资房的机会就加按,同时一定要努力加速偿还自住房贷款。很多家庭自住房贷款的月供就是家里的最大一笔负现金流,自己却蛮不在乎,还斤斤计较投资房的负现金流,其实所有的负现金流都是你自己扛,左肩膀和右肩膀的区别而已。如果一个投资房负现金流500,自住房贷款月供4000,全家的负现金流是4500,还清自住房贷款之后,还可以再扛8个负现金流500的投资房,每月负现金流还是4500。银行是以家庭为单位看负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而不在乎哪个房子负现金流更大。

地产投资静待的结果是什么呢?退休前持有6套以上投资房,还清自住房贷款,退休以后,需要释放投资房正现金流的时候再出售一处房产,甚至两处,用租金来平衡一生的收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会明白,今天承担的负现金流,值得,我们移民到加拿大,值得。

 

 

结语:

在加拿大做地产投资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大量存量财富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持有。加拿大的地产投资是一个正和游戏,不是零和游戏,早买的人都是赢家,相对于还没登陆的新移民,现在的居民,只要买了就是早买,就是赢家。投资具有竞技性,但地产投资的竞争并不激烈,因为比拼的是借款能力,加按能力,偶尔市场上出现这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同时抢一个房子的现象,但这也说明房产正在成为人们争夺的优质资产,买的人多了,尤其是长期持有的人多了,卖的人少了,房价会相应稳步上升,对所有地产投资者都有利。有加按能力的人,可以跑赢旱地鳗几条街,我们不必垂涎装修师傅们赚的那些钱。加拿大人有85%认为买房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而这个比例在美国只有43%,相差一倍。按照罗伯特席勒《叙事经济学》理论,众口铄金的资产会受到追捧,资产价格具有更强的抗通胀能力,能长期持有房产的家庭在加拿大占尽优势。


每年的1231日是很多银行加速还款的截止日,希望自住房贷款余额依然很高的家庭,能克制购买RRSPTFSA的避税惯性,加速偿还自住房贷款,因为这么做才是提高借款能力的最佳途径。

过去一年里,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厚爱,该得的荣誉我都得到了。只是希望我的读者,观众,客户,不要与倒卖房产或整天琢磨如何破格获取房贷的人,在一些微信群里吵架,赢得辩论远没有赢得财富重要,我也不是玻璃心,早已看淡毁誉,让从不同途径上山的人们去说吧,我们自己坚持长期持有,持续加速偿还自住房贷款,不断加按投资房就行了。明年政府还会不经审慎经济审查地发钱,拿T4/T4A的朋友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看待此类转移支付,我们自己拿起杠杆抵御通胀,不等不靠,也能成为疫情的大赢家。祝大家投资安全,新年进步,身体健康。

 

红雨 202112月末

 


房贷借款能力计算公式


 

 作者个人微信号:14168805089

 


王红雨在加拿大
加拿大房屋贷款知识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