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拿大地产投资的机遇和挑战

文摘   房产   2024-01-30 06:01   加拿大  


20231月,去年此时,央行第一次宣布暂停加息,大多伦多地区房产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立刻出现反转,并持续到去年6月初央行再次重启加息。反转的速度和幅度令人猝不及防。今年,这个反转已经在大多地区局部展开,什么时候会蔓延到你正在看房的区域,还是个问号。打算在今年做地产投资的朋友需要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

2021年大多伦多地区GTA二手房成交量12.1万套,2023年成交量6.5万套。去年的交易量是2021年的一半,也是自2001年以来成交量的最低点。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成交量如此低,说明需求被推迟了。2024年,将是需求开始释放的一年。

2024年地产投资者有两个优势策略,一、与房子结婚与收入约会Marry The House, Date The Income;二、与房子结婚与利率约会Marry The House, Date The Rate。具体来说就是,先把房子买了,等收入提高之后再加按;先把房子买了,等利率降了之后再续约。

2024年买房者的首付款解决方案有两个,1.释放定期存单GIC的能量;2.在已有投资房上动脑筋,要么增加已有的HELOC信用额度,要么加按,重做贷款。

2024年自雇人士准备地产投资的时间窗口,是在申报个人所得税之前,把现有债务和2022年的收入情况请贷款专家预审,从而决定如何申报2023年的收入税。

地产投资的心理准备需要在1个月之内完成,在本年度其余的11个月里采取行动。本文除实际操作建议外,还附送地产投资心理辅导。

01 机会在哪里呀

过去两年,2023年和2022年,GTA二手房成交量分别是6.5万和7.5万,而十年前的2013年和2012年成交量分别为8.7万和8.5万。房产交易的弹簧在过去两年被压得死死滴,为市场反弹积攒了充足的能量。地产投资机会,在延迟买房者的望眼欲穿里。

疫情之前,加拿大平均每年新移民数量25万到30万,疫情过后翻倍了,2023年最夸张,新移民和非居民总计增加了125万。见图一。疫情前后,新房建成的数量几乎没变,每年是22万到25万左右。目前,新居民与新房严重不匹配。见图二。有人说,过去20年加拿大房价飞涨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但过去20年并没有出现过如此严重的住房危机,现在房价不飞涨了,租金飞涨了,当租房从经济上讲并不划算时,房价会继续涨。加拿大央行最近的一次人口报告显示,见图三,新移民中租房的比例高达70%,而加拿大平均租房人口只有35%,住房危机的主要受害者是新居民。自强不息的新移民,会在登陆路后10年内购置自己的住房,央行的报告显示,新移民登陆第10年的房屋自有率为65%,与加拿大全国的房屋自有率相同,见图四。综合上述原因,2023年加拿大全境的房产空置率达到了过去43年来的最低点,4%,各个城市的租金争先恐后地涨,见图五。地产投资的前景,在人口红利和住房危机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加拿大人口红利的源头是婴儿潮。步入退休年龄的婴儿潮一代人,每年有30万人离开劳动力市场,这些成熟劳动力需要50万新移民来补充,这种情况将持续10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婴儿潮一代人,最大的资产就是自住房。老人家们是否有意愿出售自己的大房子,决定了优质独立屋的供应量。CMHC去年11月出版了一份报告,给出了老年人卖房的数据。65岁退休的老人通常不会出售自己的大房子,75岁到79岁之间的老人出售自己房产的人数只有21%80岁到84岁之间的老人出售自己房产的人数为36.6%;在85岁到89岁之间的老人出售自己房产的人数也只有55.3%。见图六。加拿大老人在退休后的25年里,绝大多数人都住在退休时的房产里。因此,婴儿潮一代居住面积大的独立屋投放入市场的速度非常缓慢,买家在存量有限的市场上的争夺会非常激烈。大城市的独立屋供应量不足,物以稀为贵,想要置业的年轻一代,只能选择供应量相对多一些的中小型房产上车。地产投资的机会,在需求旺盛的中小型房产中。

图六

02 逆向投资还是动量投资

别人恐慌的时候我淡定,别人出逃的时候我进场,这属于逆向投资。市场启动之后,我借助惯性,一买入就升值,这属于动量投资。

逆向投资反直觉,反人性,能看到,却很难做到。例如,2022年的主流方向是卖掉基金和股票买定期存单GIC,那时你敢卖掉定期存单孤身返回股市吗?2024年大多伦多GTA楼花集中交楼,出现了短暂的供过于求,二手CONDO价格疲软,你敢买二手CONDO吗?大多数投资者们,脑子里知道该行动了,也知道这是最佳时机,但看了看其他人,就不敢动了。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有句名言:“现实有很多问题,但是更多的是恩赐”。眼睛,是用来发现恩赐的,当然也可以用来左顾右盼。罗振宇去年的跨年演讲中给了缺乏行动勇气的人一句赠言:“少看别人,多看自己;少看远方,多看附近”,说的真好。

动量投资,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大多数人,整天找哪些资产价格上涨了,然后去跟风。大多数情况下,知道适时收手的跟风者能赚到些钞票,而太着迷的跟风者,或犹犹豫豫太久的跟风者,可能被割了韭菜。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初,大量地产买家跟风入场,被割得最惨的是一批房花买家,300万买入,交割时银行估价220万。2019年全年和2020年疫情爆发前买楼花的苦主,正在面临评估价低于买入价的困境。2021年全年和20223月之前买楼花的淘金者还在路上,等着喝罚酒。跟风不是错,但跟错了风就得承担代价。地产市场火热的时候,买二手房需要竞价,于是很多人去买期货房产了,因为销售人员说,“来呀,买楼花不用抢。”这句口号在下次二手房火热的时候会再次被启用。我从20181月写这个公众号开始,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地产投资者不要买楼花,原因是我经历过2014年多伦多CONDO市场。如果你没经历过,不要紧,2024年经历一次楼花集中交割就知道了。历史,是最有耐心的老师,如果上次打脸你没赶上,就再打一次。为什么买楼花容易掉入巨亏陷阱呢?因为跟风买楼花太容易了,去漂亮的售楼处签一份合同,交5%的定金,就搞定了。如果买二手房,还得从银行申请贷款,想入坑可能都没资格。有人和我杠:没有新房,哪有二手房?我总是这么杠回去:请地产投资者礼让三分,大大方地把买楼花的机会让给投机者和自住买家。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市场检验的价格不是好价格。开发商趁市场火热的时候开盘,自定价格,你签了这份期货合同,就证明你100%认为开发商开出的价格是合理的,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交房时的市场就一定同意这个价格呢?动量投资的大忌,就是追高追得太离谱,甚至飞出了跑道,二手房价格涨了10%,追高已经不安全了,但却高价买了高出现价40%的楼花。飞出了跑道的各种交易,落地时心碎一地。

“下注”才会赢,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懂,但什么时候下?往哪下?下多少?就是学问了。赢的概率高的时候下重注,是凯利公式的核心,也是巴芒的投资之道。别人恐惧的时候,你如果真的看清楚了赢率,当然要下重注。别人都在膨胀的时候,就应该恐惧,不下注也罢。在多伦多,能让大多数人陷入恐惧的时候不多,所以逆向投资者需要抓紧时间,动作慢了,就成了跟风者。逆向投资者占所有投资者的比例不会超过10%,绝大多少投资者,80%左右,要看到价格上涨和成交量放大之后才会入场,最后的10%要看着价格涨到再不买就买不起的时候才会进场。总之,能进场的还算是愿意下注的,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加拿大的未来30年会一直走在消除住房危机的上坡路上。喜欢看别人下注的观众,说什么的都有,观众嘛,利益不相关,爱说啥说啥吧。反正,不下注,肯定没收获,错过房价下跌的人,也在错过房价上涨,观众的门票钱就是租金,是一定要付的。

03 先与房子结婚,再和收入谈情

大多数商品可以进行物物交换,你送我一箱苹果,我送你一瓶红酒,但房子很难物物交换。我曾问过一个地产届的前辈,80年代,利率21%的时候,加拿大人是怎么买房子的。他告诉我的方法基本上都属于物物交换,例如,你给我一个CONDO加上10万元现金,我给你一个独立屋。如今的房价,在缺少了货币和贷款媒介之后,已经很难成交了。有一次联邦大选之前,特鲁多在一个政纲里提出,要给房地产业去金融化。有人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以及如果实施这样的政策,会对未来的房价有什么影响。去掉了金融属性的房地产业只有一条出路:死路一条。新房没有贷款建不起来,二手房没有贷款交易不了。金融属性已经深深嵌入了房地产行业,而且金融和地产休戚相关。美国的次贷危机差点儿毁了美国的金融系统,所以“给房地产去金融化”是一句梦话。

房产的金融属性体现在没有收入支撑,就贷不到款。其原理很简单,房贷发放的金额取决于贷款申请人未来收入的变现能力,房子只是个抵押品,一旦未来收入出问题,才会处理抵押品。没有收入,或收入低的房产买家无法获得贷款,就是因为没有收入就没有未来收入流的变现。这个原理有个BUG就是你申请贷款时的收入,银行就认为你未来30年都是这个收入了。例如,31岁的年轻人,年收入8万,银行批复贷款金额38万,这就是基于未来30年收入都是8万做出的决定。例如,52岁的申请人,年收入18万,银行批复的贷款金额85万,也是基于未来30年的收入都是18万做出的决定。合理吗?不管你认为是否合理,贷款金额认定标准,适用于所有借款人,规则就是规则,无所谓好坏,能用好这个规则的人就是赢家。

31岁的年轻人,买房肯定难,但不是没有办法。加拿大统计局202311月公布的数字揭示了加拿大年轻人的买房状况:1990-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如果收入4万,父母没有房产,年轻人的房产自有率8.5%,如果收入8万以上,父母没有房产,房屋自有率45.5%;如果收入4万,父母有多套房,年轻人的房屋自有率26.7%,如果收入8万以上,父母有多套房,房屋自有率64.2%。见图七。90后,即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年轻人,2021年房屋自有率情况如下:父母没有房产的年轻人房屋自有率8.1%,父母有多套房产的年轻人房屋自有率27.8%。见图八。年轻人,如果父母有多套房,买房能力更强,说明前浪不努力,后浪徒伤悲。“父母银行”可以补救商业银行这个凭收入贷款的僵化政策。帮助年轻人早上车,是父母财产传承资产的最好方式。年轻人收入上涨之后,如果房价也上涨了,可以通过加按,套现,将父母当年赠与的首付款归还给父母。“先与房子结婚,再和收入谈情”的战略,需要有“父母银行”的助攻。

图七

图八

自雇人士申请贷款,银行要看过去两年的平均收入,临时抱佛脚,来不及。因此,每年报税季之前,我都会帮助有买房意愿的自雇人士看一下此前的报税记录,并提供具体的当年报税建议。由于受到过往报税收入的影响,很多自雇人士贷款能力有限,我的建议还是“先与房子结婚,再和收入谈情”,能贷多少款就买相应价格的房产,待日后收入提高之后,再加按,而不是坐等2年之后再行动。

贷款能力哪家强?当然是收入高的家庭借款能力强。每个家庭的收入是随年龄变动的,借款能力最强的时期,通常是人过中年。根据银行的贷款政策,收入高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尤其是年轻时没有“父母银行”助力的家庭。收入最高的时候可以考虑换自住房,将原有自住房加按套现做新自住房的首付,留着原自住房做投资房。如果不打算再换自住房了,最好一口气把自住房贷款还清,因为自住房贷款越多,投资房贷款能力越差。

已经有了投资房的家庭,还想利用未来收入变现法买入更多投资房,有两个行动方案。1.完全重做投资房贷款,加按,套现,做下一套投资房的首付,如果恰好贷款到期时做加按,不仅可以拉长还款期,还能套现,没有违约罚款;2.如果现有投资房贷款利率非常低,可以在这笔低利率的房贷上申请一条信用额度,从额度中取款作为下一套投资房首付款;如果投资房已经有信用额度了,可以申请提升信用额度,从而取出更多现金。

借款能力是收入决定的。无论你此时收入高低,都可以利用银行政策先把房产买在名下,再根据未来收入的变化重新处理房贷问题。先与房产结婚,再与收入慢慢谈感情,这种结合会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因为持有房产时间越长,越富有。

04 先与房产结婚,再和利率约会

“利率跌我就买,利率不降我就再等等。”有这种打算的人,占90%人口决定房价的长期走势,利率影响房价的短期波动,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奇怪的是,没有人想买在波动的底部,都等着房价上涨之后再动手,与买股票的心态一摸一样,这恐怕也是房产的金融属性吧。

2024年利率上涨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利率压制房产交易的状况将有所缓解。存量债务的伤害面积依然在扩大,今年有14%的房贷会到期续约,月供金额会重置;2026年会有35%的房贷到期,重置月供。今年贷款到期的比例不到2026年的一半,因此从数量上实际情况看没有人们担心的那么可怕。央行做了一个对今年到期贷款情况的预测,见图九,结论是月供增加幅度并不大。另外,央行认为,最近两年出现了收入通胀,工资普涨,会抵消部分月供重置带来的压力,见图十。“抛房论”从去年喊到今年,去年没人抛房,今年更不会。去年8月到11月续约的借款人,续约利率踩在了最高点上,利率在7%左右,而现在续约利率在5.8%左右。贷款一到期就得卖房的想法,似乎太天真了,应该是急于上车的人自己头脑风暴出来的。

图九

图十

目前的贷款利率水平,值得买入投资房吗?现在,每10万元贷款,月供570元左右,比利率最低时每10万元月供400元高出了42.5%。从月供上看,如果贷款80%GTA买投资房,很难有正现金流。因此,地产投资比较适合能扛得住负现金流的家庭。提高抗负现金流击打能力,需要减少自住房贷款月供,因此如果手里有现金,需要先主动降低自住房贷款的月供。即使手头没有现金,也可以降低月供,如果赶上房贷到期,无论是出租房还是自住房,通过重做贷款refinance,将贷款期限拉回到30年,就可以降低月供。目前的利率水平,会淘汰掉很多有心无力的地产投资人,因此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有能力贷款的家庭可以先上车,再等利率出现变动。利率变动无非两个方向,1.利率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那么现在锁定的利率就是低利率;2.利率下降,所有买家的借款能力都提高,会推高房价,那么现在买入就是买在了低点。无论利率怎么变化,目前的环境对于有借款能力的家庭是最有利的。

通过预测利率来决定买房时机通常是徒劳的。利率低,房价也低的时机曾经出现过,但99%的人没有扑捉到,那就是疫情刚爆发,到处封城的时候。买房的时机是自己的借款能力决定的。在别人没有借款能力,而你有借款能力的时候是最佳时机。

很多人在利率低时看到别人抢房子,房价飘升,不敢买;在利率高时,借不到钱,或负现金流太大,买不了或不敢买。于是就这么无限循环地“再等等”:宏观环境好的时候,可能自己的微观环境不理想;自己的情况改善了,可能宏观环境又变差了。“再等等”不是一剂良药,而是不治病的安慰剂。等到最佳时机再行动的人,常常要永远等待,因为自己判断不出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关于“再等等”这个话题,何帆老师在他的新书《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前言中有如下精彩绝伦的描述。

05 《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前言节选

你想改变,又不想改变。你想离开,又不想离开。你想争取,又不敢争取。你想放弃,又舍不得放弃。这一年对我们来说,很像爱尔兰作家贝克特写的一部荒诞戏剧《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在一棵没有叶子的树下等待一位被称为戈多,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的神秘人物。过去的这一年也是一样:你所等待的始终没有出现。等待似乎没有尽头。为什么只能等待,你自己也说不明白。

有的时候,你很乐观,总觉得会发生一些更好的事情,但让你失望的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有的时候,你很悲观,总觉得马上就要有巨大的危机,但也没有出现最坏的情况。你就像躺在楼下的老房东,心事满腹,愁容满面,直到夜深时分都难以入睡。就在这时,你听到住在楼上的小伙子回来了。他坐在床上,脱掉一只靴子,重重地扔在地板上。其实,你已经听到了他上楼的脚步声和开门的声音,知道他就要脱靴子了,但隔着天花板传来的一声闷响,还是让你猛地一惊。过去的经验告诉你,接下来,小伙子会把另一只靴子脱掉,重重地扔在地板上,再一次发出“咚”的一声响。于是,你焦虑地等着另一只靴子落地。但不知为何,小伙子突然改了主意。他把第二只靴子轻轻地放在地板上,然后酣然入睡。只是苦了你。你在下层,根本不知道上层发生了什么。你总觉得还有第二声响动,也许就在下一分钟,也许就在下下一分钟,但每次都猜错了。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呢?你在心里想,或许,第二只靴子已经落地了,但到底是什么时候落地的?为什么第二只靴子和第一只靴子落地的方式不一样?这是不是在下什么大棋?你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没有一声巨响,就无法让人相信事件曾经发生。

等待可以滋养希望,但太久太无助的等待只会消耗信心。等待能让人变得更加坚韧,但也会让人逐渐麻木,失去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等待能让人变得更加宽容,更有耐心,更看得开,但也会让人变成犬儒,失去勇敢的品质。万物自有其规律,你等待,或是不耐烦等待,影响不了星辰的运动,也影响不了风雨的飘摇。

。。。

等待还是不等待,这是个问题。哪一种选择更有勇气?哪一种选择更为忠诚?哪一种选择更为明智?哪一种选择更有远见?哪一种选择能让你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哪一种选择会让你遇到更多的出乎意料的风险?

别急,还有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跟你一样,都在苦苦地等待?

。。。。

因为大家都在等待同样的事情。决定个人命运的不是微观的选择,而是宏观的趋势。

当然,说到宏观,每个微观主体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看宏观都像雾里看花,盲人摸象。

。。。。

重大的机会几乎都出现在危机之后,当众人还沉浸在悲观情绪里时。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如此,2003SARS(非典型肺炎)之后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亦如此。。。。

宏观和微观是不一样的。宏观和微观最大的差别就是:微观是自己决定的,宏观是要和别人一起决定的。既然是大家一起决定的,那么宏观的最终结果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所有人都乐观,经济就繁荣;所有人都悲观,经济就低迷。无他,信心而已。

宏观就像山顶上的一个球,朝左推它就朝左落,朝右推它就朝右落。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是“多重均衡”。牛顿力学的定律,在相对论的世界里就不再适用。同样,微观的推理很可能会误导宏观的讨论。这在宏观经济学家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遗憾的是,明白这一点的人太少了。据说,学习历史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了历史是由不学习历史的人创造的。学习宏观经济学也常有类似的感慨。

总结一下:宏观不是微观的加总。但你是微观主体,你决定不了宏观。

于是,你的问题变成了:如果我决定不了宏观,那又该怎么办?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是一个知道宏观不是微观加总的微观主体。

这有什么不同呢?当然有不同。在高速公路上,所有的车都在朝前开,如果你想往反方向开,那就太危险了。可是,同样朝前开,有的司机更聪明,一直看路况,随时准备变换车道,有意识地寻找高速路的出口。如果前方堵车了,这些聪明的司机就更容易避开。堵车是你无法控制的宏观变量,但避开堵车是你能够做出的微观选择。

你可以把宏观政策想象成天气的变化,而微观主体是在田地里干活的农民。农民控制不了天气阴晴,但要学会“看天吃饭”。明天会不会下雨,是不是晴天,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直觉。下雨多要排涝,下雨少要抗旱,不管天气怎样,他们都要找到应对的方法。日积月累,微观主体就有了应对宏观波动的经验。你如果足够聪明,就会有意识地去了解别人是如何做的,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和教训。

。。。。

结语:

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在2024年行动的勇气。只要借款能力允许,在贷款到期时,无论是自住房还是出租房,都建议做加按refinance,即使不能从房子里取出现金,也要努力把还款期拉到30年,降低月供,为地产投资做些准备。加拿大的住房危机,将是旷日持久的,无论谁来当总理,都不会一蹴而就地解决住房问题。你自己的借款能力决定了投资的时机,而不是宏观环境决定的。住房危机,就是投资机会,危机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雪坡越长,雪球就越大,重要的是你要开始行动,要有自己的雪球。

作者微信号:14168805089

王红雨在加拿大
加拿大房屋贷款知识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