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银行的业绩比以往更好,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谴责银行黑心,发疫情财。还有人在网上评论说,加拿大的经济被央行控制了,央行行长应该由民众投票选举产生,而不是被任命。人们的误解,多来自于太在意公正,而忘记了规则。
去年疫情期间,有些人无病呻吟,利用银行的救灾政策,申请停止支付房贷,以为终于可以借着天灾,薅一把银行的羊毛,但到了今年收到对账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毛被银行薅了。于是,反过来骂银行黑心。在加拿大,没有捷径可走,守拙的人总是笑到最后,自作聪明的人,往往会被狠狠地教训一顿才知道错了。
现代社会,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与银行交朋友,把银行当摇钱树,才能让自己积累更多财富,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01央妈,是谁妈?
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加央行警告:抵押贷款质量恶化,比16年房市更疯狂》,然后问我“是不是不久后就有打压房产的政策出台,要不要观望一段时间再买房?”这种问题我已经被问了很多年,于是以没时间闲聊为由回复了对方。央行要打压房价,这种说法即使是在最家长制的国家都没有听说过,在加拿大这种市场化的国家里,有这样的传言,可见造谣者是多么缺乏常识。
罗伯特席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用一句话解释了什么是央行:“如果你不知道美联储是干什么的,回去看看JP 摩根在1907年起的作用就知道了。”央行是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者,因此密切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例如,贷款质量,风险敞口,资本充足率等。美联储是私营机构,股东是主要商业银行,是为商业银行保驾护航的。央行没有任何理由打压房价,让商业银行的抵押品贬值。加拿大的央行是政府机构,央行行长的官方称呼是Governor of the Bank of Canada,比美联储主席Federal Reserve Chair更加官方一些。加拿大央行行使部分监管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OSFI(加拿大金融机构监理总署)在行使。从本次疫情来看,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援手主要是收购商业银行手里的债券,从而释放现金给商业银行;而OSFI则是通过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2.25%降到1%,从而释放3000亿现金,来对商业银行施以援手。我们可以理解为:加拿大央行是商业银行的妈妈,OSFI 是商业银行的爸爸。平时,爸爸管的比较细,例如,B20就是OSFI给商业银行制定的房贷审批标准。当有大风险出现的时候,央妈才会出场。
加拿大央妈的全职工作是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控制通胀率,通过调节利率熨平经济峰谷,实施逆周期调节,在经济过热时撤火,在经济冷却时添柴。但央妈家里有个亲儿子,就是商业银行,所以央妈既要干好全职工作,又要保证家里后院不起火。央行出来表态说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时,是对孩子的关心,大家别想多了。OSFI也是纯政府官方机构,同样实施负反馈干预:在银行面临重大风险时,降低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银行乐观地放款时,提高准备金率,把趴体上的酒杯收走,以免喝大了。OSFI 已宣布,将在10月31号,将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例从1%提高到2.5%。这些都体现出,加拿大的央妈和监管机构都是很负责任的,而且是由专业人士在主政。
央妈,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妈咪,不要搞错了。有些人自己把买房看成天大的事儿,总想等到有人来打压房价之后再买房,有病乱投医,有困难乱找妈,Hi,mom,房价涨了,你啥时候管管呗。呵呵,喊错了人。
02普通人与商业银行服务
商业银行有三个功能:1.搜集闲散资金;2.贷款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3.提供日常金融服务。很多人认为自己对银行服务了如指掌,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与银行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看看各位读者是否真正了解银行服务。
2020年3月底,央行降息,同时房贷利率大幅下调。很多在2018年和2019年选择了固定利率的借款人,眼看着自己的利率慢慢变成了市场利率的2倍,却不知如何做出调整。我写过一篇《把房贷高利率降下来,需要几步?》,但至今还有很多人举着杠铃等贷款到期。降不下来利率的一个普遍原因,是找不到对的人解决问题。据我所知,不同银行都有可供选择的降低现有利率的方法,例如,X银行有a、b、c个选项,但是如果借款人没有自己熟悉的客户经理愿意帮忙想办法,借款人只是打电话给X银行的800客服电话,很可能只问到了a选项,于是借款人就以为只有a选项,而且代价太大,从此放弃努力。当有客户希望我帮忙转贷款的时候,我通常会告诉他们如何先把利率降下来以减少罚款,他们总是告诉我之前没有人给过类似的建议。客户经理,通常是你在这家银行里的“家庭医生”,负责日常业务的咨询和服务。很多华人轻视这个与银行的纽带,所以总是被“公事公办”business to business。轻慢银行客户经理的心态和做法,导致有些人至今仍然扛着房贷款利率3.7%这个哑铃放不下来。选定一个认真负责的客户经理,并表现出感恩和尊重,你在加拿大的日子一定会好过很多。有人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问“求某某银行客户经理联系方式”,说明自己连现用现交的机会都没有,与自己开户行的关系行动陌路,我看到这种请求从不帮忙,原因很简单:帮了这种人,他们会一直以为这种良好的银行与客户关系,不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一直做个伸手党就行了。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接起电话之后,对方的第一句话是“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举手之劳…”,可想而知,我这个暴脾气,会不会举手。
从2018年9月1号开始,加拿大和中国开始了金融信息相互交换,这套体系被称为CRS (Common Reporting System)。在执行这个政策之前,各类专业人士表现得极为活跃,有些人的解释近似于恐吓。这套系统只针对“外国人”,而这个外国人又特指报税意义上的“非居民”,海外留学生大部分都是报税意义上的居民,而不是非居民;交换的是金融账户里的资产信息,并不包括房贷等负债信息。回想一下,当时有多少人劝非居民用现金买房。最最关键是,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专业人士正确地告诉非居民,这个CRS系统的入口在哪里,如何正确处理入口问题。加拿大税局,会把在加拿大非居民的华人金融资产信息自动交换给中国,对等地,中国也把在中国的非居民加拿大人的金融资产信息交换给加拿大。在确定谁被纳入这个CRS系统的时候,加拿大把入口设在了商业银行,而不是税局。你持有非居民证件去银行开户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会询问“你是加拿大税务居民吗?”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是”,(注意,很多留学生都回答错了)就必须回答下一个问题“你在哪国报税?”,如果你回答“中国”那么,这个CRS就设置好了,只要不主动来变更,那么金融资产的信息就每年自动发到加拿大税局,再由加拿大税局报给中国税局。专业人士,例如,移民顾问,会计师,并没有辅导过非居民应该如何回答银行开户时的问题。陪读妈妈,以访问签证来到加拿大,之后申请到了学生签证,可以在加拿大连续居住超过183天,并且自愿在加拿大报税,其实就是加拿大税务居民了,在开户的时候可以按照税务居民开户,金融资产的信息无需纳入CRS 交换。原来是访问签证,在银行已经按非居民开户了,当拿到枫叶卡之后,很多人不去银行变更非居民身份,那么金融信息还在自动被交换,所以很多新移民的账户设置长期以来都是错的。而银行工作人员没有这个义务提醒你该做哪些变动。小小的开户业务,很不起眼,偏偏就有大量华人开错了账户。
重视银行在生活中的存在,善待给自己提供服务的银行员工,是自己的社会财富,也是一种无形财富。不走心的任何一种关系,都是没关系,公事公办。我看到有些客户带自己烘焙的面包给银行客户经理,这样的关系才是生产力。
03银行能帮你钱生钱,也能帮你亏钱
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间,加拿大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平均在7%,有100万存款的客户靠有存款保险的这些定期存款GIC就可以保证退休生活衣食无忧。而现在,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就1%,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利率为负。即使有200万存款也让人担心“人活着钱没了”。利率高的时候,存款就是稳稳的钱生钱,利率低的时候,存钱成了赔本生意。没有学会理财技能的人,依然把自己的主要财富放在银行里保管,宁可牺牲购买力了。低利率年代,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人反而收益颇丰。疫情爆发以来,银行按揭贷款利率低至1.5%,贷款跑赢通胀,存款跑输通胀。90年代,存款和贷款利率都高的时候,每5年房贷余额下降7.2%,2010年以来,每5年房贷余额下降16.2%,借款人从银行手里加速收回房权,是拜低利率所赐,同时房价持续上涨,房贷借款人赚的盆满钵满。银行的确是摇钱树,但要根据不同的利率环境来决定怎么摇。
除了利用银行的服务实现钱生钱的目的之外,银行本身就是一棵果实累累的摇钱树,只是有些人与银行为敌,摇下来的是恶果;有些人以银行为友,摇下来的是财富。
疫情期间,银行提供了一个房贷舒困方案,如果受疫情影响严重,可以中断付款6个月。真正有还款困难的家庭,使用这个政策无可厚非,但有些家庭觉得这是个让银行吃亏的好机会,可以薅银行的羊毛,这种以银行为敌的想法,与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偿付按揭贷款并以银行为友的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以银行为友的家庭,没有停止还款,可以加按,也可以通过混合并延长贷款期把原来的利率降下来;以银行为敌的家庭,没停止付款,于是房贷处于冻结状态,利率调整不了,高举杠铃6个月。最滑稽的结果是,当收到2020年按揭贷款全年对账单时,所有使用了延期还款政策的家庭发现,他们在2020年的另外6个月里所偿还贷款的资金,全部被银行当做利息收取,一年下来,很多人家的房贷余额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加拿大几乎所有银行2020年的收入情况都非常好,与收到了这么一大笔利息有关。原来,银行的借款合同里早已写明,银行有权先收取利息,再收取本金。
以银行为友最好的办法是买银行的股票。以7月6日为例,BMO银行的股利为3.35%,基本可以跑赢通胀。据加拿大银行公会统计,加拿大的商业银行每年员工工资支出300亿,分红213亿,分红金额相当于员工工资的70%,说明加拿大的商业银行对股东是相当慷慨的。商业银行每年拿出净利润的37%用于分红,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BMO 这样有200多年历史的银行,居然连续分红长达180多年,老现金牛了。你买了银行股票,相当于在银行打了一份临时工,但不用去上班。银行的主营收入中,利差占了44%,但低利率时期,利差会收窄,于是,银行为了维护股东利益,会增加其他收入,例如,提高手续费。有人骂银行黑心,但我也看到有人悄悄买入银行股票,与银行为友,风雨同舟,左手交着银行的各种手续费,右手收着银行分来的红利。
奥巴马执政之后请保罗沃尔克出山,帮忙收拾金融系统烂摊子。身高2米的沃尔克在次贷危机之后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说的最扎心的一句话就是:AMT机发明之后,再无金融创新。他的意思是,银行和华尔街搞的都是自娱自乐的金融创新,并没有提高普通消费者的金融服务质量,更别提创新了。但罗伯特席勒并不同意这一观点,席勒认为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是提供了一些金融创新的。加拿大的商业银行给高净值大客户提供的结构性票据,Structure Notes,就是一种面向普通投资者的金融创新产品。结构性票据是一个挂钩资产加衍生工具的组合,尽力取得保本的效果。挂钩资产与结构性票据的受欢迎程度高度相关。例如,上一周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票据与游轮行业股票挂钩,这一周推出的结构性票据与银行业股票挂钩,很明显,后者更受欢迎。据悉,与加拿大银行业股票挂钩的结构性票据,通常最受欢迎,一经推出就会很快售罄。因为加拿大的商业银行基本处于寡头经营状态,小银行,外资银行很难生存。ING曾是世界500强的前5名,居然在加拿大也很难生存。退休人士非常钟爱银行股,以及与加拿大银行业股票挂钩的结构性票据。油管上有段视频,专门介绍以加拿大银行业为挂钩资产的结构性票据,《后疫情时代给钱找份好工作更难了(下) 11月红雨财商早餐会(下)》。要想与所有的加拿大银行同舟共济,而不是某一家银行,可以多了解一下这种金融创新产品。
结语: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层级中与人、与机构打交道,建立联系,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由于精力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社会关系的局限性,而被你忽略的社会关系,肯定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甚至有时会带来伤害。据我个人观察,华人在加拿大的生活中,与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寡淡。疫情爆发之后,政府的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很多救助项目,华人却因缺少相关资讯,以及基于个人关系的关照,错失了不少机会。从12年前的次贷危机,到最近的疫情,所有国家在危机发生时,第一个救助的行业都是银行业,获救后的银行去帮谁很重要,危机时刻被银行拉一把还是踹一脚,决定了很多中小企业,以及家庭的财务安全。了解商业银行基本服务的同时,与银行工作人员建立基于个人关系的纽带非常重要。银行是间接融资的渠道,而加拿大的直接融资渠道不通常,依然以间接渠道为主,这一点很像中国的情况:股市不发达,银行财大气粗。于是便有了近银行者吃肉,远银行者喝汤的局面。从银行拿到低利率贷款,与银行同舟共济,一定会帮助家庭更快地积累财富。
11月份银行准备金率将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政府收回了全部对商业银行的救助措施。疫情期间由于银行受到了救助,因此OSFI限制了银行的分红比例和股票回购,但11月全面正常化之后,这些限制也将被相应取消。过去一年,是加拿大商业银行收成最好的一年,今年秋天,银行要么提高股息,要么回购股票,总之,会犒赏过去一年以来与银行同舟共济的股东。目前无法贷款买房的读者,可以关注加拿大银行股和与加拿大银行股挂钩的结构性票据。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祝愿每位读者在加拿大都能建立和巩固与银行的关系,分享银行业的收益,成为银行的益友而非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