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精灵”读书营专注于古文,做了整整四年,陪伴过几十位孩子!从(1)神怪故事系列,已拓展至(2)英雄人物系列和(3)诸子百家系列。
做个性化的古文阅读,快乐阅读,爱上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邓林”,就是桃花林。多么华美的语言!多么丰赡的想象!
再看三国时的一次饭局。客人们谈及法术变化之事,葛玄当即表演:
“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久之,玄乃张口,蜂皆飞入,玄嚼食之,是故饭也。”《搜神记》(干宝)
饭粒变为蜜蜂,蜜蜂变回饭粒。第一次看到这段,惊呆了!原来,中国人竟有这等想象力。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论》中说:“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神话产自于人类文明之始,相当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尤为动人。要我说,神话是陪伴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在童年都拥有这样一把钥匙,如果总是弃而不用,又不定期保养、上油,它就会慢慢生锈、腐烂,甚至消失。而看起来夸张、荒诞的神怪故事,有时候更能触动、唤醒隐匿在人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会葆有、延展孩子的想象力。
“山野精灵”读书营首先从干宝的《搜神记》开始,精选故事性强、适合儿童的、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每月一本,与孩子一起,贴近古人,遨游在神怪故事王国中。其他书目有:《山海经》《庄子》《淮南子》《博物志》《拾遗记》(外三种包括《异苑》《幽明录》《续齐谐记》)、《酉阳杂俎》《玄怪录》(外一种包括《续玄怪录》)、《唐宋传奇集》(鲁迅校录)、《西游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等。
为什么要读文言文原典呢?
读原典,才能够准确体味汉语之简洁与纯正之美,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另一方面,译文,尤其是为了适应儿童简单化处理的译文就像是二手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三手知识,有幼稚化倾向和浓厚的说教色彩。这样的文本是封闭的,几乎没有再生长的空间。而原典阅读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生命力,有助于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批判、反思、再创造。
孩子们能够读懂原典吗?
只要对一个问题产生兴趣,孩子就能想方设法找到答案。比如:野鸭和鞋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桑树里面有没有可能结出李子?葛玄除了能把米粒变成蜜蜂,还有什么神奇的法术?引导者会借助KP演示法、故事情境思维、汉字文化探源等方式,释放原典的更多内涵,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和创作活力。
为什么选择神怪故事?
回看最受儿童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到《彼得·潘》,从《纳尼亚传奇》到《哈利波特》,再从《长袜子皮皮》到《女巫》和《魔法手指》,无一不充满奇妙瑰丽的想象和魔法。难道西方才有魔法,中国人向来就古板严肃,满口之乎者也,只写得出谈论“世俗经济”的八股文章吗?不,古人的世界有趣极了!从古至今,有很多瑰丽的想象故事,像一支潜流那样运行着。
|课程特色|
■
1.语感培养
古代汉语讲究节奏、音调、停顿,即便是不追求押运、对仗的散文,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多读古文,放声读古文,就能慢慢体会到汉语的韵律。此外,古代汉语以短句为主,用字凝练,既简洁又深具汉语之美。
“为客设酒,无人传杯,杯自至前,如或不尽,杯不去也。”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一个生动的故事。对比我们平常说话,写作,常常会犯冗杂、堆砌的毛病,说了很多句,写了很多字,却迟迟没有道出重点。因此,课程的内容之一,就是诵和读。诵是放声读,字正腔圆地读;而读,在古文中也有理解的意思,也就是在理解字意、文意的基础上读,明明白白地读。
■
2.汉字文化学习
在我们的印象里,汉字学习总是枯燥无味的。实际上,小小的汉字有大大的智慧。深入了解一个字的源起以及背后的文化含义,把握住几个关键字,就能抓住整篇文章的核心内涵,例如在《王乔飞舄》中,了解“凫”“舄”“履”几个字的意思,文章内容也就能猜出大半了。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大胆想象造字,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细致地观察和丰富地联想习字。如果在识字之初,我们就透彻地了解了它的来源、演变、引申义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
3.想象力开拓
想象力,是人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最直接的通道。细小的花蕊或许是通向秘密舞会的滑梯,精细的叶脉或许是植物王国地下密实的地图,把蝉蜕戴在手上说不定你就是此刻的百虫之王。无论是甲骨文的造字原理,还是人、动物、植物互变的神怪故事,都离不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与体悟。同样的,越是亲近自然,与自然相连接,人的好奇心、创造力、丰富细腻的情感越是能绵绵不绝地生发出来。
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写道,“令人吃惊的是,触及并启发深层创造力的核心之力就蕴藏在孩童的神话故事中,就像海洋的味道蕴藏在每一滴海水中,或像是整个生命的奥秘蕴藏在跳骚的虫卵中一样。”
■
4.比较意识和批评思维
喜欢听故事和喜欢说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有许多神话或寓言,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能找到。比如,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中国神话里有女娲造人,但在非洲故事里,第一个人是地球之魂,他太寂寞了,没有人陪他抽烟和说话,他摘下很多恩库拉果,吹一口气就会变出人。就这样,“地球上的第一批人”出现了。再比如,古时人类都喜欢追问天地日月是如何形成的,通过比较这种差异,可以看出不同民族思维和文化的差异。
比较意识,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视野。因此,我们会选读中国古代神怪故事和外国故事,并且对同一主题进行对比,开阔视野。其次,培养一种看待问题的能力,多元思维,深入理解而非简单记住答案。
往期家长反馈:
课程带领老师
黑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自然博物达人,无痕山林(LNT)讲师,山野精灵自然教育创办人,《有机乡村》主编。
曾做过教师、出版社编辑、新农夫等职业,热爱阅读,写作经验丰富。在《天涯》《世界文化》《世界教育信息》、“澎湃”思想等期刊栏目发表多篇文章。多篇文章收录于《崖边》Mook系列。
咨询或报名
微信号| tjwildthings
电话| 1382069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