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一种赏赐——第二辑写作课总结

文摘   2024-07-28 22:03   泰国  



第二辑写作课做完了。


首先,于我而言,是件很难的事情。每周要看完一本名著,尽管之前看过,但备课,就要看得更仔细,边看边思考:这本书如何讲?有哪些部分值得我们借鉴?从中可以引出什么样的写作话题?


常常一周开始,就找出文本,到周四必定读完,再梳理,做出课件。但每次与孩子们分享时,我都有新的发现,这是做老师很幸福的事情。


其次,我想,对于孩子们也很难。原著她们没有读过,或者读过也忘得差不多了。我们的重心落在写作上,最后无论如何要写出来。由于这次分享得多,通常让孩子们课后写,因此完成度就不如上一期。(但孩子们提交的,都给予很多点评,鼓励,她们写出来的,都写得不错。)


实际上,不怕写得少,不怕写得差。这都不重要。我们的写作课,就是需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


给这八次课做个总结。


《小王子》。读到“驯养”那一节,关于爱,作者讲得多好!爱是个说不尽的大课题,他却说得通俗易懂。爱,就是陪伴;陪伴需要时间,需要理解。你投注的“爱”——对于世间的万事万物——将他们变得与众不同。


《老人与海》。海明威写了很多细节,沉下心来,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才能感受到老人与惊涛骇浪,与大鱼,与未知搏斗的勇气。这本书的节奏是越写越快的,到最后有点让人喘不过气,好像跟着老人一起在经受。


《夏洛的网》。写动物之间的情谊,实际上写的也是亲子之爱。什么是爱?以怎样的方式爱?一个小小的蜘蛛,夏洛,他都可以教给我们。这里边的道理,和《小王子》有颇多相似之处。


《窗边的小豆豆》。再读时,我一下子明白了“窗”的含义,之前都没有注意到。“窗”有很多隐喻,是对大千世界的敞开。小豆豆十分向往教室“窗”外的生活,转到新学校,之所以能待住,因为小林校长开办的“巴学园”,很多教学活动发生在窗外、户外——谁不向往?谁不喜欢?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很多启发。


《城南旧事》。作者四十岁的年纪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写童年并不稀罕,闪光的地方,是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五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命运都不好。那不是他们的缘故,是时代不好。作者以那种纯净的孩童目光,犹如镜子一样去映照,模糊了我们常以为的道德是非。伟大的作品总是在写细节,总是寄予大悲愤,大同情。


《呼兰河传》。再一次被萧红的文笔所折服。这真真是一个天才女子。你看那文字,想怎么写怎么写,不避重复。写出来像诗一样美,像画一样如在目前。写那些东北风俗的文字,又温柔又狠。写祖父的园子,则明亮欢快,真乃天工之笔。


《驼骆祥子》。人家是叫祥子的。从兵匪手中逃出牵了几匹骆驼,才得名骆驼祥子。最后堕落下去,别人边喊他“骆驼”了。这好像是从人,到半人半兽,最后堕落为兽的过程。不要嘲笑他,走入社会,谁不是祥子呢?他的理想,他的志气,他的坎坷,他的灰心丧气......有段时间胃疼,从中读出的竟然是养生。这个家伙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一开始干得太猛了,太吝啬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流传百年的书,不仅孩子读,每个大人也该读一读。我们总是懈怠地活着,慵懒地活着。海伦·凯勒告诉我们要“专注而感激”地活着,生命真的不是理所当然。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吧。让你瞎个三天,聋个五天,也许恰恰是上帝赏赐的礼物呢。另外,海伦的学习方法,先去感受,通过触觉或嗅觉感知到了,再去拼写这个单词,因此,她觉得每个单词都是有生命力的。这和我们的学习方法恰好相反,坐在教室里,通过大脑去识字,因而知识都是死的。海伦学习起来,你都能感受到那种巨大的幸福。


因此,最后一次文章参考题目,留的是:


1.在房间,闭上眼睛两分钟,试着走几步,将体验写下来。


2.在窗边,注视窗外五分钟,专注而感激,描述一切所见。


3.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如何安排?


2024.7.28



黑麦与荞麦的园地
自由、独立。用脚步丈量或者用心灵漫游,关于这个忧伤而又温暖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