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麦麦固执得很。
早上出门吃饭,点了宽粉、米粥和虾饺、鱼丸等几盒广式早点。麦麦饿了,连吃两个鱼丸。再吃饺子时,发现外皮儿是黄色的,就不吃,口口声声要吃“白包子”。白包子的皮儿是白色的,另一家有,因为九皇斋节关门了。
麦麦生气,告诉他没有,不听。愤怒地大叫几声,店员和顾客都回头。再劝他几句,说“这里没有”,他只是咬住一个字,喊道——“有”。突然,他把桌上的叉子扔到地上,叮当一声,再抬起眼睛看向大人,那意思是说:“我扔了,看你们怎么办?”
一把抱起他,打屁股,丢到店门外去了。训斥他,他拉着大人手不丢,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你想要月亮,也要给你摘下来吗?”妈妈又过来哄,最后抱进去喝了点米粥。
带读书营时,不止一位妈妈说,孩子没教育好,不懂感恩,很苦恼。有什么办法?或者你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感恩的内容?我当时以为都是小事,孩子这么小,要他感恩是要他听话吗?孩子不感恩,肯定也有大人的原因吧。现在想来,事情没那么简单。每个孩子性格不同,生活瞬息万变,教育如此复杂。
雯在车上接过话,泰国五岁左右的小孩儿,有的就被父母送到寺庙,待上三天或一周。我一听,这倒是不错的办法。教育,从外在于人的道理、习俗、规则、人文,化为内在血肉的一部分,是极不容易的。顿悟不常有,只能给予耐心,熏陶渐染,一点一滴地去做。
爱归爱,管归管。小孩子哭闹,不吃饭,发脾气,都很正常,可以去哄他。但有些是原则性的,比如不能扔和砸人东西,不能盗取他人财物,不能为所欲为,要遵守交通规则等,不可姑息。不然,这次摔个刀叉,下次就敢摔杯子,摔桌椅板凳了。
大人为何管教孩子?是用家长权威压倒孩子吗?是用恐吓的方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是唯我独尊,但我的立场真的对吗?我也很矛盾。
关注和聆听孩子的内在需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每次都有耐心。无论如何,我想,我所要的并不是威权压制,更重要的,其实是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大人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关注和聆听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
学校举办中文语言日,一大早往老校区赶。麦麦又是哭闹,不愿意去。他记得这是“summer camp”学校——夏天来这里参加了半个月夏令营,每天早起,对麦麦来说实在困难,说什么都不想来了。
看到小伙伴Simi来了,麦麦才止住哭闹,慢慢进入状态。“夹豆认字”,麦麦在一旁吃水果,不参加。制作百花团扇,老老实实坐了一会儿。五谷拼图,就是把豆子、米粒儿、麦籽儿往农民伯伯的图画上黏贴。小孩子没法做到那么精细的动作,胶水胡乱一涂,大人帮忙黏贴,麦麦拿起镊子,又全部破坏了。索性让他随意玩。
雯说,如果让你策划这种活动,你会怎么做?我说,这样的手工活动,换作其他语言的孩子,同样可以做。另外,好的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关系中有所收获。对于大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拼中国地图,了解长江、黄河,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美食。小点的孩子,可以在户外,做些中国传统游戏,比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
雯点头,又一想,不对,多数中国孩子在这里上学,对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是非常隔膜的。说到长江、黄河也没什么感觉,如果说“the Yangtze River”,他们的反应兴许会更多些。至于中国省份,多数根本没听过。家乡?陌生又遥远的地方,跟我有什么关系?仅仅生活在热带,旱季、雨季交替,哪来什么四季?对于中国本土孩子,将秋天和落叶联系起来,将冬天和雪花联系起来,由春天联想到花开,由夏天联想到蝉鸣和荷花,都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但对于自小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孩童来说,就非常生硬和困难!他们毫无这样的生活经验,缺乏生活经验就没法理解在这个经验中生发出来的中国文化。于是,伤春悲秋搞什么,多半唐诗读不懂,诸子经典更不用说了。
生活在科技发达、远离土地的现代社会,中国孩子对中国古典的认识,限于今人古人生活经验的巨大差别,即便有隔膜——比如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但通过学习,他们仍然能够抵达。对于海外的孩子,则难上加难,非不断地回到故土安住下来,或者去做很多的文化旅行,才能够稍作弥补。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不学这些不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吗?
这便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像大树扎根于地下,才能够枝繁叶茂。人也需要根,才能够更好地安身立命,获得一片心灵的栖息地。那么真正重要的问题,便是:我们的根在哪里?
活动做完,去附近的查龙寺转转。泰国佛教和中国佛教不同,属于南传佛教,也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其传承自印度,强调追求灵魂解脱和涅槃的个人修行。在这里遇见了最多的印度人,还有不少是中国人、泰国人,偶尔听到日本人的声音,也有一些欧美人,但绝大多数都是亚洲面孔。
在这里转了一阵,并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我对于佛教文化的隔膜,如同自小留学海外的孩童对于中国文化的隔膜。登上二层,站在一尊窣堵波旁边,望着通天的金顶,心想:人们为什么要来参观寺庙?他们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眼前的佛教建筑每个构件都叫什么?有什么含义?整个查龙寺的十多处寺庙建筑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寺庙供奉的是什么?佛教信仰和眼前实物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没有佛教信仰,整个世界会怎样?
小孩子很好玩。麦麦三岁,刚走进第一层,他举起食指放在嘴边,示意安静。应该是妈妈教会他的。从二层转下来,看到Simi,又热情地拉着人家的手,噔噔噔地重爬一遍。下来之后,还要拉着手,我们又一起去寺庙后面的湖边,再喂一遍鸽子。
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