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然活动,会赋予一个环境崭新的意义。这一点是很神奇的。
昨晚睡前,脑海中浮现的是龙爪、龙舟、宝石、恐龙乐园等与“龙”有关的词语,并且会联想到公园里那棵我们爬过的大树、骑上去做游戏的一截倒下的树桩、红色的种子和开场游戏中搬运的石子,以及识字卡片上的“龙”等。这是故事的魅力。下次,我们再去这个公园,眼中就不仅仅只是绿湖、大树、休闲的游客、恼人的蚂蚁,我们会看到更多,还会记起曾经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欢乐的游戏时光,并将其分享给他人。总之,平常的事物,在我们眼中有了特殊而温暖的回忆。
自然活动是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学校的课堂环境,每天总是一样的;自然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像一堆原材料,等待我们去挑选、组合、赋予意义。因而,不同的自然环境,需要“如水赋形”、因势利导,做出不一样的活动。比如,一块木板横在水上,本来稍具危险,并不好玩,但在集体活动中就是小小的挑战,走过去了,会带来成就感。比如上次在海边活动,横着的长长的石头“长堤”,天然就是平衡木,我们将其变成了“迷你马拉松”。比如,一截倒下的树桩能做什么?划龙舟啊。最后问了两个小朋友,他们说,最喜欢的就是划船了。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提供的环境,也可以用来创造性地玩耍。
比如大树的树根,哪个孩子看到不会走上去,摇摇晃晃地走一回呢?看到白鹭翩飞,哪个孩子不会想要举起双臂当作翅膀,潇洒地滑翔一圈呢?看到宝石一般的红果子或者香肠树长长的果实,哪个孩子不想摸一摸、玩一玩呢?看到地上的蚂蚁,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大人经常告诫“会咬人”,相信孩子们也会很乐意蹲下来观察,看看这些小东西见面时如何打招呼呢。
这些都不同于学校操场上的秋千、滑梯、爬网,它们规定好了我们怎么玩。你走上去,大概只有一种规则和玩法,但大自然提供的“玩具”并没有规定,你可以根据你的心意来玩,这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在玩的时候你会观察、感受和思考。或许还有小小的疑惑,对更大的宇宙有了模糊的认识,并想要去往更深处探寻。
自然活动,具有多层次关系的互动,除了以上人与自然的互动,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影响。
刚开始,孩子们见面,可能还有些生疏和害羞,但是慢慢地融入进去,乃至于沉浸其中——这种内在的变化,是活动中很本质的方面。活动开场,爬上大树去看“龙爪”,由于缺少示范环节,因而孩子们有点蒙,没能很好地进入情境。但你发现没有,肉肉问“龙爪在哪儿”,说明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心恰恰是一种探寻的冲动。活动结束,Teddy回家会和爸爸分享,他今天看到了龙爪、龙鳞、龙舟和宝石,这说明想象力确实起了作用。
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也许幼稚可笑(实际上,大朋友很给力,也在问道:看到龙爪了吗?)。其实,所要引导的并非是将想象的事物确立为真实,想象力本身可以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并且是开掘现实的动力。只有人具有想象力,只有想象力是很难被未来的智人替代的。考古是很实际的学科,但具体的遗址在哪里,没有想象力连边角都挖不倒;科学也是很实际的学科,需要实验和实证,可是没有想象力我们如何知道要达成的前景是什么?一艘船如何驶向大海,在真正地进入大海之前,需要我们在头脑里造出这样一艘船,并首先在构想中扬帆起航。
Teddy在前面跑,我说不要跑这么快,他很快化身为一个“小老师”,伸出手臂跟大家讲,停一停。肉肉最开始没有看到龙爪,但他是个很有灵气的孩子,他还会问(关于红色的种子),这不是宝石——多好的质疑啊!质疑同样是宝贵的精神。等他大一点,我就可以反问:你觉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名称和实物的关系是什么?想象和幻想的区别在哪里?琦琦细腻、善于沉思,活动前他就发现了白蚁的巢穴。萱萱像个大方的姐姐一样,观察得最仔细,还第一个爬上了大树。两个小朋友Simi和麦麦,他们其实都来玩儿过了——严格来说,幼儿阶段更适合五感游戏而非自然观察——像小精灵一样,给活动增加了乐趣。
自然活动,最主要的还有对五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充分发展。自然环境提供的是真实事物,看一看种子,感受叶子的软硬或是扎扎的,抱一抱大树,走一走疙疙瘩瘩的路,爬一爬土堆等,对感官系统的发育很有好处,还能够提高免疫力。
说到这次活动,还要特别感谢Simi和麦麦。半个月前带俩小朋友玩,刚铺开垫子,为了逗小朋友开心,我玩心一起,先爬上了那棵大树。两个小朋友也要,他们爬上去玩得好开心。第一次去“龙舟”那里,麦麦说走不动了,我就逗他玩,想象为一艘船,也玩得好开心。于是,我就知道这个地方可以做场活动,大家一起玩。
实际上,好的引导员追求的境界是:我走到哪里,哪里就可以生发一场活动。
或者借用朋友漂流的话说:你是如何生活的,就如何做活动;你如何做活动,就如何生活。
活动前的半天还在准备。雯做教具,她给我讲了一遍大概,我把流程全部写下来,需要考虑的细节,都考虑好。也就是说,活动落地前,已经在心里全部进行过一遍了。但这其实没什么,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好的引导员需要忘掉“流程”,得鱼忘筌,如行云流水一般完成活动。
“你是不是有点紧张?”荞麦问。
“与其说紧张,不如说认真。”我看着她说。
活动结束后,她又问:“看你在车上还很困,一下车就进入状态。”
我说:“想想演员登台,就明白了。”尽管在好的自然活动中,是追求引导员淡去,以孩子为主角的。
我说,我希望他人看到的就是专业性,尽管自然活动并不成其为专业,也不可以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
去公园的路上,我还想到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厕所在哪儿呢?
我就提前去附近找好——尽管这个问题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