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语文
——省级名师培训心得
三门峡市第三高级中学 张卢娟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2024年8月4日来到了新乡,参加为期5天的2024年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育省级名师河南师范大学初高中语文班集中培训,收获满满。
一、“我们把我们的学生教好,这就是最大的师德”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语文学科的四大要素,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培训第一天早上简短的开班仪式结束之后是河师大教授陈鹏主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
知识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但“情感、创意、想象、灵感”这些是人的优势,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现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都是在迎合我们,但它终归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现实中,我们渴望真实的拥抱,作为教育人,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以及自己重建“人类真实而宏大的心灵”。
“以学育德,学高为师”。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坏情绪带到课堂上,不以在别的地方受到的伤害而迁怒于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不贰过”,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可以犯错,但同样的错误不能一犯再犯。
时代在变,我们要善于思考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如唐诗中,“扬州”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现在热度为何没有古时那么高了,因为古时扬州有运河,现在我们有高铁了,尽可以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了。
语文学习也一样,现在有各种APP以及免费的学习平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吸引学生,守住自己课堂的精彩,那就是要锤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底就是“语言的层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言表达要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美,吸引学生。学好传统文化,学好诗词,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诗”一样唯美。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濡养。如没有写作题材时,可以让学生翻译一首古体诗;在课下阅读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读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学生的语言会变得“简练”许多,改掉啰嗦、冗长的写作诟病。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语言也很美,也可以多读一读。
语言、思维、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一些思想、观念就隐藏在我们的语言及文化里。如杜甫的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后半句写得好,前半句就要写的平淡一些,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庸”思想,不能落后,但也不能事事冒尖。
语文教师口才都极好,滔滔不绝、言语犀利、一针见血、诲人不倦,但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能做一个“毒舌”的老师,要有亲和力,以温暖的心聆听孩子的声音,要有教育情怀。
二、择校其实就是“择师”
“德、能、勤、绩、廉”,成功并不神秘。所谓大学并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家长择校其实就是在“择师”。视频会议中,毛杰厅长和大家分享了几个字:第一个字是“情”,情怀、情绪、情商,对教育要有感情,有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第二个字是“品”,品格、品位、品行,与人为善,从善如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教师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身上要有“三气”,骨气、正气、书卷气。第三个字是“专”,专业、专注、专一,要成为领域的行家里手,了解学科的规律和学科的前沿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防止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变的是教育的方式和路径,不变的是教育规律和情怀信仰。功利的教育要不得,教师要耐得住寂寞,上好每一节课,育好每一个学生。显绩固然重要,隐绩更重要,它是一个教师的口碑,家长把孩子交给你放心,而择校其实就是“择师”。
三、老师的底气是“上出好课”
上出好课是所有想要成为名师的老师永恒的追求,也是老师的“底气”。
6号早上,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徐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讲座——《一线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研究》。
“字是字,词是词,一句一句讲到最后,然后学生齐读,串讲是家常课,但它是一节好课吗?”讲座由这个话题切入,一节语文课从头讲到尾等于没讲,语文课堂避免“一讲到底”,老师尽量少讲。
教师一定要学会研究自己的课堂,一节课上得好了,好在哪里?下课后,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仔细反思一下,顺手记录下来,反之亦然,把有问题、上得不舒服、不如意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坚持十年,一定会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好教师,成为“名师”。
研读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功”。做一个陌生化的研读者,对所要教授的课文进行“裸读”,不要去看教参,不要去参考别人的观点,要以自己的视角,以陌生化的角度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备课时着眼于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最有意义的研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课堂提问要有三力——凝聚力、支撑力、生长力。不要提毫无意义的问题。你一提问,学生就回答出来了,那是学生本来就会,不是你教出来的,要学会把问题转化为“活动”。在“活动”中,在你的引导下,学生弄明白了这个问题,这才是教学。
听评课时要关注“怎么教”,更要关注“教什么”。就像我们吃饭时,“怎么吃”重要,但“吃什么”更重要。
四、语感与语文教学
8号早上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文博为大家带来了一堂《语感与语文教学》的讲座,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幽默的授课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大家。
语文教师要对词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发现课文中的精妙的词语,把它的味道、妙处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细读、精读“课文”,你对课文理解的高度、深度决定了你的语文课堂的高度与深度。
五、结束语——我即语文
教师人格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力量。
夏丏尊先生说:“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知识不过人格一部分,不是人格的全体。”对语文教师来说,“我即语文”这个理念,蕴含其人格魅力与专业追求,不仅使教学实践滋味横溢,而且将长久地作用于学生精神成长。
学生以教师为标杆,教师如何对待“教”,学生就会怎样对待“学”。语文教师要做真正的读书人、文化人,读懂学生,反思自己,改进教学;保持学习热情,发挥自身优势,有方向,有毅力。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优秀教师,必然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亲其师,信其道。”学其师,超越其师。
你若有“我即语文!”的底气,就会有语文教学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