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孔子的学生幸福吗?

文摘   2024-09-18 11:09   河南  

做孔子的学生幸福吗?

河南省实验中学 潘聪

每次翻开《论语》,品读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总觉孔子这位老师是真正“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老师;在脑中还原他们师生侍坐讲学的画面,总忍不住与今天的师生关系进行对照。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做孔子的学生幸福吗?

孔子对弟子的要求可谓严格,甚至看似苛刻。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扎实的学问,因此在道德和学业上从不放松对弟子的督促。他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稳固。做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当学生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去修身时,孔子就会严厉批评。有一次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这反映出孔子对宰予浪费时间、不求上进的行为的痛惜和斥责。

也正是这种严格要求让弟子们明白,成长的道路上不能有丝毫懈怠。

即便对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孔子也会在赞赏中包含着严格的期许。颜回生活贫苦却能安贫乐道,当鲁哀公问孔子哪位弟子最好学的时候,孔子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错。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希望弟子们都能像颜回一样,在品德和学习上达到高的境界。这种严格要求为弟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从长远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孔子是位讲教育智慧的老师,他循循善诱,总是引导弟子们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子贡问孔子:“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回答:“可以了;但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从最初对“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思考,在孔子的引导下,进一步领悟到了“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更高境界。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如同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让弟子们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探索中逐渐成长。这种在智慧引导下的成长过程,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孔子的引导不是基于教法,而是基于对弟子们的充分了解,他总能根据每个弟子的特点和才能,给予不同的教育和指导。子路性格鲁莽,孔子就经常教导他要懂得克制;冉有性格内向,孔子则鼓励他要勇于表达。《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问:“听到一个道理就马上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一个道理就马上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去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大胆地问问您。”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孔子与颜回整日讲学,颜回从不提出反对意见,看似愚笨,但孔子通过观察颜回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对所学有所发挥,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很有启发意义。

孔子对弟子的真情流露,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温情。孔子与弟子们不仅是师生,更是亲人、朋友。当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悲痛欲绝,大呼:“唉!老天爷真是要我的命啊!老天爷真是要我的命啊!”这种发自肺腑的悲怆,展现了孔子对弟子的深厚感情。他对弟子的关爱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骨髓的。

孔子的课堂氛围也是别具一格。他的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常常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弟子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这些对话往往是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的。在《论语·先进》中,孔子与弟子们各言其志。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这一和谐的场景,体现了孔子与弟子之间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交融。这种真情在师生之间流淌,让弟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无疑是幸福的。

做孔子的学生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从孔子的教学主张以及他与弟子们的相处点滴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做孔子学生的幸福。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我们也应该从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汲取智慧,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幸福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幸福。学习孔子,严格而不严苛;学习孔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学习孔子,尊重不同学生的成长节律;学习孔子,育人而不育器。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爱琴海名师工作室
爱琴海名师工作室是省教育厅组建中原名师工程中推出的优秀工作室,由焦作一中宋爱芹老师和语文组的骨干教师组成的语文研讨团队,欢迎和各界朋友一起来探讨语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