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2024-07-12 18:46   河南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复习鉴赏方法。

2.衔接高考,自主命题,提升鉴赏能力。

二、学习过程

导入: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古典诗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流淌着情感的共鸣,沉淀着思想的哲理。对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是作为文化传承者的必备能力。今天我们就以《临安春雨初霁》为例,回顾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1.播放朗读视频,初步感知文本。

2.回顾诗歌鉴赏方法,走入文本。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看标题,抓题眼,整体感悟;

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看注释,抓暗示信息,理解诗歌大意;

看诗句,抓情感关键字,找准情感切入点;

看意象,品意境,把握特定含意;

看手法,明效果,品赏思想意蕴。

学习活动一  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1.大声诵读诗歌,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项目

提炼内容

标题


作者


写作背景


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明确:

项目

提炼内容

标题

点明地点、时节、天气

作者

南宋爱国诗人、平生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长期得不到重用

写作背景

六十二岁起知严州,奉诏赴临安陛辞

诗句

首联

感叹世态凉薄,自问自悔,奠定诗作感伤、落寞的基调

颔联

细写诗人一夜未眠,静听春雨次日清晨又遥闻深巷中叫卖杏花之声

颈联

百日漫长,作者所做之事无非是闲作草书、细乳分茶,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

尾联

诗人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分析作者复杂情感。

(提示:关键词、意象、手法)

首联:①运用比喻和反问;感叹世态凉薄,为自己来京城感到后悔。②直抒胸臆;“谁令”“客”表明作者客居京城的无奈和伤感。

颔联:(意象)小楼、一夜、春雨、深巷、杏花。

小楼:诗歌常见意象,寄寓思念、忧伤、落寞、惆怅,在空间上让作者与外界隔离开。

一夜、明朝:虚实结合,诗人因国事家愁而彻夜未眠,表达他的郁闷孤寂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

春雨:寂寞愁苦,无限惆怅。

深巷:幽深狭窄,与愁苦之深相呼应。

杏花:点染临安城“太平盛世”气象,全然忘记亡国的危险。诗人忧患不已。

颈联:“闲”“戏”,表面看起来闲适、恬静,作者闲极无聊,消磨时光,联系背景即可感受到作者志不得伸的悲哀和怨愤。

尾联:化用陆机的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有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感叹。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小结:此诗表面上看来极写闲适、恬静的时光,结合写作背景,即见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有深沉,个中滋味诗人通过意象、手法形象地展现出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学习活动二  对接高考,自主命题。

(2024新课标Ⅰ卷)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泉水的声音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4新课标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清樽画航倩分题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照2024高考题,从“关键词、意象、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为《临安春雨初霁》命制一道主观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学生展示:

四、作业

请同学们回顾诗歌鉴赏方法,参照2024高考题型,从“关键词、意象、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为《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各命制一道主观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评课】




供稿:张婧媛

编辑:张万红

审核:张婧媛  宋爱芹


爱琴海名师工作室
爱琴海名师工作室是省教育厅组建中原名师工程中推出的优秀工作室,由焦作一中宋爱芹老师和语文组的骨干教师组成的语文研讨团队,欢迎和各界朋友一起来探讨语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