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求突破 激情不怠育人才
——“河南省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育省级名师项目
河南师范大学中学语文班”培训心得
鹤壁市高中 贾燕
非常有幸,2024年8月4日到8日,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河南省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育省级名师项目河南师范大学中学语文班”的培训。听大家之讲座,睹学者之风采。高屋建瓴的理论理念,开阔了我的视野与眼界;详实细致的教学案例,引领着我今后的课堂实践。这是一场及时的头脑风暴,让我受益匪浅之时,再一次深切感慨:打破自身固有认知和教学模式是一件颇为紧要的事,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忘初心,激情不怠。
一、与时俱进,人工智能助力语文教学。
我们常说,教师是“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确实,讲台与粉笔,曾是教师的标配,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仅限于多媒体的运用。此次培训,聆听了河南师范大学王春丽老师《AIGC赋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座,让我深切感到自己被禁锢在原有经验里裹足不前。跟随着在王老师的演示,用九歌创作诗词,用通义撰写教案,用即梦生成视频,用天工演绎歌曲……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秘塔、豆包等APP可以生成图片、文本、思维导图,可以分析文档、音频、视频,可以提供参考文献等资源。AI助力教育教学,可以辅助学生记忆,激活课堂,提高趣味性;可以助力备课、学科教研,丰富高效,提高科学性;可以成绩追踪,个性化批改反馈作业,减少无效劳动,提高针对性……
杜威说“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学生的未来”,我也一度满足于用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如今,科技发展,AI加持,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作为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厚植文化,广泛阅读增加课堂厚度。
顾黄初先生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中说:“在众多的课程中间,有一门课程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他涉及到中外古今的社会生活,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历史巨变,小到鸟兽昆虫;既有人生哲理的探索,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凡所应有,几乎尽有。”语文学科的性质,就要求教师要有文化深度、学科高度、教学温度。
教师只有厚植于文化,才能给学生一个博大的语文视野,丰富的语文世界。河南师范大学陈鹏教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的讲座中,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为我们展现了文化的魅力,也提醒我们,教育不要走的太快,要等等落下的灵魂,要以学育德。我特别喜欢李爱玲《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中的一段话:“愿你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愿你炼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愿你心中有花,手里有剑。有慈悲心肠,有金刚手段。”学生从语文中不仅增长学识,更要开阔眼界、汲取智慧、增添情趣。穿越风云,纵横古今,在语文中看人间百态,知人情世故,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情怀、存悲悯之人。
教师提升自我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鹤壁市兰苑中学吕娟老师在《语文教师的“读”门功夫》的讲座中旁征博引,展示了自己深厚的读书功底和渊博的眼界见识,让我看到一个大家对读书炽热的爱与高度的自觉;在读书分享会中,教师们关于读书的精彩发言亦让我为之折服,许多一线教师切切实实在爱着读书,爱着语文,以实力铸就魅力,用行动诠释着语文人的精彩!
与优秀者同列,心向往之,行则将至。我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精耕细作,立足学生打造精彩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打造精彩的课堂,是教师的第一要义。江阴市徐杰老师作为“精致语文”的倡导者,在《一线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中给了我们如何雕琢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让我受益匪浅。徐老师提到,研读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功,教师要做一个陌生化研读者,对教材进行深读与细读,不断拓展教材的解读空间,有效利用资料助读。徐老师反对使用导学案,认为好的课堂重视现场生成。课堂提问要有“三力”:凝聚力、支撑力、生长力。要通过有生长力的问题生成课堂,课堂中有讨论、辩论、读写结合、心理补白等丰富的活动。
的确,教材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是师生研读、思维碰撞的重要媒介,只有读透教材,才有明确的方向,才能有感而发,游刃有余。教师应对文本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对生活有敏锐的情绪触动、与学生有和谐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应流动着或丰富、细腻、热烈,或客观、冷静、审慎的情感。好的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可以有不遗余力攻其一点的偏激,有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混战,有唇线舌战质疑教师的“尴尬”,还有静观沉思搜索枯肠的缄默……让课堂“野蛮”生长,生机勃勃。
感谢这次培训,让渐渐懈怠的自己又一次感受到了再出发的力量。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就是一个大汗淋漓地奔跑过程,可能有焦头烂额的狼狈,但更有突破自我的鲜活与生动。语文不仅是我们教授的学科,更是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与世界相遇的态度——乐观、诗意、理性又天真。我会努力保持热爱,不忘初心,激情不败,追求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