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例,品经典——《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心得
文摘
教育
2024-10-31 06:02
河南
听张老师的课,我有两个感受最深的地方:一个是与现实生活联系,一个是落实。作为经典巨著,《红楼梦》不应是死板的,也不应是与当下隔离开的。张老师设计的《红楼梦》阅读同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关照,使这部作品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审美能力对作品的经典片段,如“宝钗扑蝶”“风月宝鉴”“探春管家”等,进行分析鉴赏,从学生的活动成果来看是行之有效的。其实,无所谓形式,阅读,最重要的是有收获。学生阅读经典片段后,在得出生活感悟的同时,又锻炼了审美鉴赏能力,这就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写作任务的设计,阅读离不开写作,张老师很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比如对《红楼梦》优秀片段的仿写与联想,再比如从“香菱学诗”联系到学生学习古诗词。这些都使整本书阅读任务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锻炼。 能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张老师在阅读与写作中渗透出的寻找诗意的思想,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种长远的影响。无论生活怎样急迫卷曲,总有诗意铺展熨平我们的心灵。让学生学会真情实感地表达,让诗意生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阅读也就是如此吧。 在中原名师宋爱芹高中语文工作室研修活动中,有幸聆听张卢娟老师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课例探讨微讲座,受益颇深。 在“读经典,悟人生”的课例中,张老师没有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古书固化地去读,而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阅读分析中悟得生活启示,这不仅扩大了《红楼梦》的解读空间,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讨论兴趣,最后也完成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教育目的。另外,在《红楼梦》纷繁复杂的章节中,张老师选定了像“宝钗扑蝶”“风月宝鉴”“探春管家”等经典章节,既能够突显人物形象特征,可解读性也强,足见老师准备工作做得充分。 在“诗意的生活”和“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课例中,张老师依然选择的是小说中的经典片段,通过细致品读小说人物行为、语言等,深挖美学意境;通过分析“香菱学诗”章节引出“真情实感”。这两课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写作,张老师展示的学生习作让我们看到整本书阅读由“读”到“写”的落实,是扎实、厚重的阅读。这里面我们不仅看到学生习作,还看到了老师的下水文。老师在文字中真情流露,动人心弦,让学生在书写时有路径可寻。 张老师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课例探讨为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我们的多样化教学和高效阅读指明了方向。 张卢娟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研读《红楼梦》的机会,更对我的教学有不少启发。在讲座中,张老师通过三个课例,将《红楼梦》的经典情节与现实生活、美学意境以及写作情感相结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部古典名著的深厚内涵和广泛影响。这些课例贴近学生,真实有趣,让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整本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张老师注重将经典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学会用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生活。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 其次,张老师对《红楼梦》美学意境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她通过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诗意和美感,这让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能够领略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最后,张老师关于真实情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她通过香菱学诗的情节,强调了情感在写作中的核心地位。这让我意识到,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真实的情感去书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将这些启发融入到我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阅读,语文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整本书”阅读与片段式、节选式文本阅读相比,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庞杂,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全面把握文本;二是文本价值多元,内涵丰富,教师必须自己熟读、精读作品,对文本做挑选,寻找典型片段或情节作为鉴赏的切入口,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个挑战。 在高中阶段,《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巨著不以波澜壮阔的场面或离奇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极其丰厚,找一个什么样的切入口引导学生阅读有难度;另一方面,在高中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也是个挑战。 那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定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这样的表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既不能以老师的一味讲解代替或者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也不能没有任何阅读指导,任学生自由阅读或只做简单督促。 张卢娟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张老师的课目标明确,设计巧妙,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可谓“引而有方,导而得法”,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让阅读影响人生,老师选取了宝钗扑蝶、风月宝鉴、千里救孤、探春管家等经典片段,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上来就谈自己的感悟,没有直接出示名家的评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谈感悟,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分享感悟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看人要全面,要多看人好的一面,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正视人生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原则等。在作品中感悟这些人生道理,学生会感觉到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得多,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这就要求写作教学应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势,鼓励学生去模式化,避免陈词滥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写真情实感。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要求学生把今天在课堂上分享感悟的内容整理好,并写出来,不限字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而且张老师也给学生提供了范例,情真意切地回忆了自己的老师。我们要培养的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有真情实感的人。 质朴如玉,高效实用,设计巧妙,独具匠心,有幸观摩张老师的优秀课例,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历来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而张卢娟老师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课例探讨微讲座,不仅让我对这部古典名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读《红楼梦》,我们不仅仅要把它当做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因此,讲《红楼梦》,我们也要让学生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探讨认识到,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古典作品也可以很接地气。 张老师的课例一:读经典,悟人生——《红楼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映照,通过几个对几个经典场景的呈现和讨论,体悟出了不同的人生感受;课例二:诗意的生活——《红楼梦》美学意境探讨赏析,让我领悟到诗意生活的真谛。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种诗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常常让我们忽视了身边的美好,而《红楼梦》提醒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课例三: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红楼梦》写作课例探讨,通过“香菱学诗”的章节,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真情实感是文字的灵魂,它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温度。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像黛玉教香菱那样,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人心。 张老师通过《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引导我们读出自己的感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这种从阅读到写作的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用笔尖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总之,张老师的微讲座让我认识到《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一种学术上的探索,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诗意,如何用真情实感去书写人生。这部伟大的作品,跨越时空,依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