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众星捧月 皎然生辉——《如何突出中心》教材解读

文摘   2024-11-04 23:59   陕西  
喜欢就关注我吧,倾听真实的声音


本期话题:教材解读      2024.11.4

卷首语——

立定主意,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改可也。如此则笔力不馁。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如通篇主意间架未定,临期逐旋摹拟,用尽心力,不成文矣。

《如何突出中心》在旧教材中原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主题,2024年秋季语文教材改版,将此内容调整到了第三单元。这样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该内容所处的第五单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读写单元变成了“活动·探究”单元,不适合安排专门的写作训练(按照惯例,“活动·探究”单元的写作练习大多紧扣单元活动的内容,如八上的新闻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其写作任务是“新闻写作”,经由“新闻阅读”和“新闻采访”后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如九上的诗歌单元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写作任务是“尝试创作”,是经由“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后的专题写作训练。这样的安排,要么侧重于文体形式,要么侧重于人文主题,并非“通识类”的写作训练);另一方面是原先写作主题安排的不合理,原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写人要抓住特点”,虽与第二单元的“学会记事”有一定关联,却与原七年级下册的“写出人物精神”有重合之处,远不如让学生在“学会记事”后就进行主题中心方面的专项训练。这时候学习“如何突出中心”,一方面是对本册前两个单元写作主题的巩固、整合和提升,另一方面也为第四单元的“思路要清晰”和第六单元的“发挥联想和想象”打下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厘清基本概念








01
中心

学会如何突出中心首先要明白其基本概念,也就是中心”的概念。教材指出,“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心”的义项里适合此语境的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主旨”的词典义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写作中“中心”的含义与其词典义不完全相同,“中心”,不是指文章的主要部分,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文章所传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它不是某一个部分传达出来的,是整篇文章传达出来的;它不是文章传达出来的所有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而是“基本”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这样的限定,对于理解什么是文章中心,就有了明确方向——首先,它指向非客观因素,是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菜园的美景虽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却只是作者描绘的客观对象而非中心;它指向文章整体,不是某句话某个段落中作者的点、态度、情感和意图,而是贯穿全文的点、态度、情感和意图,同样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压抑是作者最真实的感受,但是纵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无论“百草园部分”还是“三味书屋部分”,“乐”和“趣”才是核心感受;同理,一篇文章中,作者会传达出很多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但“基本”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却只有一个,即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02
突出中心

教材中写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元代教育家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谈到“中心思想”(文中称“主意”“意”)的重要性时曾说:“立定主意,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改可也。如此则笔力不馁。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如通篇主意间架未定,临期逐旋摹拟,用尽心力,不成文矣。”充分说了写作时突出中心的重要性。

不管哪一种体裁的文章,就连相对客观的说明文和消息,都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即: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和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赞颂或批评什么?倡导或反对什么?这就是文章的立意。而中心是否突出、是否深刻也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准之一。(新闻是客观的,但新闻也是有立场的。这种立场,通常蕴藏在遣词造句之中。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提到我军的时候,是“横渡”,充满了横扫一切的气概,但是提到敌军的时候,确实“纷纷溃退”,却是“毫无斗志”,对比异常鲜明。同理,在《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这些经典的说明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倾向。)







回归写作现场

怎样做到突出中心?教材中有明确的解答——“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为此,写作者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次序;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01
选材组材

古人云:“意在笔先。”言下之意在写作之前,就应该确定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或肯定,或否定,或赞颂,或批评,或倡导,或反对,当我们在心中有了表达的目的的时候,写作就有了方向,其他的一切,就必须围绕选定的方向展开。

中心是骨,材料是肉,所选材料必须充分为主题服务。确立中心后,围绕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将相关的素材罗列出来。那些与中心毫无关联的素材,要果断舍弃;那些与中心有一定关联,但联系不太紧密的,要少选;那些与中心关系密切,能够充分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材料,要多选。如以下材料:①妈妈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帮忙;②七岁那年,我半夜发烧,妈妈深夜背我去看病;③六年级的一个寒夜,爸爸冒雪步行十几里来学校看我,给我送来带着他体温的新棉鞋和鸡蛋;④爸爸在列车上智斗歹徒,让我觉得很骄傲;⑤我五岁时掉河里,邻居把我救了,父母每年过年都登门道谢。如果要表现“感恩父母”这一主题,就必须舍弃材料①和材料④。

同样能为主题服务的材料,在结构布局和详略安排上,也应有所不同,如上面所选出的三个材料,材料②和材料③与“感恩父母”这一中心关系更近,应详写或靠前一些;材料⑤与“感恩父母”这一中心相对较远一些,应略后或靠后一些(如果要写父母对“我”的教育,材料⑤就应该大写特写)。









02
一线贯穿

好的文章如冰糖葫芦,以一条线索串联起整篇文章,那些能够表达中心的材料、事件、画面或者事件发展或情感变化的不同阶段,经由中心这条“线”的串联,就成了一个整体,给人浑然一体之感。

作为“竹签”的线索,形式不拘一格,通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片情、一个物、一处景、一个理……,也可以是时间、地点……选作线索的事物,要有特点、意义和代表性。

如《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如《雨的四季》,虽然四季的雨各有不同,但是因为“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这一情感主线,那些或甜美,或粗犷,或深沉,或端庄的雨,都拥有了无尽的生命了,都有了人的情感。再如《秋天的怀念》,开头和结尾的“好好儿活”遥相呼应——曾经不“好好儿活”的我,在没办法“好好儿活”的母亲的鼓励下,终于明白了应该“好好儿活”,感激与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时,心中有一条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当我们心中始终默念着那条线索的时候,文章就不会跑题。










03
行文策略

在行文的过程中,也可通过的一定策略来突出中心。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如上所述,《雨的四季》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已经开头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不拐弯抹角,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卒章显志,深化中心。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这样收束全文,也可以突出中心。《紫藤萝瀑布》结尾时,“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花的命运到人的命运,再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其他诸如铺垫、呼应、对比等技巧,也能突出文章中心——铺垫可营造气氛,酝酿情绪,增加情节的紧张感,读者的代入感,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呼应可使文章结构紧凑,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自可让中心更明确;对比将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中心也就更突出了;悬念设置,发人深省,言有尽而意无穷……







厘清基本概念








01
把脉问诊

开学至今,已经进行过两次专题作文训练,再加上平时的各种练笔,学生已经进行了多次写作练习,这些“有瑕疵”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

征得学生同意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从中心是否突出的角度进行分析,师生共同修改,帮助学生认识中心突出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展示或朗读学生作文,其他同学猜测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作者说说自己写作时想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看二者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从选材组材角度分析,怎么才能突出中心,如一致,则讨论选用怎样的技巧策略,让中心更明确。

02
课内寻法

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两三篇文章,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选取了什么作为文章的线索,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又采用了什么策略,除了教材中提到的策略技巧,还有哪些方法能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二次创造,想一想:要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还可以增添哪些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选出最恰当的材料;除了作者选取的线索,还能选取什么作为线索,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引导其深入思考除了作者所使用的策略,我们还能采用哪些策略,让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03
拓展思维

借助“写作实践”一,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面对“书包”这个切口,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写作的对象,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我们可以着眼于书包和主人的关系,思考那些关于“书包”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用“书包”的视角去看人看世界,或批判或思考,打开更大的世界;我们可以挖掘“书包”的比喻意义,观察那些与“书包”类似的人,来展现他们的辛劳;我们可以着眼书包的变化,来反映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

04
选点聚焦

“写作实践”二跟“写作实践”一相反——“写作实践”一以具体事物打开思路,由“点”扩展出一个“面”或者“体”,而“写作实践”二,则需要学生从一大堆素材中,选择一个聚焦点,来传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走出校园”会遇到很多人,发生很多事,如果学生审题不仔细,很容易会“面面俱到”,带来的结果是“一面都不到”,因此,在完成这个写作任务时,必须关注题目的提示语——“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从而找到写作的立足点,并围绕这个点进行选材组材。


END
我知道你在看



扫码关注我
陪你读书写字
一起追寻这世间的美好




本本老师的读写家园
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从中年开始。 ——谢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