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整合内容与形式,融合语文与生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任务分析

文摘   2024-11-20 23:26   陕西  
喜欢就关注我吧,倾听真实的声音


本期话题:教材解读      2024.11.20

卷首语——

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单元阅读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指向人物精神、学习方法和语言赏析。这样的三个学习任务,既可以分散实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也可以集中进行,在单元阅读学习结束后,整合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集中开展实践活动。

七上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所选课文都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其中老一辈无产阶级的作品,展现了革命先辈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甘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志向和勇气,歌颂质朴而伟大的革命母亲的嘉德懿行;而古代先贤关于修身立志的家书,则之处淡泊宁静对个人成长的价值。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单元阅读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指向人物精神、学习方法和语言赏析。这样的三个学习任务,既可以分散实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也可以集中进行,在单元阅读学习结束后,整合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集中开展实践活动。





任务一:演讲,打通阅读与表达


第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深入分析人物精神,通过主题演讲表达自己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本单元的多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白求恩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锺太夫人勤劳俭朴的品格,陈毅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坚定意志……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以“        ,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谈谈你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这样的活动设计,从人文性角度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精神品质,从不同角度学习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从工具性角度看,旨在引导学生将勾连阅读与表达,抒发对文中人物的情感。

本单元单元引言第一段这样阐述:“人的一生如何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但总有一些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永远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勇前行。本单元课文,有对崇高精神的庄严颂扬,有对嘉德懿行的至诚礼赞,有革命壮志的激昂宣告,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除第四课《诫子书》外,其余四篇文章均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作者均为开国元勋——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朱德是解放军总司令,陈毅是开国元帅,三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阅历各不相同,但是同为革命先辈,其思想信念也有相通之处,为开展整合教学打下了基础。在单元整合教学的大背景下,三篇文章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单元。

完成本任务,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剖析人物精神,这样可以避免对人物“贴标签”,让所有评价真实可感,真正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操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将人物精神与具体事例对应,引导学生明白精神实质的来源。其次要拓展其他资料,全面认识人物形象,让教材中扁平化的人物形象变立体。如补充白求恩所写信件,了解白求恩的自我认知;如补充新四军相关历史,了解陈毅元帅的伟大。其三,要进行演讲专项指导,让我们明白演讲稿的独有特点。作为一种问题,演讲更关注观众反应,引导学生明白这一点,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任务二:梳理,整合内容与形式


第二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读文本,寻找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句子含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文章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语句,或揭示篇章段落主旨,或提示文章的层次脉络,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可以更好地理清结构,把握文意。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来加以分析。”这样的活动设计,从人文性角度看,是对文本内容的在理解,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收获人生教益;从工具性角度看,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能够迅速定位关键李,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同时能帮助学生在写作时速建文骨。

本单元单元引言第二段这样阐述:“默读时,可以在课本上勾画关键语句,并在你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作标注;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把握关键语句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尤其在后面即将进行的“浏览”和“快速阅读”中,就需要学生能够在“一目十行”的同时,迅速拎出文章的关键语句,既保证阅读的速度,又能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品质(相比文学作品,实用性阅读更是如此,在快节奏的时代,掌握了把握关键句的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成本任务,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关键句”的含义。对大部分文章来说,关键句可以是文章的观点句(议论文),可以是文章重点表现的内容(说明文),还可以是起重要结构作用的句子(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和贯穿全文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其次,要引导学生知晓“关键句”的作用。与“关键句”的含义相对应,关键句可以表明作者点,可以介绍事物特征,还能引领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因为不通文章关键句作用不同,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其三,要教给学生理解关键句含义的方法。关键句只是一句话,但是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却起着至关重要的特点,要真正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就必须把这篇文章放在全文中思考,需要关注上下文,才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任务三:辨析,感受语境与语体


第三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品味词语的含义与感情色彩,感受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作用,学习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不少句子运用了褒贬鲜明、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还有些句子里运用的词语是中性的,在上下文语境中却带有某种情感意味。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浅层次看,此任务需要学生沉入文本,体会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深层次看,此任务在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情感色彩与具体语境的关系;长远来看,此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促进阅读与表达的融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有学者在讨论阅读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假如学生喜欢阅读,但阅读能力欠佳,或者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但不喜欢阅读,都称不上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真实的语言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通语文和生活的障壁,真正体现“大语文观”

完成本任务,可以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的学习梯度:首先,是了解,了解常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其次是理解,结合具体语境,尤其是文本语境,知道这些中性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第三是辨析,通过更换词语,感受不同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别,知道作者在选词上的技巧;最后是运用,学会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适合的词语,并用于语言实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语文和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




END
我知道你在看



扫码关注我
陪你读书写字
一起追寻这世间的美好




本本老师的读写家园
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从中年开始。 ——谢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