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教材解读 2024.11.9
卷首语——
人的一生如何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但总有一些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永远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纪念白求恩》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和《回忆我的母亲》、《梅岭三章》、《诫子书》同在一个单元里。根据单元导读“人的一生如何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但总有一些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永远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勇前行”,本单元的几位主人公,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白求恩告诉我们,向人间的不公发起行动,为正确的信仰而战,心怀大爱,精于业务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朱德的母亲告诉我们,勤劳一生,向善向上,给孩子健康身体和正确教育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陈毅元帅通过诗歌告诉我们,坚守正确的革命信念,为了理想信念无惧生死,坚信胜利必将到来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诸葛亮则通过给儿子的信告诉我们,当我们淡泊名利而明志,宁静修身以致远,修成“君子”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纪念白求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文化里,“老三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三篇”是对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所写《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献的一个统称,分别发表于1939年12月、1944年9月、1945年6月。这三篇文章,它凝聚了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理想的希冀,所体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怕牺牲奋斗到底的愚公移山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老三篇”精神的指引下,催生了伟大的新中国,开创了属于中国人的伟大时代。
《纪念白求恩》一文写于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从题目中足以看出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对白求恩逝世妇人沉痛悼念是本文的感情出发点。
文章开篇,作者写道:“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在中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涵义。
毛泽东称白求恩为同志,认为他是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志向的人,是跨越国籍的同行者。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肿,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来到中国后,白求恩马上就投入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力量,并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视角,追求全球范围内的公平、正义和合作。
文章结尾,作者写道:“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字里行间充盈了痛惜与遗憾。
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那里得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特别是中国的晋察冀边区急需医务人员,白求恩放弃欧美著名医学专家的生活,抛弃皇室御用医师的身份,毅然决然带着大批医疗物资来到了当时的人间地狱——中国。辗转反侧,1938年3月,白求恩到达了延安。
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晚上,在凤凰山窑洞,白求恩见到了毛泽东,交谈中,白求恩恳切地要求去前线,并对毛泽东做出承诺——“重伤员中百分之七十五可以救过来”,当时中国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很多伤员因为缺医少药得不到救治,白求恩的到来可谓是雪中送炭。6月,白求恩到了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用四周时间,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不仅如此,白求恩还用自己带来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建立了一所模范医院。后来,白求恩又跟聂荣臻提议办卫生学校,为卫生学校拟定好了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编写了教材,物色好了各个科目的老师,并向学校捐献了显微镜、小型X光机和从加拿大带来的医学书籍。
工作期间,他每个月都要写一份工作报告,通过组织寄给中央和毛泽东收取,在这些报告中,他详尽汇报了工作进度和种种细节,甚至买设备、争取外援和募捐的建议,他熟悉国际组织运作,在争取国际外援和组织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列宁主义的相关论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站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角度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
行文过程中,作者一边赞美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并与当下有些同志的不当行为进行对比,指出全党都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的共产主义精神。文章结尾时,作者更是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连续列举了五个“一个”,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多个方面,包括他的高尚人格、纯粹品质、道德修养、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生追求,以及他对人民的巨大贡献。这一段不仅总结了白求恩的崇高精神,还进一步将其上升到了国际主义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度,体现了作者对于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高度评价。
当然,文章对白求恩的赞美并非停留在白求恩个人的基础上,还站在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视野下——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它来自于上个世纪一群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的人,来自于他们向地狱而行,为信仰而战。共产主义不仅救了中国,它也号召了世界各国的人们为之而奋斗。其中就有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赞美白求恩,也是在赞美那些为信仰而战的共产主义者。
总览全文,“精神”一词一共出现了十次,这既是对白求恩的高度赞扬,也为全部共产党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文章第一段,作者先概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写道:“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那一年,不仅中国的抗日战争陷入了僵持阶段,世界各国也处于血与火的动荡之中: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德意法西斯签订战略同盟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巨额贷款、爱因斯坦致函罗斯福建议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日军包围香港、波兰闪击战二战全面爆发、慕尼黑刺杀希特勒失败……中国内部,也是各种矛盾频发:中国国民党开除汪精卫党籍、南昌会战中国伤亡惨重、汪精卫通电投敌、八路军在五台山地区重创日军、平江惨案、潮汕沦陷、苏联向中国提供巨额贷款、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我军击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反侵略、反压迫,不再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个体任务,而是全世界被压迫者、被侵略者的共同使命,白求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国际歌》的伟大精神——这是最后的争斗,团结起来到明天。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文章第二段,作者如此写道。
如果不来中国,白求恩生活优渥——作为欧美著名医学专家,更是皇室御用医师。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众多医疗器械和医治手段,文笔极好,曾当过记者,写过小说,创作诗歌、绘画……无论选择哪一种人生,他都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可是当他得知中国陷入缺医少药的困境时,他依旧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来到中国治病救人,还是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为了彰显对战地医院的忠实,毛泽东专门批示给白求恩每月100元工资,却被白求恩拒绝了,为此他还专门给毛泽东写了信,在信中写道——“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没要一分钱工资,白求恩为我军工作了600多天,直到1939年11月12日,他在河北病逝。
11月1日,白求恩为伤员纵横切开伤口时,手套被手术刀划破,带伤的中指受到致命的细菌感染,可就算发着高烧,他也没有停止工作——从11月2日到6日黄土岭战役前夕,他为伤员做手术13例,并写了治疟疾病的讲课提纲。在遗言,他写道:“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
当然,在中国的那段日子里,他也有遗憾,那就是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看不到任何报纸和书籍,国外来信收到的不足二十五分之一,而且即使收到,也都是辗转了几个月后的旧闻……
或限于篇幅的原因,或因为手头资料匮乏,作者虽然在第三段提到了白求恩医术高明、精益求精,却没有对其进行详细阐释。
战时期的中国,正饱受着战乱之苦,在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比较落后,人民的温饱甚至都难以维系,而当时的医疗条件更是非常之艰苦。在战地医院,手术台是部队临时搭建的土台,医疗器械往往是由铁匠铺的工人根据样式临时打造,或者就地取材自制。来到中国后,看到这些简陋的设备,为了避免这些土制的医疗器械带来不必要的感染,白求恩制定了严格的消毒步骤,将手术器械放入大锅中加水煮沸清毒,将耗材类的纱布、棉花等用品则放入蒸笼中气蒸消毒。
在身患当时无法医治的肺结核后,不甘于现状的白求恩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自行发明出一套 “人工气胸疗法”,成功治愈了曾经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之后更是开创了一套全新的胸外科医术。曾有一次白求恩偶然看到一名护士在换药时,药瓶里面的药与外标签不一致,遂及时制止了该名护士,更换掉标签,严肃批评并指出药物的错误使用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也许就是因为这件事,有了白求恩“脾气不好”的传言)。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虽然不知道作者笔下的“见异思迁的人”和“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毫无出路的人”指的是谁,但是我想,时至今日,这句话读来依旧振聋发聩,依旧为很多人所不喜。
作为一篇纪念性实用类文章,《纪念白求恩》虽然具有一定的论述性,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所以品析文章写法的时候,并不能照搬议论文那一套。
课文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在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质的理解,最后作总结,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的三大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所有精神动力的根源,所以放在第一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其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紧随其后,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体现,所以放在后边,到了文章的第四段,又指出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则是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落实。这样的内容安排,既体现了先政治后业务的原则,也呈现出由主到次的布局顺序,最后的“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则是学习的起点。
在表达方式上,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从全文来看,采用了“叙—议—颂”的写作思路,明晰而有条理。从具体段落来看,每一段都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即① 叙②议|(③④⑤⑥)叙⑦议|(⑧⑨)叙⑩议;第三段同样是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第四段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的意义。这样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文章多次采用对比手法。第二段的对比十分明显,白求恩通知“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通知“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先介绍白求恩同志“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的写作起点是纪念白求恩,赞美白求恩的精神,但是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是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在行文过程中,作者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起到了强调白求恩精神、批判错误观念、提升读者思想觉悟和深化文章主题的多重作用。。把白求恩的所做所为和精神跟党内其他人进行对比,一方面更能表现白求恩的高贵品质之难能可贵,同时还能显出差距,证明在当下情况下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对党内而言,本文的目的在于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那么,将两方面对比,更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了。
这是一篇议论色彩的文章,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在文章开头部分,介绍白求恩的人生经历时,多采用短句,语言简洁。例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1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另一方面,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表达了中心意思。与之类似的还有第三段,评价党内的不正之风时,作者用到了贬义词“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否定词“不足道”“无出路”,旗帜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有人说,如果要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找出一篇能让一家三代都拥有共同话题的课文,也许只能有《纪念白求恩》这一篇文章,这句话是否准确有待考证,但也足以说明这篇文章非同寻常的地位和价值。
从编者的角度来讲,教材收录《纪念白求恩》一文,也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教材注重通过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来激发广大读者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纪念白求恩》树立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光辉榜样,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领作用。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同志三次提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深深影响了几代共产党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今天的中国社会更需要像白求恩这样的英雄人物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80年前,为了帮助遭受战火蹂躏的中国抗日军民,白求恩舍弃优雅的生活方式,不顾名医的职业前途,辞去工作,写下遗嘱,义无反顾。在生命的终点,他写下这样的文字:最近的一年多,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我非常的快乐!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
在经济高速发展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白求恩的人生选择堪称全体共产党员的楷模,而他对于幸福的理解则具有更为强烈的现实引领意义。对正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认真阅读这篇文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前途的基础上树立个人的人生理想,帮助他们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做出最正确的抉择。白求恩为理想奋斗一生的经历,也能感召和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员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首先,本文能引导学生训练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文章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多余的话,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勾画文章精彩的语句,反复阅读,批注个人感受。本文叙议结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线条)圈画二者,熟练掌握圈画技巧。另外,对于文中的特殊句式,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热情洋溢,可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其次,文章思路明晰,条例分明,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就全文而言,可以通过抓关键句的方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厘清文章思路,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就段落章节而言,可以通过细读某个段落,分析句群之间的关系,厘清课文局部的写作思路。这样的训练,就阅读而言,可以理清文章的内部逻辑,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与本单元的写作实践“思路要清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其三,本文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品味,并在写作实践中模仿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感受作者精准的用词,体会作者情感鲜明的态度,学习文从字顺的方法技巧。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本文有两大难关:课文的背景、文中所反映的学生的生活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无法共情;此前学生所学的,大多数记叙文,对于这种说理性质的文章,学生接触较少,学习兴趣不浓。要突破这两个难关,一方面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的相关史实,在拓展学生知识,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感受白求恩的人格力量,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思考·探究·积累”第五题: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这一学习任务的设置,符合当下的单元整合教学理念,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