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教学设计 2024.9.18
卷首语——
基于学情基础和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笔者拟以“温情的故事,温暖的家人”为线索设计教学环节: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结合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创读创写,初步感知课文主旨。
《散步》是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故事,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珍爱生命、尊老爱幼的赞歌,更写出了中年人扶老携幼、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的社会主题。文章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不过寥寥数语,不仅凸显了四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还传达了丰富的内涵主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文章内容并不难,基于这样的学情基础和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笔者拟以“温情的故事,温暖的家人”为线索设计教学环节: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结合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创读创写,初步感知课文主旨。
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3.结合课文内容,创作诗歌,初步理解课文的主旨。
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结合课文内容,创作诗歌,初步理解课文的主旨。
一、导入
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两个肩膀/承载了整个世界。
这首诗里有春意,有母子,有生命,有亲情,还有责任……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
二、初读,概说“散步”
1.自由朗读课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节奏,标注处课文的重音、语气和停连。
2.指名试读,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预设: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如学生无法迅速概括出文章内容,可提醒学生找出本文的六要素,根据六要素概括文章内容。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事件的起因:“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事情经过:散步的过程中,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了分歧,“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决定走小路;结果:“我”和妻子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4.讨论:本文与《秋天的怀念》的朗读基调有何不同?
预设:
《散步》的感情基调: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有含蓄未言的深意。《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三、研读,评说“我们”
1.文章一共有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再读课文,选择一个人,筛选出直接描写这个人的语句,分析这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表达句式:用“我欣赏文中的 ,(‘我’、母亲、妻子、儿子)因为,从文中 (字、词、句、段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我”是一个孝顺、有责任感、干脆果决的人。(“孝”)
②母亲是一个慈爱、温和、善解人意的人。(“慈”)
③妻子是一个温柔体贴、尊老爱幼、贤惠的人。(“贤”)
④儿子是一个聪明伶俐、调皮、天真可爱的人。(“慧”)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人物语言和动作,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结合全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预设:
和谐温馨。
四、创读,感受“一起”
1.这是一篇浅显的文章,也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章,请结合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整合文章内容,创作一首小诗。(提示:可结合全文来写,也可选择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个细节来写,写作的过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汇报。
(学生展示汇报的过程中,相机选择学生诗作,谈谈自己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说出“亲情”“爱”“责任”“生命”等主题词。)
2.再读课文,说说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以《散步》为题。
预设:
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五、小结
同学们,将来的某一天,当父母老了,父亲坚实的臂膀不再坚实有力,母亲花样的容颜上也爬满了皱纹,希望你能像莫怀戚一样,陪伴父母来一场“爱的散步”。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六、布置作业
1.找出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2.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你心中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统一回复:因本人平时上课很少使用课件,故所有教学设计均未制作课件,各位如觉得本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请自行制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