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教学设计 2024.11.10
卷首语——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笔者拟以“读纪念之文,习纪念之法”展开教学,通过“看篇,理思路”“看段,习表达”“看句,赏用词”“看意,悟传承”的教学流程,学习本文在构思选材和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纪念白求恩》一文通过论述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而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妙语育人,直抵读者的心灵深处。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按照“叙—论—颂”的顺序,表达了观点,抒发感情。从文章写法上看,本文2、3段巧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从语言表达上看,全文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从编者的角度来讲,教材收录《纪念白求恩》一文,也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教材注重通过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来激发广大读者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本文所处教材位置看,无需系统讲授议论文相关知识,但通过本文对比手法、叙议结合的表达以及对本文精准用词的分析,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深情与苦心。基于此,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笔者拟以“读纪念之文,习纪念之法”展开教学,通过“看篇,理思路”“看段,习表达”“看句,赏用词”“看意,悟传承”的教学流程,学习本文在构思选材和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聚焦段落,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品析语句,赏析精准用词,感受其妙处。
3.勾连现实,联系生活实际,传承其精神。
1.聚焦段落,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品析语句,赏析精准用词,感受其妙处。
勾连现实,联系生活实际,传承其精神。
一、看篇,理思路
如果要在咱们初中语文课本里找出一篇能让一家三代都有共同话题的课文,恐怕就非《几年白求恩》莫属。因为白求恩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说说白求恩身上有哪些精神,作者是如何布局整篇文章的。
预设: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课文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叙—论—颂”的顺序。
(本环节为复习导入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无需耗费太多时间。)
二、看段,习表达
1.文章题目是“纪念白求恩”,但是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还提到了其他人,请找出相关语句,勾画描述其表现的语句,说说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预设:
第二段中,作者写到了“不少的人”,他们“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第三段中,作者写到了“一班”人,他们“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写这样人,是为了突出白求恩的精神。
追问:写这些人仅仅是为了突出白求恩的精神吗?如果不是,还有什么作用?
预设:
写这些人,是为了批评党内的不良倾向,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有力的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2.除了写党内的其他人,作者还引用了列宁主义的观点,相关语句能否删掉?
预设:
不可以。引用列宁主义的观点是论述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在世界人民解放运动中的重要性、意义,深化人们对白求恩精神的认识,它使文章有一种高屋建翎的开阔视野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度,也使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号召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文章每一段都采用了先叙后议的表达顺序,每一段的“叙”和“议”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预设:
在第1-3段中,叙是议的基础,为议服务;在第4段中,叙述往事,使悲痛之情与回忆交织,不显得空泛,它与第二层是一种并列关系。
(此环节可与分析二三段的对比手法结合起来进行,在得出“对比”手法的作用后相机追问,保证教学环节的连贯性。)
4.《纪念白求恩》和《秋天的怀念》同样是回忆一个人,但在表达上却有很大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
“怀念”就是“思念”,“纪念”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怀念”更侧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纪念”更是用行动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种精神的铭记。
《秋天的怀念》是对母亲的思念,深厚细腻的母爱是渗透在日常琐事之中的,要借助细节描写来展现,且史铁生的母亲当时并不为人所熟知。
《纪念白求恩》主要是赞颂白求恩的精神,批评党内不良作风,号召全党用实际行动来向白求恩学习。剖析白求恩精神是重点,用实际行动来学习白求恩精神就是对白求恩最好的纪念,且白求恩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人物身份不同,写作目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三、看句,赏用词
1.作为一篇表达观点的文章,本文语言简练、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预设:
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语句——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此句可采用换词法进行赏析,出示修改后的句子——“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非常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非常热忱”,引导学生分析其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极端”是达到顶点,连用两个“极端”,表现了作者对白求恩的最高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高度赞扬。)
②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此句可修改句式进行赏析,将原句改成普通陈述句——“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引导学生明白前一句连用两个双重否定,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意味。)
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明白设问句能引人深思。)
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修改原句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明白该句用五个短语组成排比,使感情热烈奔放、节奏连绵起伏、语义充实全面、结束简洁有力。)
……
四、看意,悟传承
有人说,现在时代已经不是白求恩所在的时代,白求恩的精神早已过时,对此,你怎么看,如赞同,请说明理由,如反对,请予以辩驳,并联系实际,说说我们今天要怎样学习白求恩。
五、小结
生而为人,自私是一种本能,无私是一种选择,在自私跟无私搭建桥梁的,是远大的理想,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课外阅读短篇小说《肥沃地里的野草》,全面认识白求恩。
【我读】穿越历史烟尘,触碰高贵灵魂——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教材解读
致歉:因本人平时上课不喜欢使用课件,故所有教学设计均未制作课件,各位如觉得本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请自行制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