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在账号内回复“VDA6.3”,免费领取VDA6.3P2-P7所有条款的XMind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VDA6.3的小白,希望通过条款内容的学习来对生产现场来一场透彻的诊断;
如果你对VDA6.3的条款还不是很清楚,想要阅读原条款学习;
如果你是VDA6.3的老朋友,但是审核开Finding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来找对应的条款;
赶紧回复“VDA6.3”,免费领取福利吧!
老粉可以直接在账号中回复“VDA6.3”,同样可以领取!
最近发现有很多错别字,已经逐一修正,大家可以继续回复“VDA6.3”,获取最新内容!
P6.2正式进入入了过程控制的环节,也就是说乌龟图中关于“方法”的具体要求。
基于生产控制计划的生产和检验文件是完整的
控制计划是生产过程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的关注点就是,是否针对PFMEA中具体的风险点进行了详细的控制。
什么意思呢?
假如说PFMEA中关于车削产品的尺寸的风险分析是尺寸超差,低于图纸下限,给定的失效原因是车刀进给量大于0.2mm,给定的预防措施是车刀进给量符合技术要求,探测措施是100%检查工件的尺寸。
到了控制计划中,关于产品和过程特性,分别是工件尺寸和车刀进给量。
针对工件尺寸,检查设备是尺寸检查设备,检查频次是100%检查,控制方式是系统记录。
针对过程特性,也就是说车刀的进给量,要求的控制方式是开班点检,规范是0.2±0.01mm,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目检设备设置值。
由此可以看出,控制计划或者检验计划,一定是根据PFMEA输出得来的。这也是我们正常的风险管理方式,前期识别风险,并且依照具体的风险管控方式,形成具体的管控方案。
而控制计划和检验计划,就是具体管控方案的体现。
而具体如何通过现生产实现的,主要是通过基于控制计划要求的作业指导和检验指导。
例如,如果控制计划提及到首件放行或者外观检验,那么相应的,就需要有完备的首件放行作业指导书和外观检查标准,例如采取什么样的检测设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测量哪些位置,检查哪些外观,接受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该如何处理等等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先有PFMEA,再有控制计划,然后才有作业和检验指导书。
与放行的机器/工具/辅助设备相关的数据在生产控制计划和/或生产检验文件中注明
CP或者检验计划中需要注明每个工艺或者工序涉及到的生产、测量或者检验设备的名称、编号等信息,这也是控制计划填写的基本要求。
这些文件可在工站附近取用
控制计划或者说相关的检测计划或者作业指导书在相关的生产区域可以获得(看得到,拿得到)。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组织的某些工位的一些作业指导书远离生产现场,这个就有可能造成员工在需要作业指导书指导的时候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
在生产控制计划中描述了针对过程干扰所需的措施,并予以落实和记录
过程干扰指的是监控的产品或者过程特性超出控制区域,或者说检验特性超出了检查规范,这个事后需要进行的紧急措施或者应急计划,例如停止检验、停止生产、上报领导等,同时对这些应急措施的实施进行了记录,如具体的不良现象,采取的具体措施(报废、隔离等)
充分陈述了影响产品性能/质量的过程参数
影响产品性能、质量的过程参数来自于PFMEA的充分分析,这里强调了PFMEA与CP逻辑上的一致性,好的控制计划一定是对PFMEA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好的PFMEA也一定是给控制计划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输入
这里所谓的过程参数,就是PFMEA中引起失效模式的潜在的失效起因,这些起因已经被PFMEA所识别,所以需要体现在控制计划的过程特性当中。
规定了过程参数和检验特性的公差
控制计划和检验计划中明确定义了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的公差,以确保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有法可依”。
过程控制图中的控制限是明确的,可识别的和合理的
对于一些CC或者SC,客户通常要求其工程能力指数≥1.67或者1.33,同时要求正常过程不存在一些特殊因素。判断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的最靠谱的识别措施,就是控制图。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之前分享的文章
控制图的控制限一定要包含两个状态,分析用控制限和控制用控制限,如何才能将分析用的控制限顺利转移至控制用控制限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短期内收集到的数据呈现出的控制图中,不管是R图还是Xbar图都没有异常点出现。如果有异常点,那就分析原因,找到异常的根源,然后重新收集数据,直到控制图无异常点为止。这个时候,控制限的识别、合理、可追溯等要求都迎刃而解了。
记录了与过程要求和检验特性相关的偏差和已启动的措施
过程要求很好理解,就是稳定的生产过程不应该存在控制图异常点的出现。一旦出现超过控制限或者趋势异常的时候,组织应该准确记录生产日志并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予以记录。通常情况下,人员的变化、原材料生产批次的变化、设备的调整都有可能产生一些异常点的出现。一个全面的生产日志,可以有效帮助组织分析这些异常点的产生。
还有就是检验特性的变差,这里一般体现在具体产品或者过程参数超差时需要采取的措施,例如升级流程,这里一般紧急程度要大于控制图的失效升级。例如:停止生产,停止发运,通知客户等等。
规范返工条件,作为风险分析的一部分进行评估,并且在过程中加以保障(零件标识;重复检验等)
返工条件,或者说什么情况下允许返工,一定是需要基于组织的风险分析的。也就是说,如果组织存在返工过程,其必须在PFMEA中加以体现,需要明确其潜在的失效模式、对于组织、发运工厂以及最终用户的影响,以及针对失效模式和失效期因采取的预防和探测措施(标识防止被误用,重复检验防止不合格流出),同时需要明确的返工作业指导书加以明确和指导。
很多时候,非预期的返工和返修需要获得客户的批准。
当然与之对应的就是预期的返工和返修。也就是说,基于目前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条件,有些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能完全一次性实现客户的相关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或者调整,也就是所谓的返工或者返修,但是这些通常会在PPAP阶段进行统一的批准。
一旦组织出现非预期的批量性的不良,又不想直接报废,这个时候就需要客户的特殊批准或者说特殊放行。
点关注,不迷路!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转发给你身边觉得需要的人!
质量不止你我,质量有你有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翻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