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在账号内回复“VDA6.3”,免费领取VDA6.3P2-P7所有条款的XMind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VDA6.3的小白,希望通过条款内容的学习来对生产现场来一场透彻的诊断;
如果你对VDA6.3的条款还不是很清楚,想要阅读原条款学习;
如果你是VDA6.3的老朋友,但是审核开Finding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来找对应的条款;
赶紧回复“VDA6.3”,免费领取福利吧!
老粉可以直接在账号中回复“VDA6.3”,同样可以领取!
最近发现有很多错别字,已经逐一修正,大家可以继续回复“VDA6.3”,获取最新内容!
对于生产运营,永远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出现可疑品或者不合格品,因为合格品意味着完美,完美地契合客户要求。但是没有完美的员工,没有完美的设备,同样也没有完美的工艺和来料,任何生产要素的波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产品的符合性。
相较于很多领导层甚至高层或者客户面对不合格品或者可疑品出现时的歇斯底里,更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要以相对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因为宣泄完情绪之后,还是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熟悉统计过程控制的朋友都知道,任何过程都存在偏移和波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偏移和波动存在,就注定会有或多或少的产品特性超出规格范围,哪怕是6西格玛水平—3.4PPM。
这也是为什么,IATF16949会这么强调“持续改进”。
可疑产品和不合格品被分离、贴标签、记录并安全地从生产过程中移除
什么是可疑品?简单来说,通过组织目前的质量管控手段(测试、测量、检验)无法给出明确结论的,或者因为先期设计、策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风险或者没有给出明确标准的产品;
什么是不合格品呢?也就是不符合图纸上要求的一切关于尺寸、功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的产品。
以上所提及的内容,不管是可疑品还是不合格品,我们首先需要评估这类的产品因为不合格的特性是否可以被当前的预防或者探测措施识别,并且能够被可靠地被从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剔除。
这个也是很多客户要求或者组织在尽可能实现的。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尽早地发现不良,可以避免后续进一步增值活动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的形成。所以很多组织会选择在当工序的生产或者装配过程设置关于尺寸或者功能不良的探测活动,甚至配置完善的防错功能,如物理防错、先进的AI检测技术。最不济,还有很多后段的目检、抽检以及抽样式的功能测试等等。
举个典型的例子,很多组织会配置生产追溯系统。一旦该产品在某个工序的功能测试或者尺寸测试不合格,该系统会依照具体的不合格信息对该产品进行系统上的隔离,也就是说,其不会继续进行下一道工序的生产或者软件的写入。
好了,运用了多重手段,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从生产过程中识别到的可疑品或者不合格品,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简单来说,如何确保这些产品不会被再次流入到正常的生产或者发运过程中,也是本条款需要考虑的问题。
条款给出了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企业的通用做法,就是特殊标识与特殊存储。
所谓的特殊标识,就是针对生产过程已经识别到的可疑品与不合格品,进行明确的标识,例如:颜色标识,标签信息的填写。
什么意思呢,可疑品可以用黄色标识,不合格品可以用红色标识,针对不同颜色基础上的标签,需要明确产品的名称、料号、工单、软件版本、日期、工站、责任人、联系方式等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很快识别到当前被隔离的产品的具体信息和状态,避免被进一步地使用或投产。
相信很多组织都有各自的潜在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内容千变万化,但是需要满足上述的基本要求。
对这些产品直接标识,或在其容器上标识
对于一些单件流的产品,其标识相对容易,因为往往单件流的产品生产节拍固定,常见于总成级别产品的生产,以装配工艺为主,例如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生产装配等。
上述的这些产品往往可以直接在产品上进行标识,因为其追溯系统本身就囊括了生产工艺的各项细节要求,往往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生产日期,就能追溯到其所涉及到的生产工艺,人员、设备、原材料的具体信息;
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像冲压件、注塑件等,特点是生产批量大,单位包装数量多。如果也要求每个产品上进行标识,往往成本过高,或者根本无法实现(例如橡胶粒子),这个时候,具体的标识要求就是在其容器上进行标识,例如一个黄盒子里装了很多可疑品或者不合格品,但是盒子上必须有这些产品的物料号,名称,批次信息、生产设备、生产日期,隔离原因等等信息,每个转运或者包装容器上,只包含一个类型的不良内容。
原则上,如果可以实现单件产品标识的,需要每个具体的产品上进行单独的标识。最起码,需要在包装容器上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标识。
由授权人员决定可疑品的后续使用
授权人员指的是有权决定可疑品处理结果的人。这些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质量和产品相关方面的知识。
很多时候,很多组织会委任质量部门对可疑品的后续使用进行裁决,但是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就是任何一个法官在作出最终的审判之前,没有是不经过评估双方辩护律师观点以及陪审团意见就独自作出决议的。
同样的,不同于不合格品的处理的简单粗暴,任何的可疑品的处理,如放行或者报废,都是以团队意见为基础,而不是质量只能单方面的裁决,只有结合团队意见、客户要求以及具体的试验或测试结果的平衡之后,才能有效地作出判断。
很多时候,研发团队也是被授权进行可疑品释放的对象。
总之一句话,做决策的可能只需要一个人,但是决策的过程需要很多人。
允许返工的范围(包括检验和放行)在工作指导书中描述
如果可疑品的处理结果是返工,那么返工作业指导书是必须的。指导书中必须明确定义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返工,具体的返工方式,采用的工具、设备、参数、材料都要有明确的规定,针对不同情况下的返工结果,还要有明确的检验和放行标准,例如外观标准等。
明确标识隔离仓库和隔离区域。防止意外或未经授权使用隔离产品
以上被识别到的可疑品或者不合格品,在经过产线剔除和标识之后,需要进行隔离(VDA6.3条款有的时候看起来一根筋,但是逻辑上却十分严谨,环环相扣),这时必须有明确的隔离库或者隔离区域,这些仓库或者隔离区域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防止被隔离的产品被投入到正常的生产过程当中。
也就是说,隔离区域要进行上锁,密码锁或者机械锁。密码或者钥匙只能由特定的人员进行保管或者知晓。
很多人都认为上述行为有些夸张,觉得谁会没事儿到不合格品放置区域溜达,还把不合格品拿走。VDA6.3是德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百年来积攒的“吃亏”经验,绝对不会危言耸听,我也经历过很多对公司心生不满的人,在离职临走之际诚心搞破坏的人。
好了简单总结一下:
P6.2.4*关注的是不合格品和可疑品的处理过程。
统一地,我们把不合格品和可疑品统称为潜在不合格品。面对潜在不合格品,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确保潜在不合格品被及时地发现
确保潜在不合格品信息被清晰地标识
确保潜在不合格品被物理上严格地隔离
确保潜在不合格品的进一步处理(放行、返工、返修、特殊放行、报废...)经过授权
点关注,不迷路!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转发给你身边觉得需要的人!
质量不止你我,质量有你有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翻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