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确定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的相应的责任、义务和授权
这里的员工指的是参与客户服务的员工,也包括临时性的客户处参与挑选、返工等工作的员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任务,例如处理客户投诉、提交分析报告、问题汇报、数据分析等等。
责任、义务和授权可以定义在员工的岗位描述中,例如职责是处理客户抱怨、配合客户审核、准备样件材料等等。义务可能包括:遇到无法满足客户具体要求的时候及时升级问题,保证提交给客户的材料的真实性等等。那可能的授权包括哪些呢?例如组织内的哪些信息可以与客户分享,像有些组织在提交PPAP的FMEA材料时,只会提交FMEA封面以证明其进行了FMEA的相关工作。或者有权处理一定金额范围的客户索赔等等。
培训需求是根据任务具体确定和实施的
对于一些资质欠缺或者计划培养拥有特定资质的员工,例如8D、五大工具、审核、ASPICE等,需要根据员工具体的工作内容去进行策划和实施,以确保员工在从事具体工作任务的时候是拥有资质的。
员工要熟悉产品以及错误执行工作对零件供应和最终产品质量带来的后果
我们在进行DFMEA和PFMEA分析的时候,往往是基于组织自身的产品和过程失效去分析其潜在失效模式会对组织自身,发运工厂以及终端用户造成的影响或后果。例如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安全气囊,一旦气囊总成中的传感器失效,对于组织来说可能只需要更换一个传感器即可,但是对于发生交通事故的客户来说,那可能是要丢命的。
类似的这些知识或者经验来源还有很多,如经验教训数据库,客户投诉等。员工熟悉并掌握这些知识,往往有利于一些突发或者严重客户投诉的有效处理与应对,将各个相关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好了,至此关于VDA6.3条款的解读内容已经更新完了。从2024年5月底开始,历时七八个月,写了十几万字,几近一部中篇小说。条款解读没有最详细只有更详细,即便是十几万字也无法将这些条款讲述的十分透彻,只希望能够多多少少帮助一些还未入门,或者刚刚入门的审核员们,也是抚慰一下当初那个站在产线上头脑空白只能沉默不语的自己。
为什么把VDA6.3这么多条款一条一条拿出来解读呢?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官方的VDA6.3培训价格高昂,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花这个钱去培养审核员,也就意味着会有很多人很难接触到官方的培训,自学起来又缺少指点;
二是虽然培训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但这其中还要刨除考试面试的时间,真正留给条款解读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老是带着学员走马观花式的通读一遍,很难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那些一遍都没通读过条款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VDA6.3过程审核,作为质量管理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直是我个人认为,是构建国内质量管理良好氛围的基石,也是很多国内企业还没有点到的技能。
我简单总结了几个点,希望可以帮助一些朋友快速正确应用VDA6.3这个工具:
1. 争取管理层支持
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是过程审核成功实施的基本盘,这不光光在人情世故氛围浓厚的国内使用,老外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IATF16949把领导作用作为了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原则。
一般在过程审核初期,也就是策划审核方案的时候,就将审核方案和计划发送给管理层,首末次会议时邀请管理层参加。
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立马拍案而起,说韦恩我们的管理层从来不参加首末次会议怎么办?目前,确实很多组织对于各类审核态度和观点多少有些逼仄狭隘,因为很多时候审核并不能解决其当下面临的问题,如频繁的客户投诉。审核不是特效药,在如今内卷严重的市场氛围中,这种药效好像越来越无法吸引管理者的参与。如何破局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所在集团的内审员会将审核结果直接向全球CEO汇报,所以每年的内审各个基地的老总都是夹道欢迎,首末次会议上正襟危坐。说到底还是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
2. 了解IATF16949
IATF16949具体的条款内容可能会稍显笼统,但是过程的概念、过程方法、接口的概念、基于风险的思维一定要烂熟于心。很多审核员会在审核过程中追求finding的数量来彰显自己的水平,但是组织更需要的,是审核员能够基于风险,去帮助组织识别那些还没有被识别出来的风险。所以,审核很多时候并不是照本宣科,核对账目,而是起底风险,规避风险。
3. 了解五大工具
APQP&CP、PPAP、MSA、SPC、FMEA构成了汽车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特别是SPC和MSA,涵盖了相当多的统计学知识,为“基于事实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审核员,要有硬解五大工具的实力,为组织有效运用这些工具提供建议和指导。
4. 熟读条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多读一遍,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很多审核员刚刚参与审核的时候会被一些人,特别是产线负责人挑战,你开的finding是依照哪一条哪一款?如果对条款不熟就会露怯,影响后续审核的信心。
所以朋友们,这个系列不收费,大家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来到这个公众号,随时翻阅。学识有限,大家权当是一个参考。
5. 开放式提问
审核过程不要对着条款逐一发问,高效的审核方式很多时候都来自于“闲聊”。由点到面,面面俱到。闲聊过程也是寻找审核突破点的过程。例如询问:最近一次的客户投诉是什么时候?紧接着就可以看提交给客户的报告,回复时间是不是符合客户要求,如果超期了有没跟客户及时地沟通。原因分析是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再到生产现场去验证改善措施是否在实施,如果涉及到员工培训,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培训记录,与员工当面沟通验证其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等等。
点关注,不迷路!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转发给你身边觉得需要的人!
质量不止你我,质量有你有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翻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