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价格问题是“通缩”么?

文摘   财经   2024-05-14 17:45   广东  

先说结论:不是通货紧缩,而是一个可能比“通缩”更麻烦的情况。这种情况还产生一种效果,中国的(美元计价)GDP增减由美国的通胀决定。近期CPI先于PPI回升对于改变这种状况很有帮助。

通货紧缩中的“通货”指的是货币。通货紧缩意味着流通的货币减少,钱在变得更值钱。如果只看商品,看起来可能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拿人民币跟美元比,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实际上,中国碰到了一个属于商品生产国的特殊问题(一个题外话,日本也碰到了):

1、生产率在增长,即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数据上看制造业GDP实际增速高,即我们通常说的那个经济增长率高

2、但是东西越来越便宜,GDP名义增速低、美元计价更低,即我们直接用当年GDP数值算出来的经济增长率低


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早年研究过这个问题,并在2004年发表成论文:中美完成制造业分工后,如果中国生产商品的效率提高,中国人的实际收入反而更可能下降。

由于这个影响直接作用在实际收入(收入-通货膨胀)上,所以即使强行推动通货膨胀也没有用,大家只会看到物价上涨的速度比收入上涨的速度更快。

更直观的角度,就是中国的价格涨跌和中国汇率的关系。中国国内商品涨价(PPI加速上升)的同时往往伴随人民币升值(美元兑人民币下降)。这与传统货币理论不符,间接说明,国内商品价格的涨跌,实际上主导动力来自海外的需求。

过去10多年,唯一的例外是2016年到2018年初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对应的是棚改。棚改催生出巨大的国内需求,打破了中国商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但这是短期信贷透支带来的,并不能持续。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国。于是,中国的PPI和美国的商品通胀之间,建立了一种很强的相关关系。而且中国PPI波动范围往往更大。这实际上是因为中国商品价格对需求变化更敏感,劳动力成本在价格中占比更高所以“弹性”更大。

中美的生产-消费关系也产生一个微妙的后果:人民币汇率由美国的(商品)“通胀”定,换句话说,中国的美元计价GDP由美国的(商品“通胀”定。


中国当前价格情况:

CPI在逐渐修复。核心CPI季调环比增长率正在慢慢恢复到0.1%以上。我们关注核心CPI主要是因为CPI还包括食品和能源,这些虽然对消费者影响比较大,但是影响他们价格的主要并不企业。

核心CPI回到月环比0.1%以上意味着核心CPI的年化增长率差不多能有1-2%的水平,属于一个相对能刺激经济增长(需求略超供给)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消费者感受的水平。

但是PPI依然偏低。

在国内,PPI对制造业的企业的盈利影响更大。

国内CPI恢复正常,意味着国内企业更大的空间把供给转向国内需求。这种向国内需求倾斜方式的影响力当然不能跟2016年棚改相提并论,但是效果可能更为持久。


当然,由于中国出口占GDP比例相当高,海外部分影响短期内很难完全消除。海外需求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一方面需要通过削减供给实现供需平衡;一方面美国现在需求可能在修复;最后还有一个杀手锏,改为“美国”生产的产品

简单的说,当中国和生产一样的商品时,中国的生产率提升会压低商品的价格,进而压制美元的汇率,自然也就不存在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问题,甚至反可能升值。

原本由“美国”生产的商品价格下降,也会让中国人的“实际收入”上升。

自家笔记本
个人平台,平时想法研究记记笔记。有兴趣的人可以发消息私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