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定义:是指在特定生产条件下,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所需的工作时间,以人工小时为单位进行计量的标准。熟练的劳动者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按照成熟的生产工艺 ,在指定的设备,按照标准作业方法,完成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工作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将这句话打开,标准工时设定7个基本条件,示意图如下:
条件1:合格的作业员。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书中解读到,企业需要先找到这一项作业的最佳工作方法,接下来则寻找合适的作业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能力掌握这一套工作方法。
对此,涉及到基本的条件,实操的技能,对这一项作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试想,企业现场作业岗位是否都具备这个条件,很明显不可能100%符合,对此,需要在标准工时应用时候做好改善及维持工作。
条件2:正常的工作环境。涉及到温度,湿度,噪音,光照要素,这些要素影响到人的作业疲劳程度,人员数量的投入情况,也影响作业的效果。涉及到标准工时宽放率设定及日常需求评估。
条件3:标准方法。作业方法决定ST,应该用更好的作业方法制定ST;ST只与人有关,与设备无关,与作业者的具体熟练程度无关,只默认标准作业速度为ST要求作业者的作业。此项条件要求的是合理的标准作业方法,可执行,可维持。
条件4:正常的速度。合理的速度参考如下:
1、人的正常步行速度通常在1.25m/s到1.5m/s之间,即4.5km/h到5.4km/h;正常情况下70~90步/分钟,快速90~120步/分钟;基于移动日产定义1P=0.06S=0.01Min;
2、人双手的速度30S内将52张扑克牌分为四堆;1MOD=0.129s,为手指移动2.5cm的时间,如关灯;
3、体力搬运重量限值标准GB 12330-90(疲劳宽放系数设定参考):
条件5:合格的物料。来料是否齐套,是否需要经常寻找,是否需要拆包装,是否方便拿取;物料在制品数量是否合适,是否占用过大的生产区域,影响作业?
条件6:符合条件的区域。产品,产线,设备,工位,工作台,器具,工装等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对象明确,操作辅助器具便利。
条件7:作业结果符合要求。若以上6个条件都符合,但是作业员作业结果,产品不合格,有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交付,那么这些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
综上,7个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作业岗位的标准工时设定才是合理的,科学的。而标准工时设定的7个条件,决定了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回归事务本身原理原则,自然知晓事务存在的价值。
...........................................................................................................................
第1季课程回顾说明:
标准工时基本内容的资料第1期分享链接如下,参考学习:
第2季 第1课:《构建企业标准工时体系 》介绍:
1、课程内容:分为4章知识点+1次作业实践发表。
2、课程思路:
第1章标准工时基本内容: 解读标准工时的发展历程,从哪里来?应用价值?方法内容是什么?在企业实施路径?由那个部门导入?
第2章 标准工时建立方法-时间研究:解读企业构建标准工时体系的三类方法,经验法,秒表法,PTS法。以专业视角,咨询案例实践,企业应用方面进行深度解读。
第3章 标准工时数据构建基础-工作研究:解读工作研究三个层次,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方法。以企业咨询项目实践案例深度解读。
第4章 构建企业标准工时体系:以咨询项目实施方法和2个行业标杆企业案例进行解读说明,理解标准工时体系构建的方法,有助于本企业标准工时体系的建立参考。
3、计划安排如下:
课程11月底开班在线教学,欢迎大家报名,11月15日之前报名原价6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