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准备阶段确定了测量的产品及生产班组,依据产线的岗位排布,来到现场;2、对每一个岗位都需要开展观察作业员的作业熟练度情况,了解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工龄6个月以上一般默认为是老员工)情况,站在作业员侧方45度角,告知你此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讲述是工作方法的改善。1、查看现场挂着的作业指导书,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了解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2、观察作业员完成作业的全过程1-3个作业循环,判断作业所需的器具,作业过程的移动路线,作业手法的熟练度,一致性等;确保理解作业的所有产品信息要求。1、通过作业观察1-3个作业循环,按照可重排的作业最小单元进行拆分,主要考虑作业之间的ECRS应用;山积表及线平衡的改善应用;2、作业单元时间切分5秒至1分钟内考虑,过短不利于重组,过长不利于分析及改善。1、一般现场设定正式观察次数为3-5次,由于在测量过程作业的突然中断,等待或异常的发生,时间可能是异常值,故一般采用暂停的方式,等待作业恢复继续测量。2、需注意的是在5次测量中至少有1次是正常的完整作业时间,这需要考验的是测量者的现场工作经验是否丰富,。1、基于对岗位的了解,作业单元的分割,实际的测量记录,一个岗位大概需要观察8个完整循环作业左右,假设作业时间为30S,则至少需要4分作业观察时间,在加上对岗位的观察,工艺文件的熟悉4分钟左右,整体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一个岗位,多产线有30个岗位,则需要300分钟,5个小时测量时间,考虑产线是否具备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的精神状态,一般需要8小时,1天的时间完成一个产品的标准工时测量工作;2、测量的方法有2种,第1种,现场拍摄完整的作业视频,回到办公室通过视频分解编写标准工时测量表,这样的方法需要测量人员现场经验非常丰富,适用于改善分析;第2种,现场连续测时法,有异常暂停的方式测量,结合周期测时法验证单次测量时间的有效性;第3种抽样测量的方法,验证不同时间段的作业时间波动情况。1、异常值一般在现场测量过程中剔除或标记,判断的依据是测量的时间包含了超过20%的异常作业内容时间;2、不太把握的是否为异常值,需要现场多测量几组数据,一般达到10组的数据,在电脑上按照正负30%的范围剔除法,剔除异常值,基本用不到正态分布法。评比系数的设定,需要在岗位测量之前或现场岗位测量的一整套完整的数据中,设定评比系数,主要价值是员工技能的评价,具体方法有2种。第1种:按照岗位的熟练性,操作的速度设定0.8/1.0/1.2三个系数,现场测量的时候依据工龄及操作手法现场判断;第2种:按照专业的方法,平准化法设定系数,这样的方式应用的企业较少。宽放系数的设定,需要考虑作业的复杂性(作业异常),作业的环境状态(人的疲劳曲线)提前设定系数,现场只是根据符合情况打分即可,具体方法有2种。第1种:按照岗位的操作复杂度,劳动强度,作业的重量,工作环境设定每一类岗位的宽放系数;第2种:按照车间的生产状态,以车间为单位或产线设定统一的宽放系数,这样的做法较多。1、岗位/产品标准工时的计算专业的算法是,标准工时=测量时间*评比系数*宽放系数;2、标准工时具体实践中,可能评比系数和宽放系数都是1,相当于不设定,这个时候正常观察的测量的时间便是标准工时,这样的讲法也是正确的。二、秒表法构建企业标准工时体系:
标准工时体系构建3个策略:
策略1:产品族划分,确定代表产品,按照秒表法测量3组作业数据,按照产线或车间设定宽放系数,无评比系数,此法更有利于秒表测量法前期导入应用;
策略2:按照产线划分,在产线的生产产品中,确定产品族,代表产品,测量3-5组数据,按照岗位类型设定宽放系数,按照技能熟练情况设定评比系数,此法有利于产线的标准工时数据库建立;
策略3:选择示范车间,严格按照秒表法测量或摄像观察分析,建立标准工时数据库,一般需要1-3年左右的积累时间,再次分解标准作业动作,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标准资料库,包含所有产品的作业内容。以此开展PTS法设定及应用标准工时,此法适合企业有决心将标准工时方法长期实践应用。
标准工时体系构建8个步骤:
第1步:确定建立标准工时数据库的目的,和企业高层领导及相关应用部门达成共识;
第2步:标准工时涉及业务部门组成项目小组,明确大家的分工,培训标准工时方法,共识秒表法13个步骤,其中测量人员需要理论考试通过;
第3步:PQPR分析,确定公司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代表型号,同产品族的数据差异范围一般是小于5%,确定代表产品,制定产品秒表法测定计划;选择1个示范产品进行现场测量,用3张套表验证,完善表格,测量人员需要实操技能认证合格。
第4步:按照测定计划实施(周期1-3个月),每天确认第1张表,每周确认第2张表,小组研讨修正,最终确定第3张表,审核下发,开始按照标准实施,验证计划排产,效率管理,人员数量管理,工资核算等工作。
第5步:组织标准工时第1次研讨会(项目组成员、公司领导、班组长、主管、工艺、计划、设备、物流等强相关的一线执行人员),讨论分析梳理的第一版标准工时,建立标准工时数据采集规则,剔除规则,变更规则,管理规则
第6步:根据研讨会共识的规则,对代表产品标准工时的同族产品抽样10%到40%不同比例验证,确认实际值和设定值的差额,验证1个月,完善规则,修订标准工时
第7步:组织标准工时应用研讨及发布会。确认产品族标准工时数据,研讨确定应用试点区域,组织发布会。
第8步:试点区域验证符合要求,接下来按计划推广至所有的班组,最终建立企业标准工时数据库(最快第6个月后推广,1年沉淀总结,形成企业自有的一套标准工时方法体系)。
标准工时发放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