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没有打算推送,划船回来已经不易,但是看到财联社推送的住建部发布会,不得不说关于楼市未来,信息量巨大,值得看看。
看点一:人均住房面积40平米,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人均40平米,意味着户均接近120平米,所以为什么说改善时代别买小房子。因为小房子大量已建成的正在建的、收储的保障房会兜底。
看点二:城镇化率66.16%: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城镇化率有空间这是楼市的底层支撑,但是实际上这个数字与常住人口之间存在一个落户的差距,如果考虑常住人口,可能城镇化率会更高些。
看点三: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深刻领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二是在体系上,以政府为主满足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在制度上,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使用制度,为房地产转型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四是在要素配置上,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房主不炒被重提,政府为主满足刚需跟前面的政府兜底应保尽保是一致的,市场化满足改善,跟上面我说的人均居住面积道理是一样的。第三点说改善交易使用制度,同时“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后面媒体提问环节有详细解释。
看点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6大方针:
1是重点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特别提到了:指导各地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2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各地陆续编制并公布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同时开展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也就是说各地根据人口容量与预估来编制计划。
3是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指导地方选择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探索现房销售,足够重磅的吧?
4是房地产城市融资协调机制,也就是说“白名单”制度
5是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这是个新提法,一方面是盘活存量的公共维修基金,但是会不会在持有环节增加体检、养老金、保险金等等的内容,这个还有待观察,但是肯定是个重磅变化。
6是要建设一批好房子。好房子要求绿色、低碳、智能、安全。
看点五:城市更新的三大重点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线更新改造、城市智慧化建设。这里多说一句,今年的雨水更加频繁且密集,今天多少人在朋友圈或者路上看海了?反正我是被一浪又一浪,浪回来的。老旧社区咱们就不说了,城市排水绝对是个大问题,地方财政压力虽大,但是城市的底层基建基础还是很关键的。
按照住建部的提法,今年要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今年我们要完成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的易涝积水点整治。
看点六:保障房建设的落实,今年前7个月,全国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已经开工和筹集235万套(间),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同时提到以需定建,因地制宜编制保障性住房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把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促进实现职住平衡。而且还特别强调,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工程,是民心工程,保障性住房更应该建成“好房子”,也就是说未来的保障房跟过去的低质量偏远保障房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年轻人有福了。
整体上来看,跟地产相关的内容众多,但是上面六点绝对是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看点。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化率决定了总量见顶。总量见顶环境下未来双轨制越来越明确。而且保障房建设已经成了“满足刚需”的重点,这意味着过去楼市靠刚需推动的大市场一去不复返了,按照老思路买房明显是行不通了。楼市改变的环境下,地方土地财政也在变,按照人口为基础预估土地、资本投入,所以我说人口格局决定城市格局。对于改善型市场来说未来也是个巨大的变数,包括现房销售、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金制度,乃至于好房子标准,改善型住房提高标准是必然,开发成本会升高也是必然,持有环节大概率也会成本升高,这绝对都是不远处的事情。很多人声嘶力竭哟呵卖房子,我看了逻辑都想笑,只想说: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