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与其子达涅莱(Daniele)共同策划的最新录音,专注于舒伯特钢琴音乐的三个重要方面:钢琴奏鸣曲、短小乐曲集和四手联弹音乐。尽管对奏鸣曲的偏见早已消除,但像G大调奏鸣曲D 894这样的杰作,其传播仍未能与其非凡的诗意强度相匹配。这是舒伯特唯一一部G大调奏鸣曲,创作于1826年10月,仅在其最后一部G大调四重奏D 887(1826年6月)之后几个月。这是舒伯特能够出版的第三部奏鸣曲,于1827年4月在维也纳由托比亚斯·哈斯林格(Tobias Haslinger)以《幻想、行板、小步舞曲、急板》的标题出版(“幻想”并不在手稿中,可能是由出版商添加的)。在第一乐章中,表面上遵循奏鸣曲形式的惯例,但并不妨碍立即定义出一种几乎悬浮、极为自由且独创的音乐节奏:开篇的广阔主题并不具备传统的第一主题特征,它在神秘的弱音和沉思的氛围中展开,紧接着毫无过渡地出现了舞蹈性质的第二主题。在一个简短的第三主题和对第一主题的回忆结束了呈示部后,发展部令人惊讶,因为第一主题的材料揭示了新的方面,以小调和强音再现,创造出对比和紧张。在规则的再现部之后,是一段诗意消逝的简短尾声。在D大调的行板中,两种想法交替出现:在第一种的简单和温柔之后,第二种创造了强烈而痛苦的对比,当它以变化的形式回归时,这种对比更加明显。小步舞曲,尽管名字如此,却有着圆舞曲的节奏,而中央的三重奏部分,以无限的细腻,似乎是其诗意的核心。结尾的急板是一个回旋曲,其中的想法以非凡的丰富性和多样的色彩流动。在这些色彩的性质中,也体现了这个由五个片段和三个主题组成的终曲的绝对非传统性,其中第三主题,以降E大调呈现,中间有一个美妙的C小调想法,具有广阔、几乎独立的延展。《音乐瞬间》的创作日期不确定,介于1823年至1828年之间:第三号于1823年12月以《俄罗斯曲调》的标题在一个名为《音乐专辑》的多作者选集中出版,而第六号以《游吟诗人的哀叹》为题于1824年12月在类似的出版物中出现。这是舒伯特最著名的短小乐曲集之一,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循环演奏。三首乐曲采用三段式结构,中央有三重奏,第2号的五个部分中更为扩展,而两首乐曲是单一主题的,均为F小调:第三号,极受欢迎,具有微妙的幽默动作,第五号,是唯一较快的节奏,充满了阴暗的紧张。在第四号中,第一和第三部分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常数图形(与可歌唱的中央部分形成对比)显示了舒伯特对《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熟悉,同时具有独立的和声敏感性。在六个《音乐瞬间》的自由幻想旅程中,舒伯特的抒情性总能找到新的表达,即使在中央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变化关系中也是如此。旅程以第六号的沉思告别结束,1824年的第一位出版商曾给它起名为《游吟诗人的哀叹》,以外在的方式强调其隐约的忧伤。F小调幻想曲创作于1828年1月至4月之间;舒伯特在2月就将其提供给普罗斯特(Probst)和肖特(Schott),但未果。它于1829年由迪亚贝利(Diabelli)在舒伯特去世后出版,献给卡洛琳·埃斯特哈齐(Caroline Esterházy)伯爵夫人,她是1818年和1824年夏天舒伯特的学生之一,也是因社会距离而被认为不可能的爱情对象。F小调是一首取自《罗莎蒙德》(1823年)音乐的浪漫曲,其悲伤的歌词讲述了超越死亡的爱情;舒伯特亲笔修订的声乐和钢琴缩编版浪漫曲副本曾在伯爵小姐的文件中被发现。与1828年的另外两首作品一起,这部幻想曲是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作品的巅峰之作,质量和数量都极为出色。它展现了多样的形式和特征,创作的投入远远超出了供业余爱好者消费和家庭演奏的音乐的界限,也包括了不逊于独奏钢琴奏鸣曲或四重奏的宏大作品。很难定义F小调幻想曲开篇的无限魅力,几乎是脆弱的、极为温柔的,同时又被一种隐秘的不安所贯穿。当它以大调再现时,最初的想法在一个新的设计中绽放,然后引向一个强烈对比的戏剧性动机:两种想法交替出现,第二种在新的光线下重现,变得明亮,形成一个温柔的大调短句,结束了第一部分。没有过渡地开始了F升小调的广板,带有一种庄重的宣叙调,在强烈的颤音和有力的切分节奏之间。接下来是一种女高音和低音之间的爱情对唱,以及广板第一部分的深刻变化回归。快板活泼地创造了一个立即的对比,它具有一个扩展的谐谑曲形式,中央有三重奏(舒伯特标注“细腻”),展现出极大的活力和灵活的冲劲。然后,忧伤的最初想法再现,形成一个神秘、阴暗的赋格:这是舒伯特晚年对对位法兴趣的最显著表现之一。赋格达到了戏剧性的强化,导致了最初诗意主题的极为悲伤的回归。
Gpt-4o-2024-08-06+DeepSeek V2.5 Chat不严谨AI翻译自:
https://static.qobuz.com/goodies/04/00017384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