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凯里尼的慢板激发了鉴赏家的赞美和同行艺术家的敬畏;它让人联想到天使的音乐。”
——摘自亚历山大-艾蒂安·肖龙和弗朗索瓦-约瑟夫-玛丽·法约尔合著的
《音乐家历史词典》(1810-11)。路易吉·博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是联想,还是这个名字本身就散发出一种神奇的精致感?无论如何,他的音乐确实在极大程度上传达了这种印象;是否曾有过一位作曲家能如此始终如一地展现优雅?无论情绪多么激烈,或是多么富有戏剧性和温柔,博凯里尼的艺术总是穿着华丽的外衣,散发着优雅的光芒。与他同时代的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不同,博凯里尼很少追求震撼;他更愿意为他的演奏者和听众创造一个理想的美丽领域,一个充满精致情感的世界——在这方面,他的成就无人能及。与莫扎特和海顿相比,他可能显得有些天真,几乎是幼稚的;但这是一种误导性的印象——他只是与众不同。他们的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心度过的,而博凯里尼则在遥远的西班牙度过了他一生的一半以上,生活在他自己那田园诗般的感官世界中。正如上面引用的法国出版物中著名的话所说:“如果上帝想通过音乐与人交流,他会选择海顿的作品;然而,如果他想自己听音乐,他会选择博凯里尼的作品。”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不谙世事,博凯里尼的声誉从未真正与他的成就相匹配——即便是现在。确实,他一直有自己的粉丝(有趣的是,其中包括肖邦,他的奏鸣曲形式明显类似于博凯里尼);但直到最近,音乐厅中经常演奏的博凯里尼作品只有《F大调小步舞曲》(实际上是A大调,来自E大调五重奏)和他的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可怕的维多利亚版本,与博凯里尼的原作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可以说直到最近五十年左右,他的约600部作品中的任何一部才被以他能够认出的版本演奏——而且仍然很少见。难以置信,但却是真的。即使在今天,找到他音乐的忠实版本也可能很困难;但至少现在有这样的版本可供选择。重新发现的宝藏真是令人惊叹!简要的生平:里多尔福·路易吉·博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于1743年出生在意大利卢卡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莱奥波尔多·博凯里尼(Leopoldo Boccherini)是一名低音提琴手、大提琴手和歌手,而他的三个兄弟姐妹是舞者。在父亲的指导下,路易吉的才华早早显露出来,可能在十一岁时就被送往罗马学习。1756年返回卢卡后,博凯里尼的职业生涯开始蓬勃发展,这部分得益于镇上主要教堂的音乐总监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支持——他是卢卡另一位最受喜爱的音乐之子的曾曾祖父。从十四岁起,博凯里尼开始广泛巡演,进行独奏演出并在各种乐团中演奏(其中一些乐团中他的父亲担任低音提琴手)。1766年莱奥波尔多去世后,路易吉永远离开了卢卡,在巴黎待了一段时间后,于1768年来到西班牙。从1770年到1785年,他在西班牙国王的弟弟路易斯王子的宫廷中担任作曲家、音乐总监和大提琴手。或许更具声望的是,从1786年到1797年,他担任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的宫廷作曲家。像他的叔叔一样,弗里德里希·威廉是一位热衷的业余长笛演奏者,他鼓励作曲家为他选择的乐器创作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是大提琴;正是他促成了莫扎特最后的四重奏中的显著大提琴部分,以及贝多芬的前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为了他的这位新赞助人,博凯里尼创作了大量以两把大提琴为特色的五重奏(他在几年前就开始专注于这一体裁)。奇怪的是,他的工作是一种远程的;博凯里尼似乎从未访问过波茨坦的宫廷,也未曾见过他那位钦佩他的雇主。事实上,博凯里尼在西班牙度过了余生,为各种赞助人工作,直到1805年在马德里去世。他结过两次婚,育有七个孩子——但遗憾的是,他的两个妻子和六个孩子都在他之前去世。转离这个悲伤的音符,我们可以(希望)通过转向这张专辑中的六部作品来振作精神——这些作品包含了广泛而微妙的情感、形式和质感。从协奏曲到奏鸣曲再到室内乐:每一首作品都无可否认地传达了博凯里尼独特的声音——然而,越是了解它们,就越能注意到这张专辑中每首作品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协奏曲:博凯里尼的大提琴协奏曲,大约有十二首,是在他职业生涯相对早期创作的,全部创作于他作为一名演奏家巡演的那些年。顺便说一句:多么出色的演奏家!假设他能演奏自己的音乐——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他一定是一位真正出色的演奏家;从写作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至少在二十世纪之前,这些作品对大提琴的挑战性不亚于任何其他作品。(伟大的俄罗斯大提琴家格雷戈尔·皮亚季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一位狂热的博凯里尼爱好者,认为从他的音乐来看,博凯里尼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D大调协奏曲,G479,是1770年在巴黎出版的一组四首协奏曲之一,展示了这种卓越的演奏技巧。比这张专辑中的任何其他作品都更能让我们从独奏者的第一个音符中清晰地感受到博凯里尼作为音乐会演奏者的风采:大提琴以一个引人注目的高音区进入,几乎像小提琴一样,以一个结合了歌唱品质和精致装饰的大胆主题;这段乐章的许多写作要求独奏者在乐器的高音区灵活地舞动。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博凯里尼接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慢乐章,几乎可以说是为大提琴创作的歌剧咏叹调;由小提琴上的号角声(小提琴)坚定地——但从不粗鲁地——打破了由此产生的悲怆感,宣布了一个精致辉煌的终曲。可以想象,这首协奏曲,至少从独奏者的进入开始,必定为博凯里尼的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尤其是通过独奏段落的非凡配器,其中大提琴仅由小提琴伴奏(大概是为每个声部安排一名演奏者,如此处所演奏)。这种超轻的配器是许多协奏曲的特点。也许这纯粹是出于实际原因:博凯里尼可能至少在某些场合是演奏协奏曲的乐团中唯一的大提琴手;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无法在演奏独奏部分的同时提供低音线。这会让他面临一个难题。低音提琴可能听起来太低,无法为和声提供令人满意的基础——也许博凯里尼不信任他的中提琴手的音准!无论如何,结果是大提琴经常与小提琴处于同一高音区,效果显得异常透明和空灵——真正的“天使的音乐”。这张录音中的另一首协奏曲,A大调,G475,被称为“青蛙”,因为独奏者在终曲中的一个主题段落(从0'40开始)中有跳跃的音程,似乎可以追溯到博凯里尼的早期岁月。也许这就是普契尼长辈在1756年8月4日的日记中提到的协奏曲,他为博凯里尼支付了三场演出的费用,“在第一首圣咏之后的第二天,然后为了让我满意,在弥撒和晚祷中”。或者如果这对于这样一部成熟的作品来说太早了,也许这是他在1761年3月19日,十八岁时在佛罗伦萨演奏的“全新风格”的协奏曲(根据当时的报道)。可能相关的是,这部作品的唯一早期来源今天可以在佛罗伦萨找到——尽管是副本而不是原始手稿(包括一个华彩乐段,尽管它没有灵感,但在我看来,不可能是作曲家的作品——就像在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手稿中发现的华彩乐段绝对不是海顿的)。鉴于没有博凯里尼亲笔的来源,并且该协奏曲仅在他去世后出版,其真实性曾一度受到质疑;但由于第一乐章的材料在博凯里尼的一首大提琴奏鸣曲(G13,也为A大调)中被重复使用,我们可以相当确定它是真实的。此外,它与他的其他协奏曲有很多共同之处,包括这张专辑中的伴侣作品:同样精致的配器(尽管这里的全奏包括两个可选的号角),类似的大提琴歌唱性写作,以及博凯里尼音乐个性中如此重要的、立刻可识别的低调幽默。如果这部早期作品没有完全展示出这张录音中其他作品的完美掌握,它仍然值得一听,其众多美丽之处远远超过任何微不足道的瑕疵。接下来是奏鸣曲:博凯里尼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三十首奏鸣曲,几乎全部为“cello e basso”——即独奏部分加上低音线;这可能意味着大提琴和键盘通奏低音,(可能)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或两把大提琴。有一段时间,低音提琴是最有可能的选择,因为这将允许博凯里尼长辈在音乐会上为他的儿子伴奏;但实际上,第二部分的写作总是在大提琴的正常音域内——因此,不幸的是,这使得父子二人演奏的迷人画面不太可能(除非莱奥波尔多重新拿起大提琴,当然——可以想象但不太可能,因为他更以低音提琴手而闻名)。然而,知道这些奏鸣曲几乎肯定是为两把大提琴创作的,并不排除用低音提琴、吉他或键盘伴奏(有或没有第二把大提琴)演奏它们的可能性;这取决于选择。事实上,起初我打算用大键琴录制这两首奏鸣曲——我喜欢这种组合;但在了解F大调奏鸣曲(我特别为这张专辑学习的)时,我意识到这里用第二把大提琴会更合适,因为伴奏部分中有显著的符合大提琴写作风格的写作。(顺便说一句,我无法为我在某些乐章中只做第一次重复,而在其他乐章中完全省略重复的决定提供历史依据——我只是更喜欢这样。向重复的纯粹主义者道歉……)博凯里尼的所有大提琴奏鸣曲都被认为像他的协奏曲一样是在他巡演的那些年创作的。在我看来,每首奏鸣曲都像是一部迷你歌剧,有着自己非常个人化的故事要讲。C小调奏鸣曲,以其引人注目的和弦开头,肯定是两首奏鸣曲中更悲剧的一首。它有一种力量,一种戏剧感,使其与协奏曲的阳光世界有所不同;然而,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大提琴的奇妙旋律写作——没有人能像博凯里尼那样让大提琴歌唱!F大调奏鸣曲则完全温和——尽管不乏其歌唱性悲怆的时刻。或许不妨在两首奏鸣曲中听到一个爱情故事,充满了对话和咏叹调,结合了宫廷舞蹈,这些舞蹈丝毫不影响浪漫的氛围。事实上,F大调奏鸣曲的最后一个乐章被赋予了一个不寻常的标题“爱情小步舞曲”。可以说,博凯里尼拥有了两把大提琴五重奏这一体裁(至少在舒伯特出现之前),创作了超过100首这样的作品。如前所述,大量作品是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国王的宫廷创作的;但我们选择的这首G280(尽管另外还令人困惑地被称为Op 13 No 4和Op 20 No 4),创作于1770年代初期,远在博凯里尼与普鲁士君主接触之前。这是另一部安静但无可否认的原创作品,其显著特点包括开头哀歌的热情性质,在大提琴之间传递,并伴随着鸟鸣般的颤音——这是博凯里尼的一个喜好;在感人的andante sostenuto中,第二把大提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华彩乐段;而且——或许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后一个乐章以赋格的形式呈现,完美地展开,同时仍然牢牢地处于博凯里尼的意大利抒情世界中。最后——一个内置的返场。我知道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抱怨博凯里尼的《F大调小步舞曲》几乎是他唯一受欢迎的作品,被过度演奏和过度改编(对于某一代人来说,与经典的伊灵喜剧电影《杀手们》不可救药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它确实是一颗宝石——微妙而完美。实际上是纯粹的博凯里尼。史蒂芬·依瑟利斯 (Steven Isserlis)© 2024
史蒂芬·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因其深邃的音乐造诣和卓越的技艺而享誉全球,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集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教育家、作家和广播节目主持人于一身。他与世界顶级乐团和指挥家合作,并在主要音乐中心举办独奏音乐会。作为室内乐演奏家,他曾为伦敦的维格莫尔音乐厅、纽约的92街Y和萨尔茨堡音乐节等著名场馆策划音乐会系列。特别的是,他还在古典音乐节目中从大提琴位置指挥室内乐团。他对历史演奏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多支古乐器乐团合作,并与大键琴和古钢琴进行二重奏音乐会。他热衷于现代音乐,曾首演约翰·塔文纳爵士(Sir John Tavener)的《守护的面纱》、托马斯·阿德斯(Thomas Adès)的《重拾的地方》、捷尔吉·库塔格(György Kurtág)的三首大提琴独奏曲,以及海因茨·霍利格(Heinz Holliger)和约尔格·威德曼(Jörg Widmann)的作品。史蒂芬的广泛唱片目录包括巴赫(J S Bach)的完整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留声机》年度器乐专辑)、贝多芬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C P E 巴赫和海顿的协奏曲、埃尔加(Elgar)和沃尔顿(Walton)的协奏曲,以及与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和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自1997年以来,史蒂芬一直担任康沃尔普鲁士湾国际音乐家研讨会的艺术总监。他热衷于为儿童演奏,并与作曲家安妮·达德利(Anne Dudley)共同创作了三个音乐故事。他为儿童创作的两本书由费伯出版社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的最新著作是对舒曼《给年轻音乐家的建议》的评论和巴赫组曲的伴读,于2021年出版并广受好评。他还策划并撰写了两场结合文字与音乐的晚会——一场描述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的最后岁月,另一场则专注于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及其沙龙。史蒂芬主持了众多广播节目,包括关于他的两位偶像罗伯特·舒曼和哈波·马克斯(Harpo Marx)的纪录片。史蒂芬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包括因对音乐的贡献而被授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茨维考市的舒曼奖、美国的皮亚蒂戈尔斯基奖和大师基金会天才奖、德国的格拉苏蒂奖、亚美尼亚文化部颁发的金奖章以及维格莫尔奖章。史蒂芬使用的是1726年由皇家音乐学院借出的“科尔贝隆侯爵”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
Gpt-4o-2024-08-06+DeepSeek V2.5 Chat不严谨AI翻译自:
https://static.qobuz.com/goodies/17/00017387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