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巴赫的作品改编为钢琴曲,毫无疑问是融入了一种悠久而深厚的传统。在舒曼、李斯特、布索尼、肯普夫以及其他众多伟大钢琴家兼作曲家的传承中,任何尝试此举的演奏者都可能因羞怯而感到不安。然而,亚历山大·萨洛(Alexandre Tharaud)为我们呈现的这些乐章在比较中毫不逊色,因为它们强烈地体现了他对这音乐的本能和情感联系,以及对其遗产和未来的理解。他的艺术表现坚定有力,让我们重新体验一种被遗忘的经历,这种经历在今天可能被视为过时,但在整个19世纪及至录音技术诞生之前却是核心:通过“翻译”版本来聆听和发现一部作品,这些版本最初是为一个或多个其他乐器而写的。因为改编曾经使得那些原本难以接触的作品变得触手可及。在家中,没有乐团或管风琴,也没有地方容纳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合唱团(在康塔塔和受难曲的情况下),但通常有一架钢琴。巴赫的写作风格强调线条胜于色彩,旋律胜于音色,因此我们得以接触到他音乐思想的精髓。改编者的工作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愿望,即传播、让更多人听到、促进和鼓励巴赫杰作的演奏。许多作品正是通过改编和录音而达到了巨大的知名度。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这些精心挑选并呈现的乐曲。它们是一种传递行为,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是对遥远记忆的唤起,或是对未知世界的开启。对于行家来说,这是一种通过新媒介重温内容而非原始形式的乐趣。在这种充满敬意、尊重和慷慨的热情中,我们不仅听到了作者的声音,也听到了译者的个性。传递者的声音不可避免地为信息增添了色彩。亚历山大·萨洛在此邀请我们进入他的空间。他化身为讲述者,与他一起,我们发现了千百个自以为熟悉却又令人惊奇的国度。巴赫曾大量改编的意大利风格,在他的影响下,他的青春激情得以柔化和凝练,如今得以重新发现。凭借他个人的风格——因为他是为自己的双手而写作——以及对钢琴演奏透明度和清晰度的独特品味,萨洛重新勾勒并重塑了《管风琴协奏曲BWV 596》和《长笛奏鸣曲BWV 1031》的西西里舞曲,以及《管弦乐组曲BWV 1068》的小提琴咏叹调的不朽旋律。他不仅限于这些在当代特别引起共鸣的冥想纯净之作,还关注巴赫风格的多样性,描绘出作曲家多面的广阔画卷。舞曲的风格化(《A小调组曲BWV 818a》、《鲁特琴组曲BWV 996》)、重复的动机图形和和声进程在乐曲中心的运用(《前奏曲BWV 924、926和999》)、炫技和半音阶的展示(《幻想曲BWV 906》),或是《圣约翰受难曲》开场合唱的戏剧性和精神强度:这些都为我们打开了他想象中的图书馆,让我们领略巴赫无穷无尽的多样面貌。最后,忠于自己的美学,亚历山大·萨洛不忘向他的一位伟大灵感来源——受人尊敬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让·维纳(Jean Wiéner)致敬,他演奏了两首未发表的合唱改编作品。他以古诺(Gounod)在《平均律钢琴曲集BWV 846》第一前奏曲上创作的天使般的《圣母颂》改编作为结束,仰望天空。因此,这是一张演奏家的专辑,从最丰富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位既是译者又是传递者的钢琴家,完全拥抱现代钢琴的结构(振动的力量、共鸣的长度、动态和音响层次的选择的微妙性),并将其与他自身的能力结合。通过对每一份乐谱进行再创造,他向巴赫音乐的深度和普遍性致以了令人钦佩的敬意。阿贝尔·圣布里斯(Abel Saint Bris)
Gpt-4o-2024-08-06+DeepSeek V2.5 Chat不严谨AI翻译自:
https://static.qobuz.com/goodies/63/00017213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