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美国故事——北方》中,丹尼尔·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重新追溯了他的移民之旅,通过从爵士和摇摆乐到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和流行电影音乐的美国钢琴曲目,展现了他在“新世界”的旅程。“我不想制作一本选集,”他说,“这只是我感觉与之有共鸣的作品。我喜爱的,能从音乐层面打动我的作品。”特里福诺夫表示,这丰富多彩的曲目“让我接触到了许多视角、风格、文化、地方、人物、故事和表达,这些都塑造和影响了我的美国经历。”该项目以两部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伟大美国钢琴协奏曲开篇和结尾:1925年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创作的充满爵士风格的《F大调协奏曲》,和梅森·贝茨(Mason Bates)为特里福诺夫特别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后者于2022年由特里福诺夫与扬尼克·涅杰-瑟贡(Yannick Nézet-Séguin)和费城交响乐团首演(此处保留了录音)。这两部作品都是炫技展示曲,但又远不止于此。其间的曲目则是一条令人兴奋的多变之路。特里福诺夫于2009年从俄罗斯移居美国,到克利夫兰音乐学院(CIM)跟随谢尔盖·巴巴扬(Sergei Babayan)学习。在CIM学习期间,他发现了阿特·塔图姆(Art Tatum),称其为“我的初次爵士体验”。从小接受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大师音乐长期熏陶的特里福诺夫,对塔图姆的创新和闪耀的技巧感到震撼。据说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曾这样评价阿特·塔图姆:“如果他认真对待古典音乐,我第二天就会辞职。”特里福诺夫自豪地提到,塔图姆出生在俄亥俄州附近的托莱多,并在克利夫兰演出多年,后来才登上纽约52街的舞台。他通过自己的耳朵转录了塔图姆1949年录制的《我覆盖了整个前沿》来致敬这位非裔美国键盘大师和音乐先锋。格什温是塔图姆的同代人,他将美国爵士乐的即兴和节奏带入了古典音乐。特里福诺夫在莫斯科还是青少年时第一次听到格什温的《F大调协奏曲》,立即被吸引,想要演奏它。随着他对美国的探索,这种热情逐渐形成了一种叙述:“对我来说,这就像黑白电影中的一场追车戏,”他说,“一场穿越芝加哥黑暗街道的追逐。”专辑中还包括可能是最著名的美国作曲家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特里福诺夫没有选择那些常让人联想到科普兰名字的悠缓山丘和广阔草原的作品,而是选择了紧张、不和谐、鲜少被录制的《钢琴变奏曲》(1930年),他称之为这部作品“既是一部杰作,也是《我的美国故事》中最难演奏的作品。”《我的美国故事——北方》(专辑的续集《我的美国故事——南方》将展示拉丁美洲的音乐)可以说是一段爱情故事:特里福诺夫对他的第二故乡的热爱,以及对在那里建立的生活和家庭的爱。这种情感在爵士钢琴家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的缓慢、沉思、和声丰富的《当我陷入爱河》中得以统一。特里福诺夫第一次是在浏览播放列表时听到埃文斯1960年对这首爵士标准曲目的录制,确实被它吸引了。“这种表达的真诚,我认为正是这种真正美国音乐流派的最佳特点。”他说。电影音乐是特里福诺夫选择突出的另一种典型的美国流派。即使在他到达克利夫兰之前,他对美国的第一印象也是通过好莱坞电影获得的,一些电影还是他在20世纪末的莫斯科青年时期在电影院观看的。一旦他来到克利夫兰,他的老师巴巴扬和同学们通过一系列“必看”电影,如经典三部曲《教父》和梅尔·布鲁克斯的《制片人》,为特里福诺夫提供了美国文化的全面速成课程。对他来说,1999年山姆·门德斯的黑色喜剧《美国丽人》和1993年约翰·格里森姆小说改编的电影《律师事务所》也令人难忘。这两部电影的配乐都突出了独奏钢琴,为特里福诺夫提供了音乐切入点。戴夫·格鲁辛(Dave Grusin)的《孟菲斯摇摆》(出自《律师事务所》)汲取了美国南部深蓝和拉格泰姆的节奏,这些节奏在20世纪50年代被小理查德和杰里·李·刘易斯等钢琴家转化为摇滚乐的基石。而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的《美国丽人》主题曲则是电影音乐中最具有电影感的钢琴音乐:氛围浓厚且内省。极简主义音乐由史蒂夫·莱许(Steve Reich)和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等作曲家开创,特里福诺夫说,“它结合了美国永恒运动的精神,与模态模式和和声进行相结合,创造了一种高效、令人着迷的动态。”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的《中国之门》(1977年)和约翰·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的《固定低音幻想曲》(1985年)各自运用了极简主义的音乐手法,但效果截然不同:科里利亚诺的冥想基于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引用,而《中国之门》则是一幅自然的画卷,八分音符的循环模拟了加州春天细雨的轻柔敲击,是一幅光影对比的研究。对于特里福诺夫来说,“极简主义和自然主义紧密相连。”梅森·贝茨为特里福诺夫特别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这段个人美国之旅的总结。在这里,贝茨融合了特里福诺夫在专辑中探索的许多音乐特质:“第一乐章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机智而有趣的致敬,”他说。“第二乐章沿袭浪漫主义传统,是乐团与钢琴家之间一次深情的对话。第三乐章则古怪且节奏感强,具有电影般的驱动力。我非常欣赏,”特里福诺夫沉思道,“当你能听出音乐的来源。梅森的这部作品是21世纪最伟大的协奏曲之一——而且只有在美国才能创作出来!”完成在克利夫兰的学生生涯后,特里福诺夫在纽约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如今,他和他的年轻俄裔拉丁家庭在美洲的南北半球都有家。如果他不是钢琴家,特里福诺夫说,他希望成为一名城市规划师。他对不同景观和城市景观的特征的敏感性,在他所演奏的音乐与他所居住的环境之间的联系中显而易见。特里福诺夫的约翰·凯奇(John Cage)1952年创作的标志性作品《4分33秒》的“现场版”捕捉了这种联系的本质:从纽约市哥伦布圆环地铁站出发,穿过北美最拥挤、最密集、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的喧嚣,进入中央公园的绿色开放空间。这是一条他可能走了300次的几百米路程,浓缩了他美国故事中这一章节的声音和精神。朱利安·桑克顿(Julian Sancton) / 奥斯卡·艾伦(Oscar Alan)
qwen/Qwen2.5-72B
不严谨AI翻译自:
https://static.qobuz.com/goodies/89/00017219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