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总结是林佳明先生关于经方学习运用的一些分享。
一、学习经方之始,我们需要建立四观:津液观;正邪观;升降观 ;胃气观。
1、所谓津液观
借鉴胡希恕老先生观点,津液即阳气。
还有一种理解会更加融会贯通一些。阳化气,阴成形,津液即为阴,阴就是一种物质,一种载体,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一种能量;
如果气要作用于大自然或者人体,必然需要一个载体,也就是在阴中发生作用,因此从津液气化过程来看,就可以分析出津液中有阳气的存在。
所以,我们看见津液外出,不仅仅是阴的汗出(津液的汗出),更加是阴中(津液中)所包含的阳气的泄漏。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胡老认为失去津液就等于失去阳气。因为津液与阳气本就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的。
2、正邪观(正邪是一家)
什么是正气?祝味菊在其“正气与治疗之关系”中指出:“吾以为中医所谓正气即西医所谓自然疗能是也。
何谓自然疗能?组织人体之细胞,各个皆独立之生活机转,凡有益于生活者则取之,有害者则弃之,若遇外因侵害则起反应作用以抵抗之。此反应作用名曰自然疗能。自然疗能所以使疾病有自然痊愈之倾向。”
也就是说,正气乃人体为了自身的生命过程保持稳定而所采取的自然修复与调整作用,是人体先天本能之活动与作用,与生俱来。
所以说:“夫正气为人体要素,任何人不能离正气以生存,亦任何医学不能舍正气以救人。
医学之为用,不过辅助正气以调节病变而已。顺正气者生,逆正气者死,此自古治疗之大法也。
什么是邪气?祝味菊认为:“言邪者,以其能害正也”,即只要是损害正气者,皆可称之为邪。
邪之为病,足以能够损害正气,而邪之产生,往往是身体调节不及或无用之废物,形成邪之生成环境,所导致邪以生成。
《黄帝内经》称邪之为“虚邪”或“贼邪”,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素问·上古天真论》之王冰所注云:“邪乘虚入,是谓虚邪”。
与是同时,祝味菊还认为:“邪之为义,非独外来之物也”,也可以来源于体内所生成,即“凡足以障碍正气之发展者,虽在津血之为贵,亦邪之类也”。
他认为凡是对人体之正气运行有阻碍者,皆可成为邪气。
哪些可形成人体内之邪气呢?他认为,人体内正常运行之津、血、水、液,只要是阻塞了人体正常运行气机,也就是说妨碍了人体周流之气,都是所谓的邪气。
为什么体内自生之邪气?祝味菊强调了阳气与正气的重要性,是因正虚阳虚而导致了邪气的滋生。
所谓正邪是一家,祝味菊认为邪正的关系是“邪正不能两立”。
这是因为,“正气为应付邪机之刺激而发生反动,其反动之目的,欲以驱逐邪毒也,欲以中和邪毒,使不为正气之害也,欲以产生抗邪物质也,欲以唤起吾人自卫之力也”。
祝味菊认为,人体内具有天然与生俱来的自然疗能,当体内有邪之产生时,人体内的自卫与自然疗能之作用加强,其目的是驱逐邪气。
同时,这些人体之驱邪之反应,乃“是人体寻求调整之道”,这些因身体调整而出现的自我诸多症状,乃是人体逐邪之表现。
所以祝味菊所说的邪正不能两立,其意思就是“邪正是一家”,也正如祝味菊所说:“是以阳气盛而后物尽其用,正气旺而后体无弃材”;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体会到:“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
这与郑钦安所说可谓是一脉相承:“真气一衰,群阴四起;真气一旺,阴邪即灭”。
总结以上,林老师言:祛邪是为了扶正,扶正是为了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