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香港楼市全面撤辣,想买就买。
搁往年,香港楼市解禁,基本不关我们事,但现在,因为有了优才/高才的移民计划,香港楼市也变得和我们近在咫尺。
我身边挺多朋友都办了高才/优才,成了新港人,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在这里给唱个反调儿:
普通中产老铁,不要轻易去做香港梦。
城市能级下跌
说句不太zzzq的话,现在的香港,已经从国际超级城市,变成了中国超一线城市。
而这种变化,是一种能级上的下跌。
以前我们都讲北上广深,但以后要讲北上广深港(排序组合我自己顺口来的,不代表城市实力)。
再难听一点说,一个chatgpt都不能直接用的城市,已经不能算是国际超级城市。
城市能级的下跌,反应在楼价上,就是漫长的、结构性的、向下的调整。
It's a long and winding road。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港府何必一边广纳移民,一边解禁撤辣呢。
包括港股,这几年表现也一言难尽,IPO规模创了10年新低,国内新兴科技行业的疲软(比如我们都看得见的科学城和知识城科技中小企业现在遇到的困境),也和港股缺乏蓄水能力有关。
像番禺Shein这种明星公司,在香港IPO,都要排在纽约、伦敦、新加坡之后。
不是他不想,而是港股真不行。
或许因为大陆新港人的增加,能在一定时期内给香港楼市带来支撑,但是面对长期结构性的能级下降,依然难改香港楼市的漫漫熊途。
关键是香港楼市对比国内一线城市的同等级产品,价格还是贵出不少。
曾经远东情报中心
在我眼中,香港不止是国际金融中心这么简单,它更加是远东最重要的的“情报中心”。
各种拍卖会、Ball场、名媛、社交......
就像黄河路的至真园,桌面下涌动更多的是情报的交换。
过去的香港,不但是中国接触世界的桥头堡,同样也是世界接触中国的桥头堡。
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世界连接的纽带,两边都是各自强烈的需要。
但现在,这个功能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吧。
横向比较一下,深圳搞高科技、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金融经济中心,广州嘛,是拼多多廉价生活中心。
香港好像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或许有,我不太了解,海淘不用交税算不算?懂行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里补充一下。
生活贵
香港的生活成本极高。
2023年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美世发布全球生活最贵城市排名,香港继续荣膺第一。
相比较之下,上海第12,北京第13,深圳第20,广州第36。
大陆中产阶级过去,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生活会比较难。
毕竟,现在香港市民都来深圳购物。
说起找工作这个事,我觉得挺重要的,这代表你是否融入了香港本地的生活。
如果在香港还只是做专门针对大陆人的移民、卖保险、卖房子等的中介工作,我并不觉得算是融入香港。
房子小
香港的居住条件,比大陆逼仄太多。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香港之所以房子这么小价格这么贵,那是因为香港是一个低税率城市,而这个低税率是由高地价来反哺的。
我觉得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以奢侈品为例(尤其是二手奢侈品),从法拉利、劳斯莱斯这种顶级豪车,百达翡丽、劳力士等豪华腕表,以及爱马仕、香奈儿、LV这种名牌包包,国内的价格已经基本和香港接近,差价差不多是个增值税。
据我不确切观察,国内二手奢侈品的价格(包括不限于豪车、名表、包包),已经基本和全球持平,甚至还更低。
以管窥豹,香港的税收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了。
孩子高考
为了孩子上学,如果你把这个作为移民香港做大的原因,那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很失望。
我看网上的数据说香港2023年批准了13.5w份高才/优才的移民申请。(不知道数字是否准确)
坐满7年,然后孩子参加高考,这七年间每年可能还会有十几万人加入,七年加起来可能有100多万人。
平摊进未来几年,每年能增加多少”港籍陆生“?
两万应该有的吧。
横向对比国内其他城市高考人数,各位有概念吗?
我给大家数一下:
2023年,上海高考人数5.4万人,北京高考人数5.8万人,广州高考人数5.6万人,深圳高考人数5.7万人。
不知道985/211在香港加起来能招多少人,单按城市算,会比北上广深还多很多吗?
你确定等你孩子高考的时候,还这么容易考国内的双一流?
而且还有一点,张雪峰老师已经说过,现在国内大公司的HR已经对”港籍陆生“开始带有色眼镜了。
当然孩子压根儿没打算考国内的高校的另算。
六、
海外资产配置
海外资产配置,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来说更是一个伪命题。
咱就是个普通中产,每个月在国内供楼都压力山大呢,家里趁了多少现金、现金等价物,就开始谈海外资产配置了?
存款9位数的那还是中产吗?
我觉得吧,中产,就是50,000-2,000,000人民币年收入的家庭,还是老老实实呆着国内,非要去香港,拿个身份证没问题,但买房还是要慎重。
保不准未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就是唱个反调儿给大家提示一下风险,希望我说的都是错的。
香港买房我帮不上太多忙,但广州买房欢迎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