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
楼市何时能触底反弹?
实话实说,我不知道。
所有信誓旦旦、头头是道分析美元降息、地缘政治、M1、M2剪刀差、通货膨胀……然后拍胸脯给你说出具体反弹时间的人,1000%都是骗子,无一例外。
都2024年9月了,房神大V们,把自己活成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血淋淋的例子,智商本来就欠奉,信用更是早已破产。
虽然我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可以看看隔壁城市香港的楼市跌宕的历史。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惊人的相似。”我们国内房地产市场一共也就是20多年,而香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启了楼市商业化的进程,它的历史更有参考的价值。
香港楼市浮沉
1965年,香港楼市经历了一场暴跌。
诱发这场暴跌的直接原因是1962年港府修订了《1962年建筑第二条例》。新条例规定了建筑容积率这一概念,不同宗地有不同的容积率限制,并计划在1966年开始实施。
结果就是从62年开始,香港地产商抢在容积率新规执行前,疯狂盖新房,从62年的11,300套上升至1965年的29,000套,三年增幅1.6倍。
楼市从供不应求一下变成供大于求。
供应量的增加,只是压垮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而已。
在1961年时,因为对地产行业的过度乐观,香港大量银行超贷给地产行业,包括不限于廖创兴银行、明德银号、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恒生银行等。
其中,廖创兴银行就传出流动性危机,引发市民挤兑。廖创兴银行的老板廖宝珊被迫将自家物业、地契拍卖,以求流动性保证,偿还债务。
经历如此沉重的打击,一个月后,廖宝珊——廖创兴银行的创始人、老板,脑溢血病逝。创兴银行后来把名字中的“廖”字去掉,淡化家族色彩。
2013年,创兴银行被广州越秀集团收购,成为我们熟悉的越秀地产的兄弟公司,这是后话了。
谁都没想到的是,1961年的廖创兴银行挤兑只是危机的开始。在1965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坏,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银行被卷入挤兑风潮。
金融业的礼崩乐坏,反过来又促进房地产行业再次下跌,两架马车,倒滚雪球。
而香港地产最有代表性的创新“楼花”制,在楼市下行期间,促成了大量的烂尾房。
彼时香港楼市有多惨,数据可以证实:
1965年,港府卖地收入仅得7,586万港元,比上一年的1.43亿港元,大幅下跌47%。
1966年,港府卖地收入进一步下跌至5,062万港元,再次下跌33%。
1965年,观塘商业住宅楼面尺价为70港元,比64年下跌30%。
工业地皮价格跌得更迅猛,从120港元尺价跌至40港元。
住宅方面,顶级豪宅领跌一切。铜锣湾的高端住宅从20万、12万、10万,一路跌至6-7万元。
而更让我们熟知的香港山顶、半山、浅水湾、跑马地的豪宅,从每单位20万以上的售价降至七八万港币一套,仍然无人问津。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No!
1967年,因为金融、地产行业的迅速下滑引发的经济衰退,造成香港政局动荡。半山曾经高达20万的豪宅,大量富人以四五万港币的价格抛售(跌幅80%),外逃离港。香港岛的住宅楼面尺价甚至跌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
崩了,全崩了。
我们横向比较一下,现在国内楼市、经济是不是和1967年的香港多少都有点像?
广州今年卖地也就4块:越秀大观三期、华润吉山二期、荔湾保利雅郡以及花都雅瑶路地块,合计揽金超90亿人民币。但21至23年,卖地收入分别为1,779亿、1,221亿、1,183亿,降幅不可谓不巨。
看房价,广州郊区降幅40-60%,市区降幅30-50%。比起香港楼价跌去8成,表现其实要好得多。
烂尾房咱就不说了,整体看,广州的烂尾项目并不多,绝大多数都进入了保交付名单,最终交付问题不大。
那后来香港楼市什么时候开始恢复?
答案就是1968年。
随着楼市的触底、香港经济的稳定,东方之珠迅速恢复了活力。65年之后,香港地产新建住宅大量减少,很快带来了68年楼市的供不应求。
地价的涨幅更快。1970年,香港拍出地王,总价2.58亿港元。一块地的总价,就超过了65年前后几年卖地的总收入。每尺的楼面价高达4,868港元,这块地就是现在香港中环的怡和大厦。
香港怡和大厦
65年的香港楼市崩盘,除了银行家廖宝珊的病逝,我们更熟悉的霍英东也没能抗得住楼市下行的巨大压力。1967年,他也割肉了九龙天星码头的星光行,从此淡出了香港楼市。
九龙星光行
而也正是因为65年的这次楼价暴跌,这才让李嘉诚(长江实业)、郭得胜(新鸿基)、李兆基(恒基)、郑裕彤(新世界)、王德辉(华懋)等一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看好香港整体经济和地产业长期发展的公司出现。他们大量吸纳低抛资产,一举奠定了日后在香港地产业大展宏图的基础。
一鲸落,万物生,大抵如此。
当然,后面70、80、90、00等每个十年,香港地产都还在不断地重复大涨和大跌的沉浮故事。
我要说的是,无论是香港存活至今的大地产公司,还是因为买房致富的个人,无一不是“人弃我取,人进我退”的逆向投资者。
从时间周期上看,香港战后7个地产周期,平均持续9年,其中5-6年上升,2-3年下跌。特例是85-03年的周期,上涨13年,下跌6年。而04年至今的周期,上涨已经超过15年,盘整超过5年。
单纯以时间周期看,大陆楼市的起伏节奏,已经基本和香港保持一致。
楼市何时会涨,我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各位读者,各位觉得何时会涨?
努力的开发商
回到广州楼市,不得不说,开发商们已经在使出浑身解数了。
对于开发商来说,传统金九银十的促销大多是从折扣出发,再配合一些赠送。但就现在这个市场环境来说,除了极个别完全不要利润只追现金流的房企来说,降价的空间还有多深?
据我了解,这个金九银十,有开发商计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购房者实地参观项目现场了。
对于真正想买房的朋友来说,这是一记杀手锏。
过去,要让开发商带业主去实地查看他们想买的那套房子,几乎不可能。
我之所以以前会做项目的3D建模,说白了,就是在开发商不提供实景看房的前提下,给买房者更接近于实际交付的感受。
现在好了,开发商直接同意实景看房了。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
实景看房,除了能让你看到景观,还能让你了解工地管理、施工质量、毛坯楼体等,相当于这个项目在你面前完全赤裸。
质量不过关的房企根本不敢这么做。
可以说,这一步看似平平无奇,背后开发商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降价。降价只需要做决策,而(有条件地)开放工地,需要对整个建筑过程进行严格把控。
是谁?
摊牌,这个准备让大家参观部分工地的房企,是越秀地产。
就是前文创兴银行的兄弟公司越秀地产。
关于越秀地产的近期,知名经济学家曼昆说过一句经济学名言:“每个复杂的问题,总有一个简单、明了、却错误的答案。而在公众媒体上讨论的几乎全是这种错误答案。”
越秀地产作为行业内的知名房企,近期也展示了巨大的诚意。部分项目的工地可以提供实景参观,体现了其对自身产品品质的信心和对购房者的尊重。
如果您有置业的计划,不妨考虑去看看越秀地产的项目。实地了解,亲身感受,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经济的发展和楼市的周期起伏,总是相伴而行。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楼市何时触底反弹,但把握当下,顺应趋势,或许正是最佳的选择。希望每一位有需求的朋友,都能找到心仪的家,开启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