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情绪稳定,就成功了一大半

体娱   2025-01-01 20:08   重庆  

前几天的一件小事,让我再次意识到情绪稳定的重要性。

简要说,是我和一位同事对某件事的理解有出入,然后他发企微来质问我。请大家设想一下,在下班路上,饥肠辘辘,站在一群挤地铁的人中间,面对其他部门同事无端地质问,你会有什么反应?没错,我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当然,我刚开始发作,就意识到自己生气了,所以很快冷静,主动平息了事态。我的同事也就坡下驴,双方澄清误会,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之所以复盘这个小插曲,是因为我由此想到,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是多么难得。低血糖可能让你情绪崩溃,事情多可能让你情绪崩溃,他人的误解也可能让你情绪崩溃。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情绪极易崩溃的时代。

正好最近读《芒格之道》,查理·芒格对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屑一顾,却对李录评价很高,李录也是他唯一投资过的基金经理。为何?

芒格说,李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非常客观,面对逆境不会有太大情绪波动这是做投资很重要的品质。

我想说,不仅投资,在所在方面,当一个人情绪稳定时,他都成功了一大半。

控制情绪很重要,关键是如何做到。依然借用芒格的思维模型,保持情绪稳定也是一种合奏效应。

合奏效应(Lollapalooza Effect)是芒格自创的词,指某个成功的现象,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绪保持稳定,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因素又可细分为认识层面和技巧层面。

生理因素,对稳定情绪最重要的指标是血糖。

血糖,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已经有很多实验证明,血糖水平会影响我们的意志力,左右我们的情绪。简单在生活中观察就能发现,饿了的人更易发怒,比如挤在下班地铁上的我。

所以,控制情绪就需要控制我们的血糖,不能让它过低。但如果将防范低血糖等同于时刻补充士力架,那就大错特错了。确实,吃糖能快速拉升血糖,但快速升高的血糖也可能快速回落,造成下一次低血糖。从健康角度讲,过高的血糖峰值也会带来身体危害,就像海啸。

对待血糖,应该像对待情绪一样,不能让它有太大起伏。血糖稳定了,就更不容易出现低血糖,情绪就更不易失控。有一项饮食方法,只需改变进食顺序,先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碳水,就能降低血糖峰值,使之更平稳。同时,还要尽量少吃糖(包括果糖、蔗糖),因为吃糖会让血糖坐过山车。

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从稳定血糖开始。

这是情绪保持稳定的客观层面,主观层面,解离是一项重要技巧。解离,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概念。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坏情绪是难以避免的,但当它出现时,可以通过技巧让减弱它的影响。《西游记》里,金角、银角大王有一个紫金葫芦,持葫芦者大声喊出敌人名字,敌人只要一应声就会被吸入葫芦,最终化为血水。

解离,就是收服坏情绪的葫芦。它也是一个认识命名(大声喊出坏情绪的名字),保持距离(让它烂在葫芦里)的过程。

我自己经常使用解离技巧,对它印象还不深。真正见识它的威力,是有一次在职场上。那是一次远程会议,本地有几位同事一起在会议室里。会上,电话两端的意见有分歧,言语往来之中,线上一位同事突然怼了会议室里的另一位同事。瞬间,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那位被怼的同事脸色不太好看。他没说话,但我就坐他对面,听见他小声地喃喃自语:我在生气了,我很生气……他就这样循环着,似乎很生气,但终于没有爆发,而且在后续的会议上表现还算自若。

当时我就想,这位同事厉害啊,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还当众示范了如何解离——尽管我不确定在场的其他同事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解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当坏情绪来临时,意识到它来了。但怎样才能意识到呢?没有捷径,唯有多练习,多反思。然后,尝试客观看待这一事实。可以用语言将它描述出来,正如我的同事不住地对自己说我在生气了。明白这是一事实后,再与它保持距离。想象是别人在经历坏情绪,不要试着摆脱它,就保持距离,慢慢地,你就冷静下来了。

我个人的体验,解离技巧对即时的、爆发性的情绪更有效;而对慢性的坏情绪,如焦虑、恐惧等,用斯多葛主义的思考方式处理更好。

斯多葛学派有一种控制的二分法,将事物分为我们可控的和不可控的两类。如果理性思考,不可控的事情,我们不用担心,我们只应将精力花在可控的事情上。但我们真正可控的事情只有一项:为自己设定目标和价值观。所以,斯多葛主义主张我们向内追求有德行的生活,而轻视外在结果。斯多葛主义通过一种宿命论的倾向,保持内心的宁静。

马可·奥勒留是斯多葛学派的三大哲学家之一,《沉思录》是他一生反思的精华,启迪了无数人。《沉思录》里有很多金句,建议想追求情绪稳定的人多读。

END
我是霹雳
关注我,一起读书看世界

霹雳爱读书
一年分享50本好书。
 最新文章